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就在大廣場上風起云動時,全場唯一有位子坐的崇禎同志已經發現情況有些不妙,這時遭人暗算了。已經坐了三年龍椅的崇禎再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于是他冷哼一聲后及時止損,起身,狠狠一甩長袖,走人了…… 這時候,當值太監的“退朝”聲才姍姍響起。 聽到一聲退朝后的群臣頓時滿堂大散,吃瓜群眾們一邊走一邊說,人人臉上帶著興奮之色。 同一時間,一個小太監跑了過去,從依舊跪在那里的給事中魏續手上取下了那份奏章。 站在那里有點不知所措的忠勇伯大人這才反應過來:下班了。 這個結局讓燃燒了戰斗欲望的忠勇伯很不習慣,仿佛一腳踩空似得。不過已經這樣了,張冬東就只好在各種復雜的眼神中,一個人出了皇城,所過之處人人避讓,仿佛他是凈街虎一般。 …… 時間回到前日。 當卜大醒卜老爺將自己掌握的“曹賊”底細統統都倒給自己的同年侯老爺后,后者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之前曹總兵為了爭田在江南炮打縉紳宅子一事,侯恂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江南地區是東林黨大本營,那一炮下去,肯定會牽連到朝中的東林人士。身為東林干將,雖說侯恂是河南人,但這件事他還是大概知道的。 只不過這件事在朝廷里并沒有掀起什么波瀾。 首先,當時朝堂上已經進入了戰時緊急狀態,像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壓根不可能有人去上書參姓曹的一本——這樣會向皇上和同僚證明自己是個蠢貨,絲毫沒有大局觀念。 其次,在侯恂這樣信息不足的外人看來,這件事大概又是縉紳們太貪婪,不知怎地惹怒了一個鄉下來買地的土包子,然后雙方起了齟齬,然后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鄉下人開了炮,屬于狗咬狗。 沒錯,侯恂當時就是這么想的。別看縉紳們對外都是一個嘴臉要維護階層利益,但是背地里互相鄙視的也不在少數。 然而當卜大醒將事情的過程詳細講出來,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分析后,這件事就沒那么簡單了。 侯老爺這才知道,原來姓曹的居然是早有預謀,一步步引誘逼迫士紳們升級矛盾,絕不談和,最后以開炮收尾,當眾砸爛了江南的紳權,砸響了曹賊的招牌。 如今在短短幾個月功夫里,朝廷忙于北虜事,卻不知江南的窮鬼泥腿子們正在大批往姓曹的地盤上跑,這都已經成了公開之事。 一個招安來的???,如此鯨吞流民,那除了造反還能為什么? 以上這些消息,說不得令侯恂好好震驚了一番。不過卜大醒接下來拿出的東西,可就令侯老爺冷汗直冒了。 關于卜老爺在臺灣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福建和江南等地接觸到關于穿越眾的種種行事,這些日子來,老爺已經通過思考和調查,做到了融會貫通,徹底弄清了曹賊的真面目。 得出結論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大肆宣傳,讓天下人都看清楚曹賊的真面目。然而這種東西光靠嘴是不行的,如今曹賊其勢已成,再不是等閑三五縉紳所能掣肘的了,必須要天下正人君子都出手才可以。 所以卜老爺近日便用心寫了一本名為《異賊明要》的冊子,并請人謄抄了一些,準備一邊給大佬免費派發,一邊找機會刊印出來后廣布天下。 這本冊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將會很高。其中先是用旁觀者的口吻,詳細描述了曹賊將人口都聚集在工坊,然后用機關鐵器務農的諸般行事。 這之后卜老爺話鋒一轉,從傳統的儒家角度深刻分析了這種消滅佃農和自耕農的行為,剖析了由此帶來的深層次社會意義。最后點明主題,將這種做法對于士大夫的滅絕性傷害透徹地推演出來,可謂是字字珠璣,行行警言。 當侯恂侯老爺看完這本冊子后,再仔細打問卜老爺一番,發現對方確實是去了臺灣親身調查過后,侯老爺的冷汗也下來了——如果這姓曹的在臺灣的所作所為當真如冊子上所說,那此人可真的就是士紳公敵了。 于是侯老爺一邊命人去京城里尋找那些去過臺灣的人來調查,一邊聯系東林同僚贈送宣傳手冊,將新科忠勇伯的底細宣揚了出去。 去過臺灣的人第二天就找到了,畢竟京城里商人多如牛毛,這兩年去南方辦過貨的有不少。 比對印證過后,發現忠勇伯真如冊子中所說,于是一個聯盟迅速成立了。 這個聯盟包括了東林黨和一部分其他官員。 關于東林黨這邊,由于忠勇伯之前懟了關寧軍,搶了孫承宗一系將領的不少功勞,所以原本就看他不大順眼,這下正好有了發飆的理由。 另外,像給事中魏續雖說不是東林黨,但他卻是某些江南挨炮士紳在朝堂中的代言人,所以魏續在今天的彈劾之事上當了急先鋒。 最后,這個聯盟還有一部分人是純粹跑出來助拳的:看過冊子的文官中,總有那么幾個和卜老爺一樣,有著心懷天下的圣人屬性,愿意自帶干糧當黑粉的。 以上就是今天早朝中,文官集團突然發起彈劾行動的原因。 而穿越眾由于之前在京師沒有布置情報部門和附屬勢力,所以對朝堂上的暗流反應遲鈍,最終曹總兵挨了一冷箭。 不過總得來說問題不大。畢竟穿越眾來自未來,對于晚明朝堂是有深刻認識的。曹總兵既然這次敢進京,那么在政治斗爭方面還是做了預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