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不過流程終歸是要走的。開拓軍進城后,第一步就是收降守軍,用火槍壓制城內所有戰略地點。 控制全城節點的行動很順利,因為守軍騎士早已失去了戰斗意志。之前要不是王博故意放水,守軍大概率是堅持不到今天的。 這一點很快有了驗證:根據俘虜交待,負責鎮守西貢的柬埔寨副王,在看到地平線上出現民居被焚燒的煙柱當夜,就帶著金珠財寶從西門出城跑路了。 得知這一消息后,王博陰沉著的臉面輕松了不少:副王身為柬埔寨王國最高層,是一定知道朝局內幕的。 這一次副王不戰而逃,大概率說明,金邊府上層早早就默認放棄了低地領土。 心情由陰轉晴的王大司令,在部隊接管西貢城的當天下午,率領親隨,騎著高頭大馬,踏進了西貢城。 和明人習慣的府城不一樣,西貢這種緯度更低的城市,建筑格局明顯比越南那邊還簡陋了很多。 城市里河道密布,密密麻麻的小船隨處可見,數量最多的建筑物是貧民居住的竹棚草屋,里面躲藏著驚恐的西貢貧民,磚石建筑很少。 在腦中回憶了一番“生前”某些電視鏡頭中的南亞民居,發現和眼前的實景差不多之后,王博也只能搖搖頭,率兵進了副王府。 遍地狼藉的副王府,是城中最豪華的建筑,勉強配得上“深宅大院”的明朝縉紳檔次。 王司令入府,坐進大堂,二話不說,就把令來行。 首先是打發北越人滾蛋。 在這之前,南洋攻略團隊定下的戰略,是盡可能利用北越人做炮灰來侵占更多的南方土地。 可是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時局發展,南洋團隊發現,之前是有點思慮過頭了:工業化的巨大力量無往不利,即便是遠離本土的陌生地區,依舊能令穿越者身強體壯萬事如意。 既然這樣,那有些事就不用太過謹慎,可以適當快速推動發展進程。 本著這個思路,在北越朝廷統一一事上,穿越者毫無顧忌地和鄭王爺翻了臉,不但按計劃保下了阮氏族人,還額外插手武裝了阮氏核心部隊。 這樣一來,公開扶持叛逆,就等于徹底和北越新朝翻了臉。 但同時也收獲了一支相對忠誠的外圍武力。 那么到了西貢破城的這一天,北越兵的最后一點剩余價值也榨取干凈了:之前聯軍在湄公河平原燒殺搶劫打草谷都是打著北越朝廷的名義去做的。 現在,王博要打發北越人滾蛋了。再往后經營湄公河產糧區,乃至攻打暹羅這些好事,都和北越新朝廷沒關系了。 雖說這一路走來,北越主將也看出了盤踞西貢對于國家的好處。然而遠在順化的北越新朝廷現在還忙于整頓內務,根本顧不上將視線投射到湄公河平原。 所以面對王大司令這個再及時不過的要求,剛剛產生了一點占坑想法的北越主將,也只能咬牙點頭應是,答應帶部眾“回國”。 北越主將很清楚,形勢比人強。眼下明人的火槍隊占了城池,還有阮氏兵馬幫襯,自家這點人根本不是對手。萬一起了齟齬,自家一定會吃大虧。 再說了,主將其實也沒有從自家王爺那里得到什么搗亂的授權。 囂張跋扈的王司令,壓根沒有正眼再看軍將的動作……不識時務的人就沒有好下場,明天再讓老子看見你們在西貢周圍晃悠,說不得就要開槍送客了。 打發走一干厭物后,王司令搓一搓臉,堆起笑容,下令召見侯在門外的一批客人。 什么客人呢?明人商賈。 后世有遠赴非洲賣小商品的哥們,十七世紀也有在南洋各個城邦開門做生意的明人商賈集團。 這些明商熟知當地情況,又能寫會算,血脈同源,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帶路黨嗎? 事實上,南洋都督府之所以敢大踏步的“占地”經營,這些熟知各地情勢的明商就是重要籌碼,早就被納入總體計劃中了。 這也是明商們能第一時間來到副王府參見王大將軍的原因:情報部門在發兵之前就派人來西貢聯絡溝通了。 商人們沒有失望。 身為軍人的王博極其干脆,雙方甫一見面,司令大人就掏出了一疊由廣東總兵府簽發的委任書……明朝叫告身,開始搞火線提干。 火線干部們這次算是抄著了,他們從這一刻起,真是坐上了火箭,從平民一夜間被提拔到了副縣級……整個湄南河平原被總督府劃分了若干區縣,火線干部們統統就地升任副貳官:縣丞。 這種人人有功練……有官做的大場面,原本只是打算來當幾天帶路黨混一點工業品分銷權限的本地明商震驚了! 下一刻,王大人承諾:只要各位老實輔佐艦隊隨后送來的那些本土縣令,那么大伙的好日子還在后面。到時候你們每家都可以在這肥沃的湄公河兩岸跑馬圈地,開種植園,給子孫掙下一份傳世家業。 第635節 鄭和島 一直以來,隨著某個自成體系的小社會茁壯發展,如今的大燕國,觸角每伸到一地,基本都有了一套固定的開發流程。 因地制宜,核心程序不變。 遠離大明的西貢城也不例外。 狹小逼仄的傳統城池,缺乏各種市政設施,不但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規劃格局,還經常爆發各種傳染性疾病,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