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 穿越眾這一次聯絡太監,也有這個意思在里面。道理很簡單:三角形最穩固。 中樞輔臣+內官+外藩,這個三角才是最佳的閉環系統,可以做到政治資源互補,壓力疏導。 事實上歷代權相缺了內臣的配合都是做不成的。強如張居正,也同樣要勾連大太監馮保才能順利推行大政。后世人人都說張居正和一條鞭,其實馮保在其中起的作用同樣巨大。 今天被羅禮士等候的宅邸主人,則是這一時期崇禎內廷的重要人物,司禮監秉筆太監方正化。 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多位皇帝怠政,所以代替皇帝“批紅”的司禮監逐漸權勢大漲。 程序是這樣的:由外朝的內閣輔臣初步標明解決意見(票擬),然后送入宮中的各地奏折,很多時候只需要經過司禮監同意(批紅)這道程序后,就成為了具有法律效應的明帝國正式行政命令。 這中間大部分時候皇帝等于都是被架空的,因為皇帝根本沒精力處理那么多奏章。 穿越眾今天派人接觸大太監方正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方正化是現任司禮監秉筆之一,批紅權正好可以對接溫體仁的票擬權,是穿越眾最看重的地方。 另外,現在是1630年,十幾年后那些比較有名的宮中大珰頭,很多還沒有混出頭呢。 像王承恩不過是個剛混到隨堂太監的弟中弟,杜勛還在御膳房學燒菜。 曹化淳倒是風光,正在主持處理平反魏忠賢的冤案。 然而這一項工作擺明了是要和東林黨人過從甚密的,所以已經選擇了溫體仁的穿越眾自然不能找他——溫體仁可是和東林黨誓不兩立的。再說了,曹化淳雖說受皇帝看中,但是離著進司禮監還早呢。 至于其他的高起潛張彝憲之流,還是同樣原因:這幫人還沒混進司禮監。 在這個時間點,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高時明,秉筆太監是李鳳祥和方正化。穿越眾現在的目的很明確,只需要和其中一位搭上線就可以了。 這就是羅禮士今天找上方正化的原因:前兩人和穿越眾,包括穿越眾在京城的關系通通不搭界,要緊急溝通很費事。 唯獨方正化這邊能打上交道。由于此君之前在直殿監當過掌印,而羅禮士又是負責宮殿修繕的,所以雙方原本交情就不錯。 這兩年方正化去了司禮監,而羅禮士由于做了穿越眾經銷商的緣故,一度曾四下拉關系拓展建材市場,于是雙方的關系反而愈發好了。包括方正化的私宅就是羅禮士手下的建筑隊給裝修的,當時因為方太監升官的原因,玻璃窗和水泥地坪還打了六折,承了個人情。 所以今天羅禮士坐在方正化位于皇城外的私人宅子里,心下還是對任務有把握的,因為他比較了解對方的為人。 到了正午,接到消息的主人果然從皇城出來了——在這之前羅禮士就已經去了一趟皇城,托小太監給方正化帶了口信。 方正化是山東人,之前也是一步步從底層太監爬上來的。此人剛剛不惑的歲數,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時光。 見到主人后,羅禮士并沒有耽擱,快速將事情的前因后果講了個清楚。 不想方正化聽完后,卻當機立斷表示可以幫忙:他是太監,在這件事上的角色只是稟報皇帝一聲,雖說功勞不大,但是也不用負擔什么責任,算是白撿了一個皮夾子。 “咱家要多謝羅兄弟了,此事若成,定有后報!” “溫宗伯和曹將軍那里,還請羅兄弟帶個話,大家今后要多走動?!?/br> 方正化是內書房出身,所以舉止做派都近似正規文人,謙和有禮。 第468節 講故事 慈慶宮在紫禁城東,東華門以北,御馬監隔壁。 此處最早叫清寧宮,是太子居所。在后世,慈慶宮已然消失不見。清朝時在原址修建擷芳殿,再后來又擴建成了南三所。清官劇里面腦殘粉最愛的阿哥們,基本都在南三所里長大的。 事實上早在天啟末年,當時由于天啟帝無子,慈慶宮就變成了張皇后的寢宮。到了崇禎朝,直到太子納妃之前,張皇后依舊居于此。 張皇后名叫張嫣,是天啟皇帝的正宮皇后。 由于當年天啟帝病危時,張皇后一力在病榻前主張由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既位,所以崇禎上臺后,對這位寡嫂便非常敬重。 崇禎不但為張嫣上尊號“懿安皇后”,而且終其一朝,張皇后都受到了皇帝最高規格的尊敬和禮遇。 為什么自古以來,人們拼死拼活都要爭一個從龍擁立的大功呢?就此可見一斑。 …… 今日天光明媚,不涼不熱,又正值清明時節,是一個郊游散心的好日子。然而在御花園里把臂同游嬉戲撲蝶這種活動,對于某些人來說,就不那么合適了……譬如嫂子和小叔子。 所以大家就只能坐下來喝兩杯啤酒吃點烤串聊聊閑話——慈慶宮門前的漢白玉月臺上,正有一場露天宴飲正在舉行。 說是宴飲,其實就是在茶幾上擺了些瓜果點心,沒有啤酒也沒有小龍蝦,是比較休閑的中古時代冷餐會。 冷餐會主客各自只有一位,其余在周圍的那些宮女,女官,太監,侍衛,統統都是打工仔,得站著。 身穿紅色袖衣,加著霞帔和紅羅褙子,頭戴珠翠鳳冠,坐在茶幾后邊主位上的,自然是慈慶宮主人,“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史評為中國古代五大艷后之一的張嫣張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