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感受著熟悉的軍營氣氛,聽著遠處傳來的口號和跑cao聲,哈六莫名的心情就好了起來。 哈六本人就是大明軍戶,他年輕時也在邊塞做過大明的營兵,和蒙古人真刀真槍的干過。 但是從沒有一處軍營,能令飛虎營一樣讓他同時感受到了熱血、情誼和忠誠。 一路上,哈六這個飛虎營建營時就效力的老人,不停與遇到的熟人打著招呼。沒等到他到落腳地,就已經答應出去n場酒了。 特勤中隊在飛虎營的營區外圍,有著獨立的營房和cao場。哈六一行回到自家地盤后,留守的副中隊長,聞訊立即帶人迎了出來。 戰友重逢,自然是熱情無比。然而下一刻,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場面上的交流。 來的是營部的通訊員:“大人召見?!?/br> 在飛虎營,只有一個人可以被稱之為大人,那就是大燕國在北方的三巨頭之一,飛虎營營官張中琪。 哈六聞訊不敢怠慢,急忙上馬,跟在通訊員馬后去了營部。 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 哈六雖說騎著快馬,但在營區也不敢疾馳,老老實實按照營規,跟在傳令兵身后,引著馬兒一路小跑,最后到了營部門前。 飛虎營營部完全照抄了后世營房建設。這里有著整片的水泥硬化地面和圍墻,幾座二層磚混小樓。 正對著大門,唯一高達三層的營部樓前,有升旗臺,旗桿上高高飛揚的,是大燕國國旗、軍旗和陸軍軍旗。 通過了門前警衛檢查,哈六下馬步行,先是去了營部三樓排隊掛號。過了大約有兩柱香時間,哈六才在辦公室,見到了一身將官常服,肩膀上有著一顆金星的飛虎營營官,大明副總兵,少將張中琪。 關于張少將和飛虎營,這里的職階有點混亂,因為混雜了兩個系統:大明國和大燕國。 話說,在大明朝,“營”這個字,在戰術和戰略上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兩層含義。 首先,大明的營頭,最常見的是具體戰術單位。譬如三千營,就是額定騎兵三千的皇家衛隊。 赫赫有名的戚家軍,一開始起家時,也只是兵部定員三千的一個新募兵營頭。就這,因為看到義烏礦工素質高,戚繼光當時還違規多招募了一千名“黑戶”兵員。 其次,在大明,如京營,三大營這一類稱呼,就是泛指了。這里的“營”并不是戰術單位,而是統稱,實際職責是集團軍才對。 譬如京營,其下囊括了總數多達十余萬人的大明京師衛戍部隊,是包括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十團營等等戰術單位在內的總稱。 如果參照后世,京營理論上應該叫做大明皇都集團軍。 說明了大明朝的營頭,現在是飛虎營。 關于飛虎營的來歷,一開始是曹忠臣北上勤王時臨時搭建。勤王事件后,飛虎營明面上解散,實際留下了精銳重組。 這個騎兵營的架子,當時對外稱呼,是南方某忠臣為日后勤王方便,在津設立的駐軍后勤辦事處,定員二百,營官:千總張中琪。 隨著時間推移,穿越勢力不斷利用全方位優勢“擠”進大明各地原有的軍政地盤,天津的飛虎營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往后,通過一步步的潛移默化,包括朝中jian臣掩護,以及北方虜酋的軍事壓力,最終,朝廷默認了在天津“增設”營頭的這個事實。飛虎營營官,也從千總“積功”升為了副總兵。 時至今日,所謂的飛虎營,在熟悉內情的本地人眼中,業已從一個單純的戰術單位,變成了兵種齊全,代表著南方曹氏軍閥,類似京營、關寧軍一般的戰略代稱。 不過,在大燕國當下的軍事序列中,并沒有飛虎營這個編制。 對外,是飛虎營。內部,取而代之的,是陸軍第三師。 這幾年,面對呈幾何倍數增長的實控地盤,大燕國的正規軍得以擴張。 但是,按照后世熱兵器理念組建的正規部隊,毫無疑問是吞金獸……成軍是吞金獸,成軍后的訓練和作戰更是吞金獸。即便以眼下高速發展的大燕國經濟,也只能陸續增添部隊。 所以截至今天,拋開各地雜七雜八的開拓軍,地方軍,“友鄰”軍閥等等雜牌,大燕國的正規陸軍,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個師。 第一師,是齊裝滿員,人數高達七千的戰略預備隊。目前盤踞在廣東,主要戰略方向是西江沿線,正在配合海軍打通滇桂通道。 第二師是只有三分之二人員實裝的空頭師。眼下一部分駐訓在暹羅等地,另一部分駐扎在江南地區。 第二師人員裝備相對分散,無法統合。陸軍已經據此打了多次報告,要求以兩地實駐部隊為基礎,就地擴建為兩個新師……然而內閣始終都不同意。 統管北方軍事,以騎兵為主,總部設在天津的第三師,同樣不滿員,也是半架子師。 但第三師的主力是聚合在一起的,師長張中琪隨時可以抽調兩千以上的正規騎兵執行作戰任務。 兩千持有先進后裝馬槍,能排出墻式陣列沖鋒的現代化騎兵,在這個時代的北方,就是無敵存在。 所以第三師師長張中琪閣下,就是現階段穿越政權在北方的武力擔當了。 …… 本身就是第三師老人的哈六,十分清楚自己所效力的這股勢力,究竟有多大的潛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