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這之后,袁崇煥無詔處死毛文龍,導致其舊部相互殘殺,東江鎮一夜間星散,再無半分凝聚力。而原本東江鎮的嫡系孔有德,則認為毛文龍“無罪橫受屠戮”,這令他私下對朝廷極度寒心。 再往后,孔有德部從四分五裂的東江鎮出走,投奔了時任寧遠主事的孫元化。很快,隨著孫元化上位登萊巡撫,孔有德部也移防登州,孔有德本人被孫元化任命為登州左營參將。 接下來是轉折時刻。 為了“拯救大兵祖大壽”,朝廷嚴令各地增援。地處登州抗金前線的孫元化自然不敢怠慢,便下令孔有德部跨海前往遼東前線。 這時候,戲rou來了:孔有德部出海后沒幾天,便在遼河口“遭遇颶風”,無奈返航。 說白了,孔有德部就是不想去遼東送死而已。為什么?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家是為何而戰? 這并非畏敵不進。 這之前,大部分像孔有德這樣的東江鎮老兵,其實都是后金政權在擴張途中的漢人受害者:他們家人親屬被害,和建奴有著血海深仇。 于是孔有德等人便聚在了毛文龍賬下,孤懸海外,靠著叫花子一樣的補給,堅持和后金打游擊戰,牽制后金側翼,最后,硬生生被他們打出了一個鎮江大捷,打出了東江鎮。 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常年和后金鐵騎作戰,說孔有德輩貪生怕死,那是說不過去的。 然而時至今日,孔有德部的心思早已改變了:不管有沒有詔書,毛文龍算是被朝廷白殺了;因為出事之后,崇禎乃至朝廷上下半個屁都沒有放,反而開始強力肢解東江鎮,不但停發糧餉,還空降總兵官。 后一招尤其狠毒,令孔有德這些東江嫡系失去了哪怕理論上的東江鎮繼承權。 于是,東江鎮余部自相殘殺,自謀出路。 現在,朝廷又要打發喪家之犬去關外解救昔日的競爭對手關寧軍…… 前仇未了,新怨又至。殺毛文龍,散東江鎮這種超級賣隊友的行為,朝廷前腳還沒有給個交待,現在又要催孔有德去遼東送死。 試問,已經被斷了前途,寄人籬下的孔有德部,這個時候怎么能甘心再去遼東廝殺?為誰廝殺? 于是,孔有德很婉轉地表達了避戰意愿:在遼河口遇到颶風,老子只能帶兵回來,不能去關外救祖大壽了。 然而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后,登萊巡撫孫元化依舊活在云端,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緊接著他再次下令,命令孔有德部揀選精銳800騎兵走陸路,星夜趕往遼東拯救祖大兵。 這一次,孔有德部默默出發了。 然后,經過“長達兩個月”時間的“跋涉”后,孔有德800騎兵終于完成了從登州到吳橋的史詩級大行軍。 吳橋在哪里? 吳橋在山東和河北省的交界。也就是說,孔有德部800騎,足足走了兩個月時間,才從山東登州走到山東北界。 接下來的事,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毫無戰意的孔有德部一路拖延,到了吳橋,不巧有士兵偷了縉紳王向春家一只雞。 然后士兵被插箭游營,然后士兵不服殺人,然后縉紳施加壓力,士兵被斬首示眾,然后群情激昂……到了這個時候,不管孔有德想不想反,他都沒有了選擇。 對大明朝廷和這個世道充滿了怨恨的孔有德部,此刻早已沒有了回頭路:向前是去遼東送死,回去是被朝廷砍頭。 然后孔有德部就反了。 事情看似是一只雞引發的血案,是一個巧合,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不為這只雞,明天也會為一條狗,就是一點火星而已,隨處可以找到。 所以說,自打孔有德出發那一刻,他就必定是要造反的。 孔有德這一反,整整反了兩年時間。從1631年尾一直反到了1633年4月。 這期間,孔有德部召集了大批東江鎮舊部,一呼百應,先后占據登萊等地多座城市,俘虜孫元化以下多名朝廷官員,屠殺登萊大批原住民,將山東東部燒成了一片白地。 叛亂直至1633年4月,孔有德、耿仲明部被朝廷大軍圍困,最終從登州突圍而出。然后,走投無路的叛軍及家眷10000多人,還有艦隊、紅夷大炮及匠人,統統在鴨綠江口與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率領的后金兵會合。 之后,孔有德部被要求剃發,登萊之亂遂告結束。 孔有德部降金之后,其余不論,僅是給后金帶去最先進的火炮應用技術,就極大地加速了明朝滅亡:后金軍從此有了在野戰中使用火炮的能力。 而對于今天與會的大部分穿越者來說,即將到來的孔有德部叛亂,確實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兩年時間,山東大亂死人如麻,社會秩序遭到極大破壞。 孔有德部叛亂這件事,對于正在瘋狂托盤大明,要求“穩定壓倒一切”的穿越勢力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所以這一刻,與會人士紛紛坐直了身體,緊盯不愿意派大軍北上的韓小波,等待他拿出解決方案。 第579節 官邸會議(三) 軍隊不出動的話,如何解決未來會發生的孔有德之亂? 面對這個問題,陸軍司令韓小波斬釘截鐵地給出了答案:提前布局,控制事態發展,將危機掐滅在萌芽狀態! 毫無疑問,韓小波這個答案并不算及格,因為太籠統,不能說服與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