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削弱遼東義軍、朝鮮、建虜等部的勢力,讓區域戰爭和沖突,始終維系在一個動蕩的境遇下。 與此同時,還能在新接收的遼南諸衛,逐步吸納一批人口安置,在這種基調下,大明處在較高層面,進行有利于自己的部署和謀劃。 “這件事情關系重大,并非我等所能決斷的?!?/br> 劉興祚收斂心神,迎著金鉉的注視,開口道:“此事必須要呈遞御前,要讓陛下知曉此事才行?!?/br> “此事肯定要呈遞御前?!?/br> 金鉉朗聲道:“但是劉帥,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陛下在知曉遼地變局之初,就決定遷移人口,到唐王移藩的濟州島,究竟是怎樣想的?” “本帥不知道?!?/br> 劉興祚皺眉道。 “不,劉帥知道?!?/br> 金鉉道:“陛下想拿下朝鮮,只是朝鮮畢竟是大明的藩屬國,就這般直接的拿下,肯定是不好的。 有損大明國威。 所以才用這種迂回的方式,逐步的實現這一謀劃,殺韃令的本質,就是在這一整體謀劃下,持續性的削弱進犯朝鮮的建虜,與此同時也削弱朝鮮的元氣?!?/br> “你是什么意思吧!” 劉興祚皺眉道。 “這件事情要呈遞御前,但是要等到促成以后再呈遞?!?/br> 金鉉開口道:“現在國朝的情況,劉帥心中也是清楚的,我們作為臣子,要懂得替陛下分憂,想一些能做的事情,必須要做好才行,否則只是提出想法,叫陛下去圣裁的話,那反倒是愚昧的表現?!?/br> 劉興祚道:“金參贊,你這分明就是在玩火!” “玩火又能怎樣?” 金鉉渾不在意道:“只要我等是忠誠于陛下,忠誠于社稷,就算做的事情,違背一些所謂的道義,那也是正確的,此事劉帥是否要和我一起做?” 第八十八章 新舊沖突(1) 責任與擔當,對于大明的官員隊伍,其實是較為欠缺的,根源就是過去的黨爭,導致風氣變壞了,變差了。 太多的人做官,是為了仕途,為了利益,從而忘卻了初衷。 大明官場就像一個大染缸。 崇禎皇帝清楚的知道這些,為此做出很多調整和部署,讓大明的實干派,不會遭受不公的待遇。 “徐卿,你要照看好自己的身體啊?!?/br> 崇禎皇帝神情感慨,看著消瘦不少的徐光啟,伸手說道:“坐吧,這里就咱們君臣,有什么話就坐下聊吧,不必過分恪守禮制。 你這個內閣首輔,做起來不容易。 朕心里也清楚。 當前朝野間的情況,看似是比較平穩,實則卻暗涌不斷,他們爭議的地方,反對的地方,無非是朕閉塞言路,乾綱獨斷之類的?!?/br> “陛下,事情絕非您想的那般簡單?!?/br> 徐光啟拱手作揖道:“國朝面臨的處境,其實很不好,河南試行的攤丁入畝,陜西試行的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形成的輿情和爭議很大。 進京告御狀的人,很多。 朝中有司的一些官員,表面不說什么,背地里卻在推波助瀾,倘若這些事情不妥善的進行解決,那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br> 其實維新變法推行至今,從某種意義上去說,已經是推不動了。 在舊問題沒有全面得到解決前,過去維新產生的紅利,算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崇禎皇帝很清楚這些。 想在大明繼續深化改革,就必須將先前的謀劃部署,都扎扎實實的做好,通過擴大內外需求,讓涉及的各個群體享受維新紅利,繼而帶動更進一步的改革。 持續開海是為了此事。 軍火貿易是為了此事。 支持研制是為了此事。 發展國營是為了此事。 大搞基建是為了此事…… 崇禎皇帝在用他的方式,來有效轉移矛盾,讓內部的一些謀改事項,不會引起較大的反應,甚至出現叛亂。 利益嘛,是能進行替代的。 可縱使是這般吧,依舊無法掩蓋一些問題。 “徐卿,朕就問你一句話?!?/br> 崇禎皇帝正色道:“鹽政整頓,拔除火耗,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這些試行的新政,對于國朝,對于社稷,對于百姓,究竟是好?是壞?” 大明現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崇禎皇帝比誰都要清楚。 說到底這就是新舊之爭。 經濟構架的轉移,不是說說那般簡單的,即便是到現在,不說別的地域,單說大明的北方諸省。 依舊存在很多阻撓勢力,不想順應改革的浪潮,不想參與產業發展,不想參與對外開海,他們的眼睛里只有土地。 千百年來傳承的小農經濟,想要逐步向工業經濟靠攏,可不是說說那般簡單,背地里摻雜的事情太多,受影響的群體太多,牽扯到的層面太多。 核心只有一項。 那便是特權! 崇禎皇帝想要逐步打破特權,讓大明過去欠下的歷史賬,能逐步的彌補回來,繼而回歸到正常的道路上。 維系絕對的公平,是不現實的事情,不過崇禎皇帝想要維系相對的公平,至少不讓黑暗成為主流。 可是這件事情太難了。 “陛下,這些新政都是好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