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這之后,李繼春重建手下兵馬。 和需要四處流動的文官不同,封建社會的武官,大多都是本地人。像李繼春就是離永平不遠的遷安衛出身,地頭熟,錢糧撒開之后,很快就補齊了兵額。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人這次募兵,前來踴躍投軍的本地土著還是很有一些的——將軍陣斬碩托的多個版本故事已經傳遍了本鄉本土,外帶當初穿越眾在永平的“仁義”現在也被土著算到了李參將頭上。嚴格來說,李大人現今在永平一地的威望是比戰前 15的。 最后,李繼春將自家手下的這支新軍,命名為“春雷營”。 “春”是因為主將名號中有一個春字,復合當時慣例。 “春雷”,大約是李參將有那么一點和過去告別的心思,需要時刻警醒自己。 總之,今后的永平駐防部隊,就是春雷營了。 春雷營在組建之后,安穩渡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原本李繼春以為,日子會這樣幸福的過下去,可是天不遂人愿……兩個月前,隨著太傅、兵部尚書孫承宗再次巡視關外,之后上書朱由檢,明國最后一次針對后金的戰略反攻開始了。 坐鎮山海關的孫承宗,這段時日以來頻頻調兵遣將征集后勤物資,動作統統都被坐鎮永平的李繼春看在眼里——永平的位置就在山海關背后,凡是去往關外的糧草兵馬調動,李繼春這個地方軍分區司令是一定會知道的。 與此同時,來自京城方向的軍情電報也頻頻發至永平李繼春部,所以參將大人對當前的戰略態勢屬于門清。他私下里的個人判斷和電報是一致的:用不了多久,明金雙方是一定會在關外來一場大戰。 然后時間匆匆晃過,轉瞬到了8月下旬的今天。 當參將大人看完這份非常規時間發來的電報后,當即心道一聲:“來了”。 今天是8月20日。這份來自總參的電報上寫得很清楚:關寧軍祖大壽部于近日開始在大凌河筑城,后金大軍業已在遼陽集結,不日即將南下錦州一線。 電報后一段是軍令:要求李繼春部做好動員工作,隨時準備出關。 “山雨欲來??!” 看完電報后,李參將知道那只靴子終于扔了下來,這讓他不由想起了去歲的那場大戰,以及前前后后自己和韃子大將、曹大人、皇上等等大人物打交道的經過。 就在李繼春回憶往昔歲月稠,感嘆世事變幻無常這當口,一旁的親衛卻已按納不住了:“大人,今趟春雷營可是要下場?” 李繼春聞言驚醒。待他偏頭一看,卻有點意外地發現,自家親衛那張年輕的臉上,滿滿地都是興奮。 李參將新補的親衛叫小七,是從遷西李家族人中招募的。從血緣上講,年方十八的小七算是李繼春的遠房侄兒,所以平素將軍大人還是待小七很親切的。 “小七兒,去關外和韃子見仗,那可是要死人遍地,拋尸荒野的!你這娃兒橫是不怕?” 聽到自家將主問話,小七大聲回道:“怕他作甚?我春雷營戰力無雙,韃子到底也是送死!今趟說不得還要去京城堆一遭人頭,皇上面前討個彩頭!” “哈哈哈!你這娃兒倒是想得長美!”李參將聽到族侄充滿朝氣的回答,一時間被沖散了許多愁緒。是啊,自家的春雷營早已脫胎換骨,怕韃子作甚? 被年輕感染了的李參將,這一刻放下思緒,站起身,拿過桌面上的一套軍用武裝帶,穿戴整齊后戴好配槍:“隨我出去!” “是!” 下一刻,李大人掀開門簾,走出了房門。 出了門,便是將樓。李繼春此刻憑風而立,將春雷營盡收眼底。 新生的春雷營,是在之前永平衛城的基礎上翻建的。當初后金入寇一戰,年久失修的永平衛所壓根沒有抵抗之力,里面那些叫花子第一時間望風而逃,衛所被韃子騎兵順手一把火給燒了。 事后,永平參將李繼春欲待重建春雷營,于是他聽從了天津站派來的建筑專家意見,直接征用了廢棄衛所。 之所以選衛所城,最主要因為這是一塊小臺地。而這塊小臺地,是永平城附近唯一的制高點所在。再加上此地離著永平城只有6里距離,又兩面被永平河環繞,有那么一點攻守兼備的意思,所以最終春雷營選址在了此地。 自從確定選址的那一天起,李繼春也罷,附近的永平土著也罷,就開始深切感受到來自遙遠穿越勢力的力量了。 在白花花的銀子、黃澄澄的麥粒、以及各種布匹日雜的雇傭下,大批明人開始了瘋狂基建活動。 之前的衛所城被徹底移除,磚石盡皆廢棄,地基重新開挖。這之后,從天津發貨,沿著灤河水系而來的舟船、沿著官道而來的馬隊,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青磚,以及用來填縫抹墻的水泥。 甚至還有一些用在城墻關鍵部位的鋼筋。 之所以穿越眾在春雷營下如此大的本錢,原因很簡單:李繼春部的位置很重要。 毫無疑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李繼春部是要被派上大用的。 到了天地翻覆那一天,李繼春部西可策馬奔襲京城,東可策馬奔襲山海關。退一步說,即便是采取守勢,李繼春部也可根據需要扼守本部,sao擾截斷后金大軍,或是關寧大軍……或是后金 關寧大軍入關后的進京道路,為“王師”北上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