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都免禮吧?!?/br>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伸手示意道:“來人啊,給徐卿、李卿賜座,李卿,近來病情如何了? 這些時日朕忙于朝政,沒注意到李卿的病情,韓贊周,等稍候你去太醫院一趟,派人給李卿診治一二?!?/br> 李之藻,那可是明末的科學大牛,與利瑪竇關系很近,主張西法,精通天文學、數學等領域。 與徐光啟、宋應星、孫元化等并列,都是享譽盛名的存在。 其實真要論起來的話,在火器方面的研究,大明并沒有落后于世界,但是受大明吏治腐敗的影響,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鍛造出的火銃,沒打兩槍,就他娘的炸膛了,那誰能受得了啊。 叫崇禎皇帝覺得可惜的是,這些精通火器領域研究,對西洋的文明不排斥的大明本土人才,并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重用。 倘若他們能聚集在一起,不必被研究經費所苦惱,多與西洋各領域科學家,進行碰撞,那科學的火種,必將在大明熊熊燃燒! 專業的事情,交給徐光啟他們來辦,其他的事情,他這個大明天子來解決,崇禎皇帝就不相信了,武備院會沒有突破性進展。 患病的李之藻要保護好,不能叫他在崇禎三年就去世,像這樣的人才,能多活一年,對大明都是有好處的。 “想來你們再來之前,關于武備院的事情,徐卿都講給你們了?!?/br> 崇禎皇帝面露微笑,看著李之藻他們說道:“朕創設武備院,想精進我大明在火器領域的研究,與此同時,在別的領域的研究,也是大力支持的。 先前因建虜進犯一事,被迫停下的編撰新歷一事,朕覺得可以重啟了,對武備院日后的發展,不知諸卿心里可有什么想法?” 既然要重視科學研究,那同徐光啟他們的交流,就不能獨斷乾綱,科學的事情,要多聽科學家的意見。 “陛下,我大明對火器、天文、地理等領域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崩钪迥樕行┥n白,站起身來,拱手道:“若是陛下真想叫武備院變得更好,還請陛下能多招收些傳教士,同時允許他們在京城傳教。 與此同時,可招收一些無心于仕途的學子,將他們集中在武備院這邊,分屬到陛下劃分的各個學科組,進修相應領域的知識?!?/br> 徐光啟面露憂色的看向李之藻,他沒有想到李之藻會提傳教一事,這對大明來講,是相對難辦的事情。 遙想萬歷四十四年,發生的南京教案一事,那對天主教的打壓和破壞,不可謂是不大的啊。 崇禎皇帝對西洋傳教士,究竟是怎樣的態度,徐光啟心里是沒底的,同樣沒底的還有鄧玉函、湯若望等人。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主啊,東方才是天國 “李卿,你先坐下吧?!背绲澔实勖媛缎σ?,伸手對李之藻說道:“你所講的那些事情,其實朕之前就都想過?!?/br> 聽天子這般一說,徐光啟、李之藻提起精神,鄧玉函、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緊張的握起拳頭。 想在大明進行傳教,僅在民間接觸一些官紳,進行自主的發展,終究是會受到種種的限制的,若能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李卿你的格局小了?!?/br> 在眾人的注視下,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所講的話出來,叫李之藻他們,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我大明治下的佛教、道教,算是昌盛吧?” 崇禎皇帝神情淡然道:“說來鄧玉函、湯若望他們,所信奉的天主教耶穌會,傳進我大明的時間,也算不短了吧? 甚至在南方的幾處地方,還有在京城這邊,也都發展了一些信徒。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大明治下,對信奉天主教,包括基督教,受眾面一直都不廣嗎?” 對西洋衍生出的教派,崇禎皇帝并不感興趣,然為了大明的科學領域發展,適當的給予一些希望,崇禎皇帝覺得是有必要的。 畢竟大明需要外面傳進來的思想,來逐步引導啟蒙運動,為后續的改革科舉制度,創造相應的條件。 作為大明的天子,崇禎皇帝心里比誰都要清楚,僅靠固化的八股取士,給國朝進行選材,這有些太過于落后了。 想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改變擺爛的境遇,就必須設法掐住士紳、地主出身的讀書人群體命脈,唯有做到這一步,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在地方為官也好,在朝為官也罷,就靠著幾篇八股文,便能穩坐官位,那未免有些太單薄了。 “關于李卿所提的這些,朕先前想了一些解決辦法?!?/br> 崇禎皇帝想了想,看向徐光啟他們,說道:“其一,準許來明的傳教士大批進京,當然必須要對火器、天文、地理等領域擅長一門,對這批傳教士可授予武備院官身。 其二,幾位卿家,可將我大明治下,精通上述各個領域,或對此有所涉及的致仕和丁憂的官員,包括學子等,全都邀請到武備院來。 其三,朕會下達旨意,在四夷館增設歐羅巴各國分館,通譯語言文字,聘請各國的傳教士,傳授他們的文字,通譯西洋典籍。 其四,朕準備在京城擇址,開設京師大學堂,另再擇一處皇莊,開設小學堂,開設起天文、地理等各個學科,京師大學堂,可自主招收我大明學子進修,而在小學堂這邊,朕會安排一批遺孤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