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而最令土著驚奇的,則是從一艘運輸船中吊裝出來的一臺小型鍋爐?,F在土著們知道,校場里那間經過改造,有著磚頭煙囪的屋子是用來做什么的了。 有了鍋爐,就有了24小時的熱水,也有了令士兵保持健康和衛生的澡堂。這才是真正的大殺器,要知道在小冰河時期的北方,大部分人是洗不起澡的,土著的衛生狀況極其糟糕,各種病菌和傳染病隨處都是,令穿越眾不寒而栗。 當然了,這一切成果,都是和本地那些大商人脫不了關系的。 包括招募流民,聘請工匠,組織大批建材,組織后勤補給等等這些看似流暢的工程,背后靠得都是大商人們從各處調集來的資源,兩眼一抹黑的曹總兵目前肯定做不到。 不過曹總兵也給了商人們足夠的回報:比起某一片地區的煤油燈和煤油代理權來,商人們這幾天幫得這點“小忙”,送得那點糧食,又算得了什么? 這幾天里,從運輸船卸下的那些貨物,毫不意外地引起了當地商行激烈地爭搶。這也是工程進度能飛一般前進的主要原因——商人們都把這看成了對自家商行實力的一種考驗。 …… 七天后,初具規模,算是正式落腳的曹家軍,又開始了新一輪搏眼球的活動。 從這天早上開始,就有馬群沿著土路來到老校場。馬群的主人,是從口外而來的馬販子。 馬販子手中不但有馬,還有駱駝和牛群。 作為漕運樞紐,平日里在天津集結的馬幫是相當多的。這些人手里的馬匹會沿著運河一直南下,江南那些富商用來拉車的豪華駿馬,都是從此輩手中買到的。 而今天趕著馬群來老校場的,便是目前駐扎在天津衛最大的一個馬幫。 提前得到交待的馬幫,趕來了將近三百匹蒙古馬來供挑選,所以此刻校場上人喊馬嘶,十分熱鬧。 由商人們提供的馬夫和熟知馬性的一些常走口外的老護衛,此刻都在校場上,一邊驗看馬匹,一邊大聲在討論。 而在這方面完全束手無策的曹家軍,也只能束手無策了——穿越眾終歸不是神仙,所以出發時沒有考慮到驗馬這一點。隊伍里大部分都是南人,雖說有一些騎過馬的,但是會騎馬和會相馬那可是完全是兩回事。 所以今天這場買馬會,就只能拜托臨時聘請來的馬夫和護衛了,曹將軍只管掏銀子。 轟轟烈烈的選馬活動持續了大半天。最終,大部分肩高在1.3米以上的馬兒,都被留了下來,總數達到了200匹。 這個時候,旁邊爛泥地新修的馬廄就派上了用場。 前幾日送軍需來的陸水,這時正指揮著手下民夫幫忙,給馬兒飲水和喂料——那些他親手送來的黑豆,小麥和蕎麥,果真如當日白帳房所說,都被滿滿地倒進了馬槽,號稱是要給馬兒“上膘”。 “還真是財大氣粗??!”陸水暗暗咂舌。其實在北方,這些黑豆陳麥和蕎麥,本來就是很多軍隊和普通人家日常的食糧,根本沒有所謂“馬飼料”這一說。 接下來到了結賬的時候了。 然后圍在校場上的人,就看到曹家軍的帳房一把將氈毯掀開,露出了下面壘起來的,亮晶晶,長方形的一堆鐵盒來。 第420節 白酒業 如果是后世人看到這些長方形,涂著軍綠色油漆的鐵皮盒子,大致肯定能猜到里面裝得是什么:汽油,潤滑油,橄欖油……無非是這些玩意。汽修店的櫥窗和很多人的汽車后廂都有這玩意。 今天在校場上打開的這些鐵盒,材料是makou鐵,里面裝得則是酒。 白酒這種東西,由于要耗費主糧,所以在帝國“本土”是不生產的。前文說過,臺南已經開辟了葡萄種植園,上層人士正在大力推廣葡萄酒。 而一直以來針對明國的白酒貿易方式,則是由窯區負責提供玻璃酒瓶,由杭州站在漕糧富集的杭州本地,用釀酒設備生產白酒。 這種貿易方式很成功。 漂亮的玻璃酒瓶,純色透明的酒液,醇和濃香的口感,以及特意針對士紳階層調配出的三十五度酒精含量,令大明的富人們趨之若鶩,買都買不到。 要知道文人喝酒和苦哈哈不一樣。文人講究慢上頭,要醞釀,要微熏,要詩酒唱和,最后發起sao來還要揮毫潑墨,所以士大夫喝酒,度數不能高。 精準的市場定位,令“百年糊涂”和“舍得”這兩個充滿了意境的高檔白酒品牌,很快在縉紳階層中打響了名聲。要不是因為原材料不足,這一樁白酒生意的總利潤,肯定是要在諸多工業品中名列前茅的……看看后世的茅臺就知道了。 而這一次被艦隊帶到天津的makou鐵桶白酒,則是商業部門針對北方的貿易環境,專門策劃的一個試水商業項目。 首先,由于天津太遠,運費高昂,所以指導思想就是盡可能將一些不便運輸的商品立足于本地生產,這其中利潤最大的當然是白酒了。 其次,天津是漕糧的接收方,在這邊釀酒,酒坊吸納到的糧食不會影響南邊的收購,所以穿越眾在這邊開辦的企業,盡可以敞開來釀酒。 這樣一來,產量更大的中低檔白酒方案就進入了計劃。 那么最適合用來和北方游牧民族貿易,兼顧中層和底層人民需求的酒是什么? 毫無疑問:二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