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現在直隸各地的皇莊,所開設的新學,募集到多少寒門學子了?”一身便裝的崇禎皇帝,走在這熙攘的坊道上,對身旁王承恩詢問道:“除了那批遺孤之外,這批所開新學,又有多少黎庶子弟,真正進到其中進修?” “回皇……老爺的話?!?/br> 王承恩一頓,看了眼左右,微微欠身道:“據先前所匯總的情況,各地開設起來的皇莊新學,共計募集寒門學子七百余眾。 這些寒門學子,多數是科舉無望,所以對新學所開俸錢很滿意。 除恩養的那批遺孤外,僅適齡的黎庶子弟,就高達五萬余眾,修習著老爺命人編撰的各類學科?!?/br> “嗯?!?/br> 崇禎皇帝想了想,開口道:“這些黎庶子弟,應該都是先前安置的災民吧,那在這些時日,叫川??倳蹟n孤兒,進行的怎樣了? 現在天下不太平,各地災情頻生,賣兒賣女的情況必然嚴重,地方官府為不影響政績,只怕多會隱瞞此事?!?/br> “回老爺的話?!?/br> 王承恩繼續說道:“川??倳蹟n孤兒,已經有七萬余眾了,最大的都快成年,按照您的指示,這些人都向西山送來。 不過這幾個月間,曹同知遴選走兩千余眾,說是為錦衣衛培養骨干。 現在西山那邊,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傳授課業的寒門學子太少,不過奴婢已經命人去別處聘請了?!?/br> 培養多領域的人才,是崇禎皇帝一直秘密進行的事情,在這個文盲遍地走的時代,能識文斷字,那所過生活并不差。 哪怕是不能考中科舉,步入大明仕途,在各地也能找到維持生計的差事。 不過在崇禎皇帝的眼里,想提升大明的生產力,想叫大明徹變,就必須多多培養人才,這不僅僅局限于做官。 像槍炮研制,農業,財會,冶煉,紡織、造船等等,太多太多的領域,都需要一批高質量的技術人才。 尤其是化工這一領域,大明必須盡快發展起來。 面對災害頻生的大環境,在整頓吏治,興修水利等謀劃下,若能研制并生產出初代的肥料,那對保產、增產都是極具好處的。 “這件事情要多多上心才行?!?/br> 崇禎皇帝邊走邊說道:“雖說要管的事情很多,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是很關心的,絕不能有任何懈怠。 就算是花再多的銀子,也要多多募集寒門子弟,這是撐起新學的關鍵,沒有他們在各地的傳授,就培養不出新的人才。 除此之外,川??倳^續發展下去,也要在地方所聚攏孤兒,可恨的是這個世道,但那些孤兒是無辜的。 既然他們的父母養活不了,那就由我來養?!?/br> “老爺放心,這件事情是奴婢親手抓的,絕不會出現任何紕漏?!?/br> 王承恩忙回道:“不過有件有趣的事情,順天府尹孫傳庭,在阜財坊那邊,亦修建起一所私學。 現在主要建筑基本竣工了,所招募的適齡學童,多是先前安置的災民子弟,這件事情在京城引起不小的熱議?!?/br> “是嗎?” 崇禎皇帝停下腳步,笑道:“這些時日真是太忙了,都快忘掉阜財坊那邊了,走,我們過去看看?!?/br> 說著,崇禎皇帝便朝阜財坊那邊走去。 此次出宮,對崇禎皇帝來講,就是散散心,順便看看京城各坊的情況。 長時間身處宮廷之內,僅靠一些奏疏了解外面的情況,那終究是不好的,這是脫離現實本質的。 或許離京巡視天下這種事情,崇禎皇帝現在還不會做,不過在京畿周邊轉轉,多了解地方上的情況,他是會做的。 畢竟所做的謀劃再多,若是脫離現實本質,那終究是另一種形式的空談誤國。 “經你這般一提醒,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br> 去往阜財坊的途中,崇禎皇帝伸手道:“增強新學的底蘊,不能僅靠西山和皇莊所開新學,必須也要在地方上,盡快的推行起來。 嗯。 就以地方賑災行署的名義,在各府縣分批開設一批新學,可叫行署的士子吏員,分批前去傳授課業。 這樣一來的話,不僅能多培養一些人才,還能叫那批士子吏員,接觸到新學的核心思想。 等回去以后,提醒我去做這件事情?!?/br> “喏!” 王承恩作揖應道。 走在這熙攘熱鬧的坊道,看著干凈的地面,甚至相隔百步,就會有一處垃圾存放處,數百步還會有公廁,見到這一幕幕后,崇禎皇帝臉上的笑意多了起來。 相較于后世整潔的環境,盡管京城還有很多不足,可是跟先前相比,那改變已經是很大的了。 整個公共衛生搞起來,能避免疫情的發生。 按原有時間線來說,大明幾乎每過幾年,就會爆發一場疫情,甚至京城這個地界,也發生過這種情況。 或許在大明其他地方,崇禎皇帝還無法做到絕對,但是在京城,在京畿,在北直隸,這個他內定的基本盤,必須逐步推進此事的進展。 “還有一件事情,你要著手招募一批醫匠?!背绲澔实巯肓讼?,對王承恩說道:“著手在西山籌建起一座中醫學舍,多培養一些年輕的醫匠,這件事情很重要,回去后就著手籌辦?!?/br> “喏!” 王承恩不敢猶豫,當即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