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貿易船隊由“穿越人民的老朋友”迭戈·桑多瓦少尉繼續擔任船長,船上的旅客包含了不下10人的商人團隊,以及用來試水的400個奴隸,當然,還有特使先生。 而船上的貨物則是根據穿越眾給出的貿易清單準備的:大量的菲律賓稻米和少量類似于蕉麻,印度棉花這種土產。當然,最重要的銀幣肯定是不能少的。 一個星期后,船隊就順利抵達了臺江碼頭。馬尼拉距離臺南的直線距離只有950公里,順風的話,最多只需要一星期的時間。 來到大員后,一切都沒有讓大餅臉們失望。宛若魔幻般的鋼鐵機器,漂亮整潔的街道和建筑,這一切都證明了迭戈少尉在馬尼拉時并沒有撒謊。 而始終抱著懷疑態度的商人們在見到穿越眾制造出的各式工業品后,不由得欣喜若狂。 事實上,船隊中那些有識之士最激動的一刻,反而是奴隸的順利出手的那一瞬:馬尼拉從這一刻起,終于擺脫了空殼中間商的身份,就像荷蘭人有了香料一樣,西班牙人現在也有了一種取之不盡的“拳頭產品”,這比什么都重要。 第273節 城堡價格 關于穿西雙方的試水奴隸貿易,總得來說是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易。當然,舉凡第一次做買賣,過程通常會發生一點小狀況:明國奴隸和黑奴。 400個奴隸中絕大部分都是米沙鄢人。這個人種是菲律賓當地的馬來人后裔,人口基數大。而由于此起彼伏的反抗事件,造成了殖民者和米沙鄢人之間的對立,這就給了性格比較溫順的他加祿人機會。 種子在這個時候就埋下了:在后世,人口數量排在第二的他加祿人是菲律賓各民族中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民族,在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上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城市里的他加祿人大多經商或在政府機關工作,許多人在政府里擔任領導職務。 有一個名詞可以解釋這種現象:包衣。 所以,在17世紀的當下,西班牙人的船艙里裝滿了米沙鄢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盡管穿越眾在貿易文件上已經注明了所需奴隸的種族,但是10來個混在黃種人堆里的黑叔叔依舊是那么的拉風,就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 另外,幾個cao著閩語大喊大叫的奴隸也引起了海關人員的注意。仔細一問,原來這幾位都是住在馬尼拉的明人,因為在貴族區觸犯了律條而被關進了牢房。 通常來說,一般的糾紛華人社區內部自己就解決了。但是像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有人去給白人警衛繳納罰款后才能放人。不幸的是,這幾位都是窮鬼,也沒有家人,所以被打包運到大員。 穿越眾對待這兩種不速之客的指導思想是不一樣的。 關于黑叔叔這方面,海關拿出的應對方式是“沒收”。很簡單的沒收,就像后世機場沒收旅客的打火機一樣。 而當興致勃勃,準備好好給這些所謂的明國貴族(海盜)科普一番黑奴好處的西班牙奴隸販子們,發現自家用來試水的“樣品”被沒收以后,無奈下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而當他們和碼頭官員交涉時,得到的唯一答案就是……沒有答案。 穿越眾當然不會給下屬描述后世那些蓄養黑奴國家的下場——這個問題太復雜,社會政治經濟無所不包,講不來的。 穿越眾只需要簡單的下一道命令就可以了:所有入境黑奴一律沒收發配去開拓林場,與世隔絕。至于那些奴隸販子,他們不會得到一分錢。 沒有利益,就沒有買賣,試圖在這里打開黑奴銷路的商人們這下終于熄了心思。 接下來就該輪到那幾個明國人了。在這個問題上,不給錢是不行的:這邊沒有理由要求西班牙人必須仔細分辨每一個黃種人。 即便在資訊發達的后世,不同種族之間依舊存在眼盲癥,更遑論17世紀的奴隸主了。 和那些特征明顯的黑叔叔不一樣,西班牙人完全可以用無法分辨這個無賴理由來解釋這幾個明人奴隸。 最后的辦法就是打折:只要是能流利說出漢語的奴隸,就按照四分之三的價格付款。完全不給錢是不行的,這不符合商業道德。 而低于標準價格的收購行為,也會促使今后西班牙人把注意力放在菲律賓土著身上,而不是去打那些明人的主意。事實上,只需要再過幾年,炮艦就會堵在馬尼拉門口,到那個時候,西班牙人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 …… 交易完最大宗,最重要的奴隸貿易后,其他商品也在大員賣了個好價錢,尤其是稻米。 對于一個人口承幾何數字膨脹的勢力來說,糧食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戰略物資。所以西班牙商人在這里發現了一件奇事:所有商品里,稻米的關稅額度居然是負的。 所謂負的,指得是一種額外的獎勵機制:當地官員稱之為“積分”。 在零關稅的基礎上,商人們每運來一噸稻米,就會獲得一些積分。而這個積分將會在他們購買一些數量稀少的商品時發揮作用,譬如展廳里的煤油燈。 穿越國對稻米的重視,會很快影響到馬尼拉的貿易政策:不久以后,奴隸貿易的份額肯定會被一部分金字塔頂尖的大人物占據,而競爭失敗的商人們則會把視線放在搜集稻米上。 要知道,積分是可以交易的,而在炎熱的菲律賓搜集稻米也不是什么難事——讓那些附近的村莊增加種植面積就可以了,幾個月就能收獲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