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好不容易到了地頭,在夕陽西下的漫天金光中,看到三屯營城前那長長的尸路和一堆堆的人頭,老孫頭也傻眼了? 好在對面的老馬及時發現了老孫頭,于是老馬親自騎馬,怕城頭誤會再給他老人家來來一槍,就只帶了一個親兵,跨過死亡之路就沖了過來。 然后老孫頭見到自己的親密戰友馬回回,聽完城下發生的一切后,當場震精了:屁大一個副總兵,手頭有了點韃子人頭就敢把大佬不放在眼里,連門都不讓進?三屯營又不是你曹家的! 然而老孫頭也就發飆了兩分鐘,之后他就泄氣了。老孫是從永平趕過來的,所以他比老馬更清楚穿越眾手里有多少韃子人頭——有如此多的人頭,那個,似乎,囂張也就囂張了,好像他們兩個老頭,也不能把姓曹的怎么樣? 當晚,三屯營左右兩邊,山道中的帳篷里,分別歇息著大學士和武經略。而官小職卑的某副總兵,則是吃完燒烤后,在總兵府后宅的拔步床上睡得挺香,像孩子一樣。 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 4月4日晨,在經過一輪信使往還,確定了接待規格和人數后,三屯營南門大開,一身大紅官袍的曹總兵,帶著隨從迎出了吊橋。 在曹總兵前方,兩隊人馬正沿著三角形的兩條邊線緩緩駛來,將將到面前時,合成一隊。 這兩隊人總數是兩百人,其中包括了老孫頭和老馬麾下的大部分將領,以及一些親兵家丁。所以,這兩百人完全可以配得上一個響亮的名號:大明光復接收大員代表團。 見兩位大佬走進,曹某人這時并沒有下馬,而是哈哈一笑后,彎腰抱拳,坐在馬上躬身行起了禮:“曹川參見大學士,參見馬經略!” 孫承宗和馬世龍兩人,此刻同樣是滿臉笑容,拱手抱拳,仿佛沒感覺到對方小小的失禮:“曹大人免禮?!?/br> 互相行禮后,孫老頭坐在馬上,上下打量一番,然后笑呵呵地說道:“不愧是能大敗后金兵馬的強將,果然一表人才!” “呵呵,老大人過獎,快請進城?!?/br> 雙方第一面的寒暄,算是在很融洽的情況下結束了。然后在曹總兵引路下,孫馬各自帶著手下,依次打馬進了三屯營南門。 城里經過這幾天的粗略收拾,街道上的血跡和零碎雜物都已經不在,顯得干凈整潔了許多。唯一缺點就是人氣全無,空蕩蕩像一座鬼城。 三支隊伍進了總兵府大門,紛紛在校場下馬,然后外來者們就看到了那一筐筐隨意擺在一旁的人頭。 經過上百名勞工的努力,外加挑燈夜戰,總數為1500的碩托軍人頭,現在已經全部腌制好,就等打包運去京城了。 然而在穿越眾這里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卻對孫承宗一行人產生了強烈的視覺震撼。 自老奴十三副鎧甲起兵以來,大明何曾有過如此輝煌的戰果?莫說是1500了,就是一次性有150個真韃子的人頭,那都是了不得的戰績。 而且接收團里現在人人都知道,這姓曹的還在永平三城拿下了不少于2000人頭,其中大概率有金牌vip阿敏的人頭! 這時的孫承宗,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只見他大步走到筐前,拿起幾個人頭端詳一番后,轉過身來對著某人動情地說道:“俱為真韃,好,好,此乃不世之功!曹川你浮海而來,能在邊地做下如許功績,當為我朝第一名將!” 既然人家說話中肯,那張冬東自然還是要略略謙虛一下:“還是仰仗了手下弟兄肯賣命,末將在這里謝過老大人謬贊?!?/br> “曹川你也無需過謙?!边@時候,在一旁驗看了人頭的馬世龍同樣滿臉贊許的說道:“我輩武將能立下如此大功,自有京城夸功天下揚名之時,何須做那小兒女姿態?!?/br> “是是,曹川受經略的教!” 校場上這一幕,令幾個在場的穿越眾都有點小驚訝——貌似兩位大佬今天態度都很不錯,并沒有想象中的刁難苛責,而且對于曹將軍的戰功也都明確表示認可……這出乎穿越眾的意料???不該這么順利???不是應該跑來搶點嗎? 其實穿越眾對兩位大佬的立場有點判斷錯誤:人家今天來,就沒打算找事,而是就事論事來的。 ……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孫承宗當年,之所以能從一個翰林院學究一夜間化身為掛兵部侍郎銜,督師遼東防務的一方大佬,并不是因為他雄才大略骨骼清奇,僅僅因為他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日講官(私人老師)而已。 孫承宗之后在督師遼東任上,不但推出了練兵修城,步步為營的對后金大戰略,而且還主持修建了以寧遠為核心的,遼西走廊國家堡壘防御體系。 且不論這一套對后金的戰略體系管不管用,總之,吞噬了明帝國巨額財政的寧錦防線和關寧軍閥集團,就是在孫承宗手中發展壯大的。 掌管了如此巨額的國家資源調度權,老孫頭當時的權利是相當大的,巔峰時,連九千歲都要退避三舍,不敢溯其鋒芒。 等到老孫頭終于被九千歲搞下臺趕回老家,那已經是幾年后的1625年了。就這,被強制離休前,朱由校還特旨加官進爵,賜蟒服銀幣,老孫頭可謂是榮歸故里,標準的大佬離休模式。 兩年后,老孫的好學生/總后臺/木匠皇帝落水而薨,崇禎上臺,然后老孫就徹底安心榮養了……注意,通常情況下,新皇帝是不會再啟用前朝權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