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竟有此事?” 孫祖壽聞言,眉頭微挑道:“那這些帶隊的內廷太監,可持有內廷手信,詢問清楚他們的去向沒?” 作為崇禎皇帝欽定的九門提督,京城守備事由孫祖壽負責,如今他麾下忠勇軍,剛接手京城守備,就出現這檔子事情,那肯定是要警惕起來的。 “有內廷手信?!?/br> 李明忠點頭道:“不過在盤問他們,具體去向時,各帶隊內廷太監,皆言是奉皇上口諭行事,不便透露。 另朝陽門,永定門那邊,還特別言明,經他們那里離京的帶隊太監,分別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御馬監監督太監方正化?!?/br> 聽聞此言的孫祖壽,陷入到沉思之中,直覺告訴他,只怕這些離京的內廷宦官,是有大事要辦,但具體是什么事情,他卻不清楚。 “既然是奉了皇上口諭,那就不必再多加理會了?!睂O祖壽皺眉道:“本提督會寫一份奏疏,呈遞到皇上那里的。 對了,眼下京城各門秩序已定,將多余的忠勇軍將士,奉本提督之命,移防豐臺,修筑大營?!?/br> “喏!” 當崇禎皇帝在軍機處這邊,忙著處理各項事宜時,被任命為九門提督的孫祖壽,那同樣是也沒閑著。 經過這兩日的cao持,原先那些守衛各門的兵馬,遴選了一批能堪重用的將士,余者皆打回原處。 原本孫祖壽已寫好相應奏疏,準備呈遞到崇禎皇帝御前,沒成想又出了這檔子事,這也使得他只能再寫一份奏疏了。 王承恩、方正化領著內廠、西廠的一眾宦官,離京趕赴北直隸治下各府,準備查辦皇莊一事,這般大張旗鼓之下,必然給當前的京城,造成不小的轟動。 得龐天壽稟報此事的崇禎皇帝,在知曉此事后,嘴角露出一抹無奈的笑意,心里卻暗暗說道:‘到底還是心急了些,這般大張旗鼓的離京,難免會給當前的局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不過也是能原諒的,畢竟是第一次cao辦這樣的大事,等此事結束以后,再好好敲打他們一番就是了?!?/br> 想到這里的崇禎皇帝,笑著搖了搖頭,便繼續忙碌起來,眼下軍機處這邊,先前所交代的各項差事,都有了眉目,該做的事情要盡快辦好。 等結束了此次戰后授賞一事后,關于袁崇煥一案,也就能順勢打響了。 看著伏案忙碌的崇禎皇帝,在旁候著的龐天壽,卻心懷忐忑的揣摩起來,王承恩、方正化他們,這般大張旗鼓的離京,還帶走那么多內廷宦官,到底是干什么去了。 此時此刻,不單是龐天壽這里在思索此事,以曹化淳為首的內廷太監群體,那也多在揣摩起此事了,畢竟這里面透著太多的蹊蹺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碩鼠!碩鼠??! 王承恩、方正化領著大批廠番離京,的確對朝野間造成不小的震動,只是對忙碌的軍機處來講,卻沒有多余的心思,去揣測這背后有什么深意。 “陛下,截止到目前為止,勇衛營、忠勇軍兩部的述功疏,還有傷殘將士的名冊,皆已呈遞到軍機處這邊,臣等正在積極核準……而天雄軍及隨駕的各部兵馬、勇壯,受此前調遣分駐的影響,眼下還在加急整理之中……” “陛下,統計此戰陣亡將士家眷一事,牽扯到層面眾多,涉及到范圍較大,當前僅完成對京城一帶,不過軍機處這邊……” “陛下,先前平調、擢升的那批官員、將領,軍機處這邊已跟吏部、兵部洽談,各項手續正在加緊辦理中,另在后續的授賞中,他們……”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認真聽取王洽、李邦華、周延儒、徐光啟、溫體仁等一眾軍機大臣,所分管的各項事宜,臉上露出了些許的贊許。 從凱旋歸朝算起,到現在過去了五天時間,王洽這幫軍機大臣,明顯變得憔悴許多,需要他們辦的差事太多了。 這期間面對各種問題,崇禎皇帝都采取一種策略,他不問過程,只要結果,交代下來的事情,必須要盡快辦好。 幸好當前軍機處這邊,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圍繞‘戰勝建虜’這一核心展開,并未涉及到其他,有這樣的大義握在手里,不然就依著外朝那幫大臣的性格,定然是會鬧出各種事情的。 “進度推進的不錯,但還是要抓緊時間?!痹跍伢w仁匯報完情況后,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神情淡然道:“朕還是先前說的那句話,有功就要賞,有過就要罰?!?/br> “倘若國朝連這一根本都做不好,那以后再遇到任何危機,又何以叫我大明的官員、將領,以及眾多的健兒,主動站出來替國朝分憂呢? 這幾日,內閣那邊也匯總了一些奏疏,呈遞到朕這邊了,也是受一些事情的影響,朝堂上生出些風波,所以近期朕要召開一次大朝議。 在此之前,朕交代給你們的差事,都必須要辦好,絕不能出現任何差池,都聽明白了沒有?” 作為日后總攬大明軍事的權力機構,制衡內閣的存在,崇禎皇帝就是想通過這種人為的‘高壓’策略,來叫王洽這些軍機大臣,漸漸適應所處的環境,使得他們沒有心思去想,等評功授賞、善后一事結束后,天子是否要罷黜掉軍機處。 其實在這個時候,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都在私底下達成了共識,等所謂評功授賞、善后一事結束,他們便向崇禎皇帝呈遞奏疏,規勸天子裁撤軍機處,畢竟大明在此之前,從沒有這樣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