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什么要求呢?第一當然是有錢了。 這邊賣農場,500畝是起步價,而糧食公司的溫馨推薦數目是2000畝起。所以說,99.99%來到大員的窮鬼移民是買不起農場的。 而少數帶著銀子的土老財和商人則是不敢買。 和土老財概念中的土地不一樣,穿越眾的農場可不是用來讓老財招佃收租用的。在這邊的土地上,且不說壓根就雇不到佃戶,即便雇到了,一個糧食季結束后,老財全家就得去要飯。 是的,某個政府針對私人農場的稅率,是按照一戶農場主+幾個臨時工來制定的。 也就是說,農場主一家雇傭拖拉機耕地,買農藥化肥,再用機械化收割……2000畝土地的收獲在繳完所有成本和稅收后,也就是一戶富農,或者說中產家庭而已。 這種情況在后世的美國很常見:擁有私人牧場或者農場的紅脖子說起來都是百萬千萬富翁,但是他們的資產都是不動產,流動資金是很匱乏的。 大部分農場主都欠著銀行的貸款,一旦有天災人禍,這些富裕人士同樣要失去祖傳的家產。 而跑到大員的少數老財,現在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在穿越眾設計好的土地政策下,老財那種低效率的佃戶+鋤頭模式,買地后的第一年就會破產。 所以在研究完土地政策后,原本興致勃勃的老財就全部給跪了——他們無法理解這種奇怪的土地政策,大部分人還以為這是當地官府的一種騙錢把戲。 要知道,一戶高效率的農場主家庭,獨享2000畝地的收獲都活得如此緊張,而老財們繼續和佃戶攪在一起,那是是必死無疑的。 事實上老財在這里除了腰包有點銀子外,也就是無權無勢的普通人家——明國功名在大員不通用,為非作歹,橫行鄉里那一套更是想都別想。 于是現在的局面就擰巴了。 糧食公司恨不得把所有開出來的田地都賣給私人農場主,自己只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就好。然而這邊除了窮鬼就是滿腦子舊思想的老財,穿越者期望下的那種有知識,有技術,有財力的新型農場主一個都沒有…… 所以土地一直都賣不出去。 這就是米碩他們頭痛的原因:整個社會太新太嫩,缺乏合格的中產階級。這樣一來,他們這些掌握著資源的人就無法把精力集中到技術升級上,只能埋頭去耕田開荒,這其實是對穿越人士的一種浪費。 …… 米碩聽完兩個壞消息后,頭疼不已,已經在考慮后路了:“唉,這樣的話,那咱們就只能壓縮開荒的畝數了?!?/br> 然而梁樂天這時反倒從椅中坐起了身:“不,不但不能縮減,反而要擴大開荒面積!” “堤外損失堤內補!”梁樂天說到這里,起身背著手在屋里踱起了步:“肥料跟不上,就更應該擴大種植面積。抓好田間管理的話,怎么說也要比明國那些耕地的產量高?!?/br> 梁樂天說到這里,抬手看看腕表:“今天來不及了,我這邊事多,明天咱們下去轉轉?!?/br> 米碩點點頭后就出了門。而梁樂天在短暫休息了一會后,又埋頭在了無窮無盡的案牘和會議中。 原本按照他的性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田間旅行才是正該當的。但是現在不成了:截至1628年底,穿越眾控制下的常住人口數已經飆升到了40萬人,流動人口數也在5萬以上。 即便是后世,45萬人也是一個標準縣的人口了。而要管理這些人口,就勢必要有一部分脫產的干部專門坐辦公室……譬如內閣諸公,譬如一些配套的文員。 這不是官僚主義。當一個勢力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會出現專職的文官。梁樂天現在再也不能和以往一樣,游蕩在田間地頭,身后帶著幾個下屬就地辦公了。 第二天一早,兩人從赤崁區政府出發,依舊坐著電三輪,帶著辦公室主任。 從赤崁一路往東,穿過大批的住宅區后,隨著路面材料從瀝青退化成煤渣和碎石,路兩旁也就順勢出現了種著各種植物的田地。 由于這個時期的臺南平原還很原始,臨近海峽一邊的沿岸土地全部是鹽漬地和泄湖,所以穿越眾選擇開墾的土地帶,就聚集在了中央山脈和海岸之間的平原上——山脈近處的土地由于下面是石層,同樣也不適宜農業活動。 也就是說,現如今沿著臺江修建的赤崁區和大批住宅小區,都是建在了鹽漬地上,沒有侵占農田。 所以當農作物出現在路旁時,三輪車其實已經從海邊徑直往東行駛了將近10公里的路程。 路邊的農作物品種很雜:水稻、玉米、土豆、紅薯、甜菜、大豆、甘蔗、高粱、大麥……等等等等。 總之,來自天南海北的農作物,不論是大明的還是西洋的,不論是土著的還是進口的,這邊都有劃撥出來的試驗田。 這些針對幾乎所有農作物的試驗田,是在去年梁樂天和米碩初到大員時就開始著手推動的。 這時一項必須做的功課:關于1627年之后的臺南氣候,土壤的情況,歷史上是沒有記錄的;所以穿越者必須要先搞一撥試驗田,才能掌握此地的詳細農業數據,在農作物品種上做出針對調整。 原時空盤踞在這里的荷蘭人倒是在日記上記載了一些簡單的天氣數據,但是這點資料內容太簡單,遠遠達不到曾經當過農技員的梁樂天和米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