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而塘莊出品的木料不同。塘莊的海船不可能掛著一串木排在大浪翻滾的海峽里走之字形,所以這些木料是裝進船艙運來的,而且烘干完畢——扛回家就能用。 木商們很快就發現其中奧妙:早上進的貨,中午就能賣出去,這就相當于節省下了大筆的堆場,護院,還有維護防火等等這一系列成本。 窯區基地生產的木料,還有另一樁好處:由于要改裝一部分艙室堆木料,所以窯區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區的房梁,橫截面多數是圓型:省工省料。這個趨勢要到清代才會慢慢扭轉過來。當然了,豪門大戶是不會在意那幾個銀子的。 …… 工業木料品種珍貴,品相上等,已經烘干完畢,而且幾何形狀更加穩定。再加上這些木料整體都是用木雜酚油涂刷過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貨在幾天內就銷售一空,連蘇州都沒去,杭州府內自己就消化掉了。 這之后面對蜂擁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爺自然而然就抖了起來。先是扣下一成貨自銷,然后是扣下兩成自銷……總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縉紳管家直接跑來塘莊拿貨,這都是關系,都是資源,熊老爺自然不會放過。 當塘莊自銷的木料比例達到三成后,木行在刁行首的帶領下,開始和欺壓良善的熊老爺做斗爭。是的,現在局面已經倒轉過來,木行成了弱勢群體:銷路已經打開,口碑已經傳開,塘莊的船隊今后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寧波,這邊客戶交完錢,然后去寧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無辦法。 這就是開頭一幕,刁老爺一伙人圍攻褚茂盛的原因:買方市場的號角雖然已經吹起,但是起碼十年八年內,穿越眾生產出的工業品,還滿足不了市場,所以手中有貨的人,依舊那么牛逼。 刁老爺這一伙木商現在檔次已經不夠了,他們只能和塘莊副總管褚茂盛扯皮要貨——熊老爺現在很忙,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 當沙船上層的木料卸完后,中層的水泥和底艙的紅磚也會陸續被苦力搬運出來。 水泥會被搬進熊老爺在塘河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里,至于紅磚……露天碼放在那里就好,反正很快就會賣掉。 眼下由于沒有合適的包裝,所以水泥是先裝在草包里,然后再放進大樟木箱里運到杭州的……17世紀這樣運輸,不虧。 窯區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沒有經過上漆雕花安裝銅把手這一系列后續工藝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莊門前的貨場上,還聚集著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們只要把樟木箱買回去,再讓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裝修一番后,這種用料厚實的香樟木箱就會變成高檔家俱,里面裝滿綢錦,成為大戶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備器物。 …… 至于木箱里的水泥……當初這玩意蒲一出現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筑業大拿就注意到了這種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劉耀祖劉大老爺把自家門前的青石板撬開,鋪成離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鏡,渾然一體的小道后,那幾天跑到劉家門前拖著腳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還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鋪的…… 水泥一下火起來了。 各路建筑業人士蜂擁而來,這就是熊老爺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柜首,大匠的原因。 塘莊為了維護自家商品的信譽,及時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訓班,按人頭收培訓費80兩銀子/人,畢業發證書;并且未來的鋪地磚,鋪木地板(這些眼下生產不出來)培訓班,學員還會憑證書打95折。 不培訓是不行的:水泥要想變成合格的混凝土,這中間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攪拌要均勻,施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養護也很重要,這些技術必須要通過培訓和實踐才能學會。 80兩銀子的學費沒有嚇倒那些柜首和大匠們——中古時代的匠人學技術,那都是從小被師傅壓榨打罵倒馬桶換來的,現如今交80兩銀子就能學幾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這個不虧。 塘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就是這樣靠著學員們修起來的。這些學員自帶干糧,自帶小工,任勞任怨,而且記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識字,水泥配方這些數據,這幫人都是靠死記硬背搞定的。 當然,塘莊也不會白賺他們銀子:來塘莊選購水泥的管家們,都會得到一份學員名冊,上面羅列了目前有資格用水泥鋪路砌墻的匠人名單。 第168節 主次分明 紅磚這種商品,在古中國真正是生不逢時,尬活幾千年。 按道理紅磚比青磚工藝簡單,成本低,應該更加普及才對,然而歷代帝王卻在此處說出:no。 正黃(明黃)和正紅(朱砂)這兩種顏色,是皇宮大內,皇親國戚專用色,就像女王的黑色勞斯萊斯一樣,都是皇室專屬。 明末由于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山高皇帝遠的福建人民曾經玩出了一波民間修筑紅磚建筑的風潮,這期間荷蘭人還跑到漳州買過不少紅磚去修熱蘭遮城。 除此以外,一直到清末王權崩塌,工業品涌入,整個中古社會才開始大批使用起紅磚來。 穿越眾在磚頭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一開始運到杭州的紅磚銷路并不火爆:并不是所有人都敢用這玩意,墻壁房屋這些一砌就要用很多年,哪天應起景來這就是謀反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