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不過對外來思想的傳播,有利于江山統治的部分,崇禎皇帝是相對友善的。 畢竟需要利用西洋傳教士的學識,來推動大明本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 受儒家思想的傳承影響,大明對‘士’這個階層,過于的倚重和傾斜,以至于在其他領域的發展,都出現嚴重的問題。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類自命不凡的思想覺悟,是崇禎皇帝所厭惡和唾棄的。 若是沒有人守衛邊疆,種植糧食,紡紗織布等等,哪里能有這幫享受特權,嘴上講著仁義道德,張口家國大義,閉口社稷為重的讀書人,官員等等,能不知所謂的享受著剝削帶來的愉悅? 士農工商的階級區分,早晚有一日,崇禎皇帝要徹底給他瓦解掉,這才是改變大明的根本所在。 “還有一件事情,朕覺得內廠這邊,有必要盡快落實了?!?/br> 崇禎皇帝皺眉說道:“將勇衛營、天雄軍、忠勇軍、西山火槍營等處,凡籍貫在北直隸治下,他們的直系親屬,或多或少,有序招募進興建的諸廠中,按勞發放工錢。 籍貫不在北直隸治下的,要跟這些將士溝通好,看是否愿意舉家搬遷到北直隸治下,由內廠負責善后事宜,并參照以上標準行事。 這件事情,先擬定好詳細的章程,呈遞到朕這里,若是沒有問題的話,就在內廠組織人手,具體負責此事?!?/br> 先前崇禎皇帝恩養遺孀遺孤,就是想要告訴大明上下,日后凡是為大明盡忠,戰死沙場的英烈,朝廷會負責善后事宜。 但隨著內廠所轄皇莊,籌建起相應的諸廠,尤其是一些別的因素影響,崇禎皇帝考慮的更多了。 在這個沒有家國情懷的封建大明下,所謂的效忠也好,忠誠也罷,都是一個很寬泛的定義。 或許在別的地方,崇禎皇帝無法兼顧到。 不過他所實際控轄的那些新軍隊伍,包括日后要整飭的三大營,想要對他保持絕對的忠誠,除了發放糧餉外,給予相對的晉升前景,解決全家人生計問題,一旦能精準落實到位,那么這幫新軍將士,就算叫他們上刀山下火海,一個個都敢昂著頭向前沖! “皇爺……這件事情是否牽扯太大了?” 王承恩眉宇間生出憂色,開口道:“依著現有的規模,內廠想妥善解決此事,并非是件難事。 可若是日后規模大了,就依著各地皇莊,所興建起來的產業,那……” “朕知道你擔心的地方?!?/br> 崇禎皇帝擺手打斷道:“放心吧,這個新軍的規模,朕心里是有定數的,不會超出承載范疇。 再者說,現下所興建起的諸廠,只是朕謀劃的極小一部分。 以后隨著發展的需要,還會建設起一批產業,解決這些將士的家眷安置,根本就不算問題。 內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并完善章程,落實好這件事情,有什么需要改進的,朕會明確指明的?!?/br> “喏!” 小農經濟下的大明,一切都是圍繞自給自足的模式展開,這也是重農抑商的國本,從未被動搖過的緣由。 但是遇到小冰河時期,那抗風險能力差的群體,必然遭遇各種麻煩,繼而演變出嚴重的階級矛盾,導致土地兼并失控。 崇禎皇帝若真想解決此事,開海是必然,內廠興建造船廠,天津撤衛設州,都是在籌謀此事。 但相對應的提高生產力,也是要穩步跟進的。 看著去做事的王承恩,倚靠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暗暗說道:‘原始工業體系,不是一步就能建成的。 但是先將流水線作業,逐步在大明生根發芽。 用內廷名下的皇莊,所控制的那些土地,逐步培育、建設其一批生產水平較高的廠,哪怕跟后世相比,只能算作小作坊。 但拿來跟當下的大明相比,亦能稱此為降維打擊! 叫自己所控制的新軍,能享受到這種紅利,只需三年,徹底掌控北直隸,乃至更多些的疆域,斷然是沒有問題的?!?/br> 第五十八章 京師大學堂 皇權不下鄉,宗法大于國法。 這是大明的標配。 亦是崇禎皇帝一直想改變的。 倘若能在大明治下的地方,籌建起‘鄉、鎮’一級的常設基層,那么大明的公信力、組織力、動員力,無疑都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能夠更進一步,深入落實到村一級,那絕對算顛覆原有的統治思維。 然而想要做好這件事情,并非所想的那般容易,甚至可以說堪比登天還難。 僅在崇禎皇帝心里,所能想到的一座座大山,就不是那般好搬走的。 士紳、大小地主等特權群體,在地方上的實際控制和影響力。 主要的生產資料,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士農工商’所傳承悠久的思想問題。 土地生產力,總體偏下的核心所在。 大明賦稅制度,多數作用不到特權派身上等等。 想要著手破局,還叫大明的總體態勢不亂,崇禎皇帝所能想到的,就是一步步的改,一步步的調。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 手里攥著實打實的兵權,擁有聽話忠誠,能打仗的新軍,發揮好集體的優勢,開展掃盲工作,這不就是妥妥的擁躉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