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迎接他們的是子彈。 提著刀,跟在人群最后的牛錄額真蘇和泰,剛剛跨過門前的大門檻,就從人縫中看到街對面射過來的幾串火星。 還沒等蘇和泰搞明白狀況,他身前的韃兵就開始被層層掃倒,血rou斷肢飛舞,尸體在大門口堆了一地。 僥幸沒被子彈打中的蘇和泰,一個打滾翻回門檻后方。短短幾秒鐘,這位統帥著300名勇士的牛錄額真,已經變得衣衫凌亂,渾身是血。 只見他連滾帶爬,對著迎面過來增援的其他人喊道:“著甲,著甲,是火銃手!” 校場上聚集著的兩三百名韃兵,聞言發一聲喊,全體掉頭往后衙跑去——兵甲馬匹都在衙后那些精美的宅子里呢,韃兵進城后,就把總兵府當成了馬場。 外間如此巨大的喧嘩聲,早已讓另外一部分在后衙的韃兵警覺起來。于是當兩幫人都開始著甲備戰時,后衙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留駐在三屯營的兩牛錄韃兵,理論上人數是600人。由于在入關后損失了一些,所以現在只有550人。 這兩個牛錄的兵馬,基本上是按照三三制來配比的:三分之一滿族鑲白旗精銳,三分之一蒙八旗,三分之一包衣。 這些漢族包衣都是早年間就“歸化”的旗眾,所以“忠誠度”比較高。雖說平日里這幫人還要負責干雜活喂馬做飯,但是一旦上陣,這些人也是能沖殺的正規騎兵。 不過今天這種場面,就用不到包衣沖殺了:敵軍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得打到了衙門口,這個時候短兵相接,見面就要分生死,包衣們自然是靠不住的,還要靠滿蒙八旗大爺。 派出一群包衣關上中門,用木杠頂住門板,順利拖延出時間后,兩個牛錄的精銳急匆匆開始著甲備馬。后衙里一時間人喊馬嘶,滿語,蒙語,情急之下喊出的漢語在后衙上空交織飄蕩,場面混亂無比。 一刻鐘后,在包衣們輔助下,滿蒙大爺終于穿好了三層甲,馬身也套好了毛氈,開始整隊。 緊接著,中門重新打開,滿騎在左,蒙騎在右,帶著nongnong殺氣的兩股騎兵,舉著火把和馬刀,如火流般從后衙沖殺了出來。 兩股騎兵繞過中堂和前殿,沖到滿是篝火堆的校場時,精準的騎術剛好將馬匹cao控到了最高速度。 下一刻:“放!” 早已在大門內排好陣型的近衛營戰士,打出了精準的三排輪射。 隨著槍管口煙霧的噴出,沖在前方的虜騎被打得人仰馬翻,紛紛倒地。而跟在后方的騎兵則咬緊牙關伏在馬身繼續往前猛沖——雖說搞不懂這些奇怪的槍手是如何將穿著三層甲的騎兵打下馬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這一波如果沖不過去,那大伙就只好等死了。 火光閃耀的校場上,呈八字形沖來的兩股騎兵不斷被削掉箭頭,但是后續人馬絲毫不停,踏著前方同伴的尸體瘋狂向前,毫不在意傷亡。 在付出了三分之一人手的慘痛代價后,沖鋒的虜騎終于沖過了短短兩百米不到的校場。而訓練有素的近衛營士兵,已經整整打出了三輪九排齊射。 下一刻,在彌漫的煙霧中,一個用電喇叭喊出的聲音覆蓋住了虜騎興奮嗜血的吼聲:“全體上刺刀!” 與此同時,另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開火!” 第443節 好戰 夜色深諳,彌漫著白色槍霧的校場中,篝火已經不再耀眼,所有發光物仿佛都被蒙上了一層灰紗。 下一刻,影影倬倬的迷霧中,高舉著馬刀的騎士撕裂帷幕,恍若惡鬼一般沖將了出來。此刻的騎士們,滿臉都是即將破陣的興奮,嗜血的表情里充斥著扭曲和殘忍。 短短不到二十米距離上,迎接騎兵的,是正面三排雪亮的刺刀。 另外,還有一聲“開火”的命令。 隨著命令下達,在刺刀陣兩側,各有二十名不起眼,花花綠綠的人影扣動了手中的扳機。 “噠噠噠”的火舌瞬間噴吐出槍管,7.62mm的子彈毫無滯礙地穿透了三層盔甲和馬氈,將騎隊像割草一樣打翻在地。 分為兩組,總數達到400人的騎兵隊伍,就像兩條多米諾骨牌般倒了下去,血液、兵器和殘肢在空中不停飛舞,人仰馬翻,遍地尸骸。 整個射擊過程只持續了兩個彈夾的時間。 由于使用重槍管和7.62mm彈的原因,導致mk17步槍比起后世那些輕便突擊步槍來,不但射速稍慢,而且只有20發的彈匣。 即便是這樣,在短短幾分鐘內,自從穿越眾來到這個新世界以來最大規模的單次彈藥消耗便產生了:40名隊員一共打掉了1600發突擊步槍子彈。 如此多的子彈,直接將校場上所有韃兵一掃而空,一個不漏。 場面短暫靜止了一下下。 緊接著,巨大的哀嚎和慘叫聲就從地上的傷員口中發了出來,間雜著響亮的馬嘶聲和血液流淌的嘩嘩聲。 反應過來的杜德威,趕緊按照預案舉起喇叭大喊:“全體突擊,注意火災?!?/br> 由于古代的城市都是木結構,所以放火便成了一種常見的破壞方式。亂兵、侵略者、處于拉鋸戰中的軍閥最喜歡干這種事情:在離開攻占的城市之前,一把火將城市付之一炬。 這樣做一來是為了掩蓋自己在城市里犯下的罪行,二來是打擊敵方的戰爭潛力,令對手無法短時間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