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余老爺現在覺得:事情有點脫離控制了。 所以當丁立秋跑來要求縣衙出動人手,和紅槍營一同出發鎮壓民亂時,余縣令是相當不樂意的:事情是你們搞出來的,現在又要讓我擦屁股? 最后在丁立秋好說歹說下,余老爺才勉強答應了下來,但還是約法三章:衙役們只管維持秩序,不負責開片,事后還要有好處…… 第二天一早,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就出發了。隊伍里不但有主力紅槍營,還有上百號衙役,另外還有以董大興為首的幾個商人和他們的隨從。 展示實力的時刻很快就到了:在一處礦坑前,200人的紅槍營和將近800名土著對峙了起來。而衙役們和商人則早早地跑到了遠方安全位置開始看戲。 戲是很好看的。 160名拿著紅白兩色木桿長矛的士兵,先是圍成一個方陣緩緩逼了過去。就在雙方接近到20米距離的時候,長矛兵在電喇叭指揮下瞬間全體承跪姿射擊狀態,然后方陣中心的40名鳥銃手就打出了4排輪射。 穿越眾cosplay出的西班牙方陣雖說畫虎不成反類犬,但是對付這些只會械斗的宗族勢力是足夠了。 40發鳥銃子彈當場就打翻了20多人,緊接著就是長矛陣突進——在同樣著裝,同樣步伐,緩緩壓過來的隊列逼迫下,土著們毫無意外開始倉皇后退。 下一刻,兩發美軍制式震撼手雷被某個海拔很高的人從方陣中扔了出來,然后土著就崩潰了……以兩顆手雷落點為圓心,密密麻麻地震倒了一大片山民,外圍還有很多捂著耳朵,流著口水,被震撼成傻子在搖搖晃晃扮行尸的。 崩潰的隊伍是最好解決的,紅槍營的士兵開始用刀背和槍桿將落在后邊的土著統統打翻在地。 接下來就是攻打土樓戰役。 …… 西晉末年,百萬衣冠士族迫于戰亂,從中原出發,邁出了南遷第一步。唐宋時期,又數次大規模南遷,入贛南、贛東進閩西、閩北。 而龍巖以北的長汀地區也被稱為福建的“客家首府”,先民們從這里開始南下,包括龍巖,三明,漳州等地,都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點和重要聚集地。 在17世紀這個時間點,龍巖的本地土著80%以上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留給后世最著名的是什么呢:客家土樓。 名列《世界遺產名錄》的客家土樓,下層是用粘土和砂石夯筑而成,上層是夾板木屋。 這些土樓通常都是體積巨大的同心圓形狀和方形。一間所謂的土樓其實就是一個有著很強防御功能的小型城寨,里面居住著數十戶,幾百人的同族老少。 而一個大型宗族在閩西南的標志物,通常就是土樓群。三五個,七八個正圓形的土樓聚集在山間,遠望就像一堆外星人的飛碟……客家文化的標志。 紅槍營下一步要對付的,就是附近的陳氏土樓群。 往日里對付盜匪非常有效的土樓,在某支軍隊面前就不頂用了。沒等逃回土樓的青壯們組織起有效防御……事實上那些石頭灰瓶也不能稱之為有效,這邊的進攻就開始了。 簡潔有效的進攻分為兩步:第一步,用工業機床制造的鳥銃壓制墻頭,第二步,爆破手沖鋒。 當年那么多機槍+步槍尚且不能阻擋土共爆破手的突擊,更惶論17世紀的土著了。 縮在墻后的人中只有少數看到了那條竄過來的人影,匆忙扔出去的兩個灰瓶就像隔墻扔出去的瓜皮一樣,除了嚇唬人就再沒用。 下一刻,木制的寨門就被炸藥包炸得四分五裂,而當穿著短褂的官兵沖進土樓后,陳家人就只能投降了。 這次土樓戰役是一連士兵在明大陸的首場戰爭。 盡管在裝備上有所收斂,但是組織程度遠遠高于土著的官兵,依舊砍瓜切菜一般將對手拿下。 …… 陳家人以為這下要大難臨頭了。 聚集著全族青壯的第一座土樓被攻破后,整個宗族事實上已經是待宰的羔羊了。 誰都知道,土霸王們之所以能和盜匪,官府抗衡,靠得就是聚族而居的烏龜流。 而今天在眾目睽睽之下,陳家人不但在野戰中被數量遠少于己方的官兵打了個落花流水,連最堅硬的堡壘也被輕而易舉地攻破。 這種看似簡單,卻蘊含著nongnong高科技的破城方式,不但將陳家人的抵抗意志徹底消滅,而且讓觀戰的吃瓜群眾也驚訝萬分——某些人在驚訝之余,臉上的表情卻變得陰晴不定起來。 接下來就是戰后審判的時間了。 而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趾高氣昂的官兵們不但沒有大肆在陳家寨禍害劫掠一番,反而將各勢力人等都召集到了土樓正中的公廨里,然后由丁立秋丁師爺出面,隆重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黑皮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即日起成立了! 礦業公司由以下幾方面股東構成:負責收購產品,以技術和機械入股的穿越方,負責提供啟動資金和管理的縣城商人,負責提供人力的陳家和附近的幾個大小宗族。 協議很快就簽訂了。 以董大興為首的商人們是早有預備,而地頭蛇陳家則早已失去了議價能力——幾十條青壯的尸體和破爛的寨門讓族長無比清醒,在滅族和簽一張勞什子契由之間誰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場面又冷又尷尬的礦業公司掛牌儀式就這樣在刺刀和血泊中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