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難道抓欺君罔上的jian臣,就是重用廠衛了?! 難道殺內廷治下的家賊碩鼠,就是重用廠衛了?! 是不是朕做任何事情,只要不去聽朝中大臣之言,不按照你們的意思來辦,那就是無道昏君了? 袁崇煥犯下什么罪行,朕說的不對,錦衣衛說的也不對,非要你們說才對。 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朕干脆退出朝政,身居內廷,也學學皇祖父他老人家,把一應事宜悉數交給你們來辦,來做,可好?” 韓爌、李標這些內閣大臣,一個個都露出惶恐難安的神情,他們沒有想到,天子會這般直白的講這些話。 “臣等惶恐!” 聽著這樣的答復,崇禎皇帝眉頭緊蹙,大明為何上下擺爛,不就是文官群體的勢力過于龐大。 他們背后支持的士紳、讀書人群體,想牢牢把控著自身利益,不叫盤剝的那些財富,以各種名目繳納賦稅嗎? “是不是除了惶恐,你們就不會說別的了?” 崇禎皇帝抓起眼前的奏疏,看向韓爌他們幾人,說道:“除了韓卿的票擬意見,朕覺得還能解決實際。 你們幾個呢? 一個個官僚作風嚴重,不從實際出發,這就是你們為社稷分憂?出于公心?!” 皇權和臣權之爭,除非哪天大明叫人干掉了,否則就別想消停下來,統御幅員遼闊的疆域,就必然用讀書人為官,不然怎樣叫大明的秩序安定? 這人啊,只要活一日,就必然被各種因素所牽絆,有名聲,有前程,有親情,有錢財,有…… 大明皇帝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制衡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派系不同的各個群體,以此來達到統御大明,叫王朝長治久安,不被別人干掉。 “薊密永三協的奏疏,朕拿走了?!?/br> 崇禎皇帝站起身來,手里拿著奏疏,看著惶恐難安的眾人,冷然道:“朕會參考韓卿的票擬意見,略作修改,叫司禮監進行批紅,到時由內閣下派兵部著辦。 韓卿,朕不希望看到,就因朝中生出的一些風波,連正常的朝政都推動不下去。 要是這樣的話,干脆放開薊密永三協防線,叫建虜再度打進來的好?!?/br> 言罷,崇禎皇帝一甩袍袖,便朝文華殿外走去,不給韓爌、李標他們,任何多說其他的機會。 這還好是設立了軍機處,真要沒軍機處,去總攬大明突發戰況,叫內閣全權負責大明軍政,那崇禎皇帝還怎么開展工作。 現階段大明的文官群體啊,就是享受的特權,享受的成一種習慣,以至于出現任何不利于他們的情況,都會出現應激反應。 從文華殿回到軍機處這一路,崇禎皇帝沒有講話,這叫王德化他們,一個個都老實的隨駕而行。 “去把駱養性給朕叫來?!?/br> 回到軍機處這邊,崇禎皇帝將手里的奏疏,遞給王德化,說道:“還有把這些奏疏,都交給徐卿他們。 軍機處這邊,要參考韓爌的票擬意見,立足薊密永三協聯防大局,給朕重新擬定一份票擬意見,著司禮監批紅!” “喏!” 王德化忙上前接過,隨后便去忙自家皇爺所下旨意,有現成的軍機處不用,崇禎皇帝才是有問題。 先前就薊密永三協重建,崇禎皇帝就召軍機處大臣,進行了研討,自己的一些意見,軍機處這邊很清楚。 倘若連這件事情,徐光啟都不能辦好的話,那他就別待在軍機處了,直接負責武備院就是了。 ‘看來除了要張貼大字報外,掌控輿情的謀劃,也要推進了,這輿情始終掌握在文官手里,風向被一幫清流把持著,那必然會影響到朝局走勢,這不好,很不好!’ 獨自一人待在公事房,崇禎皇帝就當前的朝局,做出預判,并想好了相應的措施,準備好好殺一殺,某些造反派的氣焰。 ‘大明的清流和讀書人,不是喜歡評議朝政嗎?好啊,既然這樣,那朕就給你們玩玩戲說朝政?!?/br> “拜見陛下!” 駱養性的行禮聲,叫崇禎皇帝拉回現實。 “現在袁崇煥的狀態怎樣?”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瞅著駱養性說道:“有沒有對其濫用私刑?方才朕去文華殿理政,這內閣對你們錦衣衛的意見,可是很大啊?!?/br> “陛下,袁崇煥狀態很好?!瘪橉B性忙拱手作揖道:“錦衣衛絕沒有濫用私刑,臣等一切以陛下旨意來定?!?/br> 自興起袁案后,駱養性便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想不丟掉手里的權勢,除了依附天子,盡忠職守外,再無任何可能。 “嗯,這是要貼的第二份,第三份大字報?!?/br> 崇禎皇帝抽出一份文書,敲擊著龍案,冷冷道:“你回去了以后,一字不差的全部謄抄下來,張貼到午門。 另外在京城治下各坊,去招一批說書人,記住了,要客客氣氣的請,別以權壓迫,之后要做什么,朕會再吩咐你?!?/br> “臣領旨!” 既然大明的輿論權,被文官群體、清流、讀書人掌控著,想要奪取輿論權的主導優勢,那就要另辟蹊徑。 靠籠絡上述群體,來幫自己分憂,崇禎皇帝覺得難度太大,也沒有必要,剛好趁著此次掀起的袁案,執行一次大練兵,通過自己的想法,逐步奪取輿論權的主導優勢,這樣后續才能不那般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