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太極統御建虜寇邊,對大明的確是壞事,但若趁此勢,將自己的一些籌劃,得以落實下來,那大明還能救! “孫公慎言??!” 李標強壓內心驚駭,走上前,看向孫承宗說道:“方才韓元輔已說,眼下并非追責問責的時候,就算問罪袁崇煥,那也要等擊敗建虜再說?!?/br> “李卿說的對?!?/br> 崇禎皇帝開口說道:“擊敗建虜,是我大明首要之事,但怎么擊敗,這是不是要定下個章程?” 李標,跟東林黨有淵源,其師為趙南星,乃東林黨元老,雖死掉了,然在士林的影響力還在。 “陛下,為今之計,依老臣見解,急調袁崇煥統兵來援,是必然?!?/br> 在群臣未反應過來之際,孫承宗拱手作揖道:“但是該怎樣展開部署,該怎樣迎戰來犯建虜,卻不能叫袁崇煥獨攬大權。 此戰,乃我大明的國戰! 我大明雖不承認建虜建國,然建虜之患,已成我大明心腹之患! 正如陛下先前所頒中旨,此為戡亂救國之戰,當由陛下親裁,由朝廷統一調動,而非聽一家之言?!?/br> 到底是大明肱股。 算是幫朕解決了大問題。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內心滿意的看著孫承宗,此刻相聚平臺的群臣,心里算是明白,自家天子想要干什么了。 “陛下,倘若是這般的話,可由兵部主導此戰?!?/br> 錢龍錫走上前,對崇禎皇帝拱手作揖道:“掉遼東等地援軍,分駐各處要鎮,逼退進犯京畿的建虜?!?/br> 如今所聚平臺,進行召對的群臣,心里都明白一點,天子對袁崇煥失去信任了,若過多糾結此點,只會給自身引禍。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盡快調集援軍過來,把攻克龍井關等地的建虜,給趕出大明之外,叫這一禍事盡早結束! “不,這并非朕之本意?!?/br> 崇禎皇帝站起身來,負手而立道:“兵部,有兵部要擔的責任,不管是調兵,還是重振武備,皆需兵部署理。 此番建虜犯我大明,事發緊急,朕要統御此戰,擊敗來犯建虜,故不能影響兵部運轉,這有違朕的本意。 內閣雖該擔此重擔,然所處文華殿,恐生軍機泄密之事……” 崇禎皇帝在講到這里,韓爌、李標這些大臣,心里便知有大事要發生,甚至這才是天子頒中旨的本意。 看著群臣的反應,崇禎皇帝繼續說道:“……故,朕決意在乾清門這邊,創軍機處,全權署理建虜寇邊之軍機要務。 著,兵部尚書王洽,兵部右侍郎李邦華,禮部右侍郎周延儒,軍機處行走,協理朕處置緊急要務。 復,孫承宗舊職(文淵閣大學士),擢太子太傅,軍機處行走,輔佐朕處置軍政,朕意已決! 朕此前所頒中旨,改由軍機處明發上諭!” 韓爌、李標等一眾大臣,面露驚色,難以置信的看向崇禎皇帝,他們怎么都沒想到,天子竟因建虜寇邊一事,要特設所謂的軍機處。 這到底是想干什么??! “老臣領旨!” 孫承宗率先拱手作揖道。 “臣……領旨?!?/br> 王洽、李邦華、周延儒三人,神情驚疑,在群臣的注視下,走出朝班,對崇禎皇帝拱手作揖道。 雖對軍機處是何物,他們心中并不清楚,但他們卻明白,軍機處以后的權柄,那只怕是不小啊。 第七章 定策(上) 特設軍機處這一機構,是崇禎皇帝思量再三,以當前朝局為出發點,兼顧日后要面臨的處境,所做下的決定。 遼東建虜,關中流寇,都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就大明穩得一批的朝堂框架,吏治腐敗的官場,若不抓住特急軍情之權,就朝中那幫文官群體,想聯合起來蒙騙自己,實在是太容易了。 看著眼前震驚的群臣,崇禎皇帝面不改色,負手而立,靜靜的注視著他們。 顯然心中明白,韓爌、李標這些大臣,心里正在盤算著利弊。 天子特設軍機處,那就是要親掌此次建虜寇邊一戰,就算日后戰局,再出現什么大的波動,那危險也砸不到他們頭上。 “此次召對,就此結束!” 崇禎皇帝朗聲道:“內閣,做好應做之事,早朝暫停,何時解決來犯建虜,再開,你們幾人,隨朕來東暖閣?!?/br> 言罷,崇禎皇帝一甩袍袖,便頭也不會的朝乾清宮方向走去,這叫還在消化的韓爌、李標等一眾大臣,又傻眼了。 這有關軍機處一事,他們還沒來得及勸諫,緊跟著,天子又拋出一重磅炸彈,叫他們一時躊躇了。 “東林,東林,看朕怎么斗垮你們吧?!?/br> 聽著身后漸漸大起來的議論聲,快步朝乾清宮方向,走去的崇禎皇帝,嘴上卻囔囔說道。 方才韓爌、李標他們,之所以沒有直接反對,自己所提特設軍機處一事,除了那點算計之外。 更為重要的一點,進軍機處的四人中,兵部尚書王洽,早先受東林黨元老趙南星引薦,才得以在步入仕途。 兵部右侍郎李邦華,早年受業鄒元標,即便他看重的孫承宗,那都是名列閹黨所編的東林黨點將錄的。 唯一不是東林黨的,便是禮部右侍郎周延儒了。 放眼望去,當前在這朝堂上,說東林黨把持重要官位,此言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