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哪像我們明教。 你還小,可能不知道,朱元璋那家伙開國,其中都有我們明教的影子。 拉著唐賽兒,“走了?!?/br> 一家三口走向遠處。 唐賽兒走了幾步,回頭看了看,眸子里涌起燦爛笑意,這一兩年,她在福建這邊見了很多人,也長了很多見識。 她小小的心里有了很多想法。 憑什么我們明教要受壓迫? 憑什么我們只能處處被欺? 憑什么我唐賽兒就不能像黃昏那樣,正大光明的走在大明京畿的長街之上? 我要飛。 飛得更高。 …… …… 梅殷一死,福建叛兵便開始大規模潰敗,雖然林元確實很有能力,但他個人阻擋不了大勢,每一天都有怕死的士卒叛逃。 偏生徐輝祖那邊出了個命令:凡是脫離叛軍者,待戰亂平息后,可歸原來衛所,不追究被梅殷蠱惑叛亂之罪。 于是越發不可收拾。 不足一月時間,林元麾下的兵馬就不戰而潰。 最終,林元帶著三千兒郎戰死。 這讓朱高燧白白撿了個戰功。 叛亂,就這么平了。 消息傳到應天,萬民鼓舞,朝堂一派雀躍,不過好景不長,很快,從北方傳來消息,陛下得知梅殷死后,竟然沒有班師,而是率領榆木川的兵馬,主動出擊韃靼…… 要繼續打仗。 這一下應天朝堂又是愁云慘淡,尤其是兵部尚書金忠和戶部尚書郁新,一個是愁從哪里調兵去給陛下增援,一個是愁從哪里找錢來支持陛下繼續打仗。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錢。 所以這兩日,坐在乾清宮監理政事的朱高熾也是愁。 他當然愁。 其實從平叛到西征這兩件事上,父皇朱棣的cao作上來看,朱高熾心中清楚,這是父皇對他的考驗:能否兼國。 朱高熾懂,更重要的是有人給他分析了。 一位姓楊的臣子。 當然,現在儲君位置還早,這些事都是秘密進行,所以如今應天,沒人知道那位楊姓臣子和朱高熾之間的關系。 其實在楓亭之戰時,朱高熾很猶豫。 他想過,故意讓江浙一帶對朱高煦的支援慢上幾日,又或者是讓徐輝祖、朱高燧、朱能等人不分兵——這根本不需要找理由。 因為那種局勢下,不分兵增援朱高煦也是說得通的。 但那位楊姓大臣說了句話。 他說,陛下看著呢。 朱高熾懂了。 如果他敢放棄朱高煦,那么父皇也會放棄他。 況且朱高熾內心深處也不愿意就這么殘害手足,所以還是義無反顧的幫助朱高煦讓他撈一個大功:然后他自己來承擔后果。 后果當然很嚴重。 朱高煦有了這個大功,在問鼎儲君的道路上,有更強大的資本。 現在這事還不用愁。 愁的是如何增兵北方,如何給北方送錢送糧,得保證父皇在北邊打高興了——相對于這件事,其他事情都是扯淡。 要是父皇在北邊吃虧,回到應天,一句“你想讓老子死在北方你這個當長子的就可以順利登基是不是”,就這么一句,儲君就可能沒了。 關鍵是現在沒錢,沒人! 所以朱高熾很愁。 所以此刻對乾清宮這哭窮的兵部尚書金忠和戶部尚書郁新這兩位臣子,朱高熾實在不知道說什么好,只是問道:“朱高煦確實追到海上去了?” 金忠嘆道:“可不是,但哪里追得上啊,二殿下這是勞民傷財做無用功,有這功夫,他還不如率領兵馬疾馳北方?!?/br> 朱高熾眼睛一亮,“三弟還在福建啊,朱能、徐輝祖、鄭亨等人麾下還有兵力!” 郁新擔心的道:“福建那邊的局勢不安定了?” 金忠卻道:“這是個好主意,二皇子殿下去追擊梅順昌,肯定要無功而返,等他回來,正好可以讓他在福建安定局勢?!?/br> 言下之意,先用這事把朱高煦困在福建。 免得他回來搞事。 朱高熾不著痕跡的點頭,“確實如此?!?/br> 郁新不說話了。 大家心知肚明,這樣確實可以緩解增兵北方的困局,最重要的一點:能困住朱高煦,對朱高熾而言,這是最有利的決策。 但郁新接著又道:“可問題在于,確實沒錢了?!?/br> 國庫早就空了。 增發寶鈔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金忠嘆道:“所以讓陛下撤兵,才是最佳選擇?!?/br> 朱高熾陷入沉思。 許久,才抬起頭,“這樣罷,讓三弟和朱能、徐輝祖率兵北上,同時增發寶鈔,先解決當下的困局,至于增發寶鈔的弊端,后續再來處理,另外,金尚書所言有理,需要想個法子,讓陛下有主動撤兵的想法,但是當下,能說服陛下撤兵的人不在應天?!?/br> 這個人在順天府,道衍,嗯,不對,如今該稱呼為太子少師姚廣孝。 郁新忽然道:“殿下是不是忘了一個人?” 朱高熾愣了下,“誰?” 金忠卻懂了,說道:“黃昏?!?/br> 朱高熾不解,“黃昏也許能勸父皇撤兵,但黃昏是父皇是心腹,此刻父皇在北方征討韃靼,也是黃昏趁機建功立業的時候,他不存在勸父皇撤兵的動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