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君不見后世美帝的量化寬松,當滔天一般的紙鈔印出來時,全世界都得捏著鼻子為揚基佬接盤,而發鈔者的唯一抵押物竟然只是政府信用…… 穿越眾現在走的自然也是這條路: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工業品先把社會財富總量抬起來再說。至于貴金屬——全球的金銀礦位置某些人都知道,這個不急。 隨著穿越國財富的增長,現如今的工分券已經相當堅挺了。要知道,早期的移民拿到這種紙后,他們唯一能消費的就是食品——各種額外的海鮮(稻米是定量的)。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工資最低的學徒月薪是一兩銀子,普通技工月薪是二兩到三兩不等。拿著等值工分券的工人們現在可以去社區商店買到琳瑯滿目的工業品。 另外,這些人還要存工分券買房,娶老婆——總不能一輩子住在集體宿舍吧? 總之,渡過了最初的艱難階段后,現在至少在大員社會的內部,由穿越國發行的這種紙幣,信用是和銀兩一樣堅挺的。 …… 于承德今天在書記員手里領到的,就是這樣一沓工分券。這些花紙是用他手里的碎銀兌換來的,今后除非于承德要去大明出差,否則的話他這輩子也很難再見到碎銀這種東西了。 所有銀兩兌換完畢后,漁民們帶來的那些破包袱也被搜撿完畢。 事實上除了一些零碎小物件外,包袱里所有的破衣服和木碗之類的東西都被沒收了——這些玩意會被拿去燒火或者造紙,跳蚤進入社區的一切途徑都會被堵死。 這之后就是洗澡環節了。 漁民們進入澡堂后,在拿著短棍的看守指揮下,狠狠地洗了一遍新奇的淋浴。 洗完后,所有人都領到了兩套新衣:白麻布t恤,七分褲,大褲衩,麻帆布鞋;女人們還額外領到了一套棉布內衣。 所有流程都是設計好的。當渾渾噩噩的新人們從澡堂出來后,檢查身體的醫生已經等在那里了。 大部分人在這個環節都會被灌進去一些驅蟲藥——腸道寄生蟲在17世紀是相當普遍的窮人病。 被髡人大夫“整治”完后,在醫療區外匯合的村民們,終于見到了最終boss——前來領人的街道辦主任。 第263節 入住 一張白紙好作畫。 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赤崁新區,如今已是下轄十余萬人的大型居民區了。 這點人數在后世算不上什么,但在17世紀可不算少。大明朝除了京杭廣這些一線城市外,其余的二線城市也不過就是這么多人。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很多小縣城,平時的常駐人口也就是一兩千人。 臺江以東的近海平原上,方圓10公里以內的土地正在被陸續開發。焚燒,清理,改造河道,硬化地面,修建道路,搭積木房子……一切都成了固定程序,按部就班去做就是了。 所有的小區都盡量被建造成最便于管理的正方形,為此建設者們不惜將那些蛛網般的小溪填埋掉。 這種做法是有原因的:從前不久那次風災中就能看出來,淺表溪流在山洪爆發時其實沒什么用,蓄水量太低,當時很多小區都被淹了。 對17世紀的臺風和山洪有了深刻認識后,最近一段時間,赤崁這邊轟轟烈烈的河道改造工程就開始了。冒著黑煙的煤氣鏟車被調集到了人口居住區附近的河道,開始了大規模拓深作業。 這種有著一副大屁股,看上去很low的挖機是用煤氣,鋼索,齒輪,連桿這些部件驅動的。雖說故障率高,挖掘效率低,但是它們不需要進口液壓件,是19世紀西方工業社會的主力挖機。 這幾臺挖機會配合大批的基建工人開挖河道,將原本的蛛網改造成環繞著新區的主干河道,以便對抗未來的山洪。這個工程是長期性的,因為赤崁這邊的社區一直在不停擴大,所以挖機制造的深溝會一直往東延伸。 …… 從莆田跑路到大員的埕尾村漁民們,他們的新家就在挖機工地旁邊。經過初步檢疫的“自由行”新人,一般都會被分配到某個邊緣小區里“軟禁”一段時間,時間通常為半個月。 而接收于承德他們一行人的,則是管著附近幾個小區的街道辦主任馬明。 馬明是個削瘦的四十歲老男人。此人來大員之前在杭州鄉下當過里長,所以業務很熟練。 帶著幾個手下從醫務站接到于承德他們后,馬主任先是挨個點了一遍名,然后笑呵呵地自我介紹一番,接下來大伙便出發去了客運總站。 總站的位置就在碼頭區身后,是目前穿越國最大的交通樞紐。這里每天要發出多對公交車,小區里的工人會乘坐它們去窯區上班。 公交車一共有2種形態。 第一種是城軌。由于最大的客流量是固定在窯區和赤崁之間,所以每天早晚,會有多列煤氣車頭驅動的小火車在鐵軌上行駛。這種小車頭和身后的平板車廂用得都是小直徑鐵輪,速度比較慢。 短途公交和城軌的車頭基本是一樣的,只不過車輪不一樣:只有兩三節車廂的短途公交用得是大直徑的鉚釘式木車輪。 短短一截去車站的路程,已經將漁民們嚇得不輕:川流的人潮,各種轟鳴的鋼鐵機械,怪異的建筑,還有大聲吼叫著的鐵?!晳T了緩慢,安靜節奏的中古時代移民,頓時被嚇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