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余應桂在聽完對方的解釋后,心中也同樣翻了個白眼。 他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所以丁立秋的解釋在他這里是行不通的:區區200人的行伍,要多少輜重?今天那些小船既能送人,還送不了一些糧秣兵器? 即便是有將軍炮,派些子民夫從金山一路挑過來也就是了,無非是幾十里山路而已。再說了,等到雁石溪疏浚到能行大船,運大炮那一天,怕是盜匪都老死了也未可知。 滿腹疑惑的余太尊說不得只好端起茶碗又掩飾了一口,借著這個空當,他暗中給一旁的師爺使了個眼色。 師爺姓王,叫王好古??吹綎|家的眼色后,心知肚明的王師爺于是輕咳一聲,然后張口問道:“曹將軍派諸位來此,怕是不單為了剿匪,這其中大約是有隱情?丁先生不妨直說?!?/br> 丁立秋點了點頭:“大人明察。待地方平靖后,我等是有些事要辦?!?/br> 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 在后世,龍巖已探明的礦物種類64種,其中金、銅、鐵、煤、高嶺土,石灰巖等16種礦產儲量居福建全省首位,是當之無愧的礦業頭馬。 對于穿越眾來說,當下最最需要的,就是紫金山的銅礦了。 距離龍巖縣城20里不到的紫金山,五峰秀削,旭日含輝,夕陽倒映,色紫若金,在后世不但是礦區,還是一處旅游景點。 紫金山山如其名。這里不但有150噸以上的黃金儲量,還有200萬噸以上的銅礦儲量,是中國第二大銅礦,在后世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銅娃娃戴金帽子”。 穿越眾對金礦不是特別在意,但是銅礦就不一樣。 事實上由于銅料的缺乏,窯區那邊已經把很多庫存的銀錠都做成了電線——穿越國的金融現在是電線本位。 曼哈頓工程逼格聽起來很高,但是在17世紀就不算什么了,全世界的銀礦都等著穿越眾去挖呢。 除了最急需的銅礦外,縣城東北的馬坑鐵礦是華東第一大鐵礦;縣城北邊的“東宮下”高嶺土礦是中國四大優質高嶺土礦之一。另外,白沙,昌福山等地的煤田,漳平嶺的石灰巖在后世也是很有名的。 總之,將龍巖周邊的魑魅魍魎清掃一遍,與此同時疏浚水道,做好各種礦石外運的準備,這就是丁立秋和衛遠他們這支先頭部隊來此地的任務了。 事實上穿越國在1628——1629年度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就是龍巖縣。明人是絕對想象不到已經被定為礦業基地的龍巖,在未來會得到多少資源,發生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 而在今天和余縣令的會晤中,丁立秋自然不用講那么詳細,篇章太宏偉的話,他怕嚇到余老爺。于是丁師爺只是挑了點明人能理解的部分講了講:著重是煤礦和鐵礦。 至于紫金山銅礦……那地方在后世要到“七五”期間才會被勘探出來,這會明人還不知道呢。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哼,爾等的尾巴露出來了吧?”余父母貌似不屑,但是他舒坦靠向椅背的身體和微微翹起的嘴角已經出賣了他自己。 ……當余應桂聽完丁師爺的解釋后,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算是落了下來:這一場從頭到尾都透著古怪的剿匪行動,現在終于有了解釋。 余父母是不怕外來者去挖什么勞什子煤礦鐵礦的。 龍巖在后世那個工業世界的森林覆蓋率是78%,在17世紀這個原始時代,森林覆蓋率是超過85%的,所以當地的老少爺們壓根就沒有去挖石炭的習慣。 遍地都是柴草,誰還會去費力挖那些臟黑的石炭……盡管誰都知道石炭在哪里。 至于鐵礦,這個就更簡單了。龍巖自古以來就產鐵,山里面私窯不少,曹家人愿意挖就去,余縣令是不會干涉的。當然,起個課還是有必要的。 他之前有很多擔心。首要怕的是跑來打秋風的戰五渣客軍;更加害怕的是,這是一場高層的py交易——弄一幫少爺兵來給某個官二代鍍金,假剿匪,報軍功這種。 后一種情況的話,萬一出事,他老余是要承擔政治責任的,所以自從見到丁立秋以后,余老爺就一直在打問穿越眾的真正來意。 現在好了,搞清楚這伙外路人的想法后,余父母頓時踏實下來。 踏實了,智商也就回來了。余老爺這時舒服地靠在椅背上,手里端著茶碗,表情變得似笑非笑起來:“丁先生明鑒,這龍巖縣山窮水困,民力匱乏。說到徭役嘛,這個……這幾日天后宮修繕,縣中也是征調了一些匠人的?!?/br> 喝一口茶后,老余繼續說道:“若是動大工的話,這個……傷民過甚,委實不好征派??!” 徭役,是封建官府最寶貴的財富。應役的成年男性不但要出人,還要自己出糧食,可以說官府絕大部分的工程都是由每年征發的徭役來完成的。 歷朝歷代,徭役都是最酷烈的苛政,力役、雜役、軍役,這些壓榨民眾的手法不知道讓多少人家破人亡。 明代徭役分為三種,一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務;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役。 而丁立秋和余父母這會說談的徭役,就是后兩種。 聽到余縣令的推諉后,丁立秋也不著惱:“縣尊心系治下子民,委實可敬。不過老父母大約是誤會了,學生這里要征發的徭役,是給錢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