第1321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朱瞻基想都不想,“垂死病中驚坐起,棺材板蓋不住我!” 黃昏愣住。 旋即哈哈大笑起來。 少年人,意氣風華,想什么說什么,真好。 狗日的青春啊。 可惜老子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了,嗯,已經是飽經風霜的老鳥。 想了想,覺得還是可以提醒他,“以后,多年以后,那時候我可能老了,這偌大的江山,輔佐你的臣子再多,你也是一國之主,沒人再能主宰你的意志,我只希望那一天,你要記住一件事,遠離一個姓孫的女子,若是愛情所在也無妨,那就一定要好好教育未來的太子,讓他遠離宦官!” 若是孫皇后的崛起不可阻擋。 那就解決宦官王振。 基本上可以確定,自己從扇面渡帶回來的那個如今執掌東廠的王振,雖然因緣際會成了宦官,但觀其行跡,不像是將大明帶入深淵的罪魁禍首王振。 真正的王振還沒出現。 其實這些問題都不用擔心,隨著蝴蝶翅膀的扇動,孫皇后很可能走不進天家皇室,就算走進去了又能怎樣? 等朱瞻基登基,自己已是三朝元老,最重要的一點,根本不存在堡宗的土木堡事件,因為漠北已是大明疆域。 雖然如此,還是要提防。 畢竟歷史的洪流,沒有土木堡,也許會有金火堡呢…… 小心駛得晚年船。 朱瞻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不好問什么,反正他是不信黃昏可以未卜先知的人,只道是黃昏勸諫自己遠離美色。 這是忠言,而且不逆耳,為何不聽? 第1030章 永樂十三年彈指一揮間 朱瞻基真實心思如何,黃昏沒空去管他。 永樂不止二十二年。 朱高熾會不會也被逆天改命不好說,主要是朱高熾的早逝他自身身體原因占很大因素,其次才是當儲君期間的勞累以及朱棣隨時要換儲帶來的心理壓力。 既然朱棣的永樂不止二十二年,搞不好朱高熾會和朱標一樣。 朱瞻基也會是太孫登基。 但很大概率不是朱允炆。 所以在長平這邊帶朱瞻基,黃昏是真的不余遺力,在政治上和民政上,只要是他懂的,一股腦的交給朱瞻基。 因為長平是黃昏第一個地方任地,政績很重要。 關系面子關系前程。 所以黃昏格外用心。 時代商行也知道東家的心理,是以永樂十三年,時代商行通過商業途徑,將大量物資送到兀良哈區域,絲綢、棉麻、番薯、水稻、麥子、鹽鐵……只要是長平區域有需求,時代商行就不計成本的運送。 同時,時代商行聽從東家的意思,在長平周邊設立了十數個牛羊市場,大量收購牛羊毛和牛羊,送到南方去保證國內的需求。 竟然還賺了個蓬勃滿盈。 而黃昏也在政策上給以以時代商行為首的多家商行支持,除了沒有政府補貼,其他方面的要求全數照辦,并在長平周邊區域選址數次,讓時代建筑和其他建筑商行進駐,迅速開發城區,面對兀良哈人和北遷的南人低價出售房屋。 發展,有三個不變的準則:人口,道路,資源。 草原這邊人口少。 就遷民。 在草原過往的歷史之中,官道可有可無,但時代建筑不余遺力的修建,要形成網路,如此才能有助于城市的發展。 資源么…… 各種礦采資源在工部的規劃下,也有條不紊的進行偵測開發。 當然,在做這些事的同時,黃昏沒有忘記一個基本國策:推行大明寶鈔,這不是為了掠奪兀良哈區域的財富,而是為了全國統一貨幣。 兀良哈區域不用掠奪。 因為它本來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疆域,當下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牢牢的將這片疆域掌控在大明的版圖之內。 在此之外,黃昏建立了“政務中心”。 和后世的差不多,就是在長平建立一個大的部門機構,用來負責所有兀良哈的民政事務辦理,比如……牛羊登記,人口戶籍登記,大宗牛羊買賣……等諸多事情。 同時,為了形成民族凝聚力,文化的同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在長平這邊開了會試,但凡過了會試的人,享受大明讀書人一樣的待遇,而布政司甚至愿意支付旅費和生活費,讓這些讀書人去參加鄉試和秋闈。 可惜……基本上沒人。 沒辦法,兀良哈這邊懂漢文化的實在太少,僅有的一些人,還是以前在大明那邊當過諜子的,而這些人,都被政務中心招去當工作人員了。 不過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沒有。 黃昏很快就斥巨資在長平城內開辦官學,并且在周邊區域設立鄉學,按照他的計劃,從現在開始,適齡兒童要大部分進入學堂學習漢文化,當然,傳統的草原文化也得學習。 畢竟也是文化瑰寶。 目的是要達到五十年后,兀良哈區域這邊大部分的人都能說漢語。 為此黃昏甚至寫信去順天,讓已經回到順天的朱棣從國子監里派了幾個能力卓著的進士過來,負責這邊的文化同化工程。 朱棣當然喜聞樂見。 在黃昏不余遺力的奉獻下,兀良哈區域發展神速,要不了幾年就能追上延平和順平兩座布政司,而那一天,兀良哈區域將徹底歸心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