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晝夜在浙江外海船行160多公里,這種航速在中古時代的帆船中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順風順水。無論是在閩浙沿海近岸航行,還是走外海舟山航道,老式帆船必須在入夜前找地方下錨避風。十七世紀的舟山海況,暗礁密布,海霧彌漫,險惡程度遠遠超過后世,夜間沒有儀器導航,十死無生。 局面貌似大好,然而此時在不停上下起伏,猶如后世公園里海盜船一般的“狗眼”號艉樓內,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幾小時前,雷達觀測到有氣團正從東南方向襲來。 夏先澤臉色蒼白,氣息雜亂,一副暈船后彌留的樣子。此刻他眉頭緊皺,緊緊靠在艙內的短椅上,有氣無力得問道:“確定嗎?不會是誤報吧?” “肯定不是誤報,雷達目前運轉良好,風暴的路線圖剛剛才打出來?!闭f話的是白鴻達,當初“為民請命”的勇士,他平時負責船隊的電子儀器。 夏先澤聞言后用指頭揉了揉眉心,抬頭看看船艙里或坐或站的五六位穿越者,咧著嘴向劉哲發問:“躲不過去嗎?” “正好卡在航線上,躲不過去?!眲⒄軗u搖頭,接著又補充道:“咱們這是沙船,扛浪性本來就是海船里面最差的,馬上這場風暴雖說看上去強度不高,但是余波就夠咱們喝一壺了,最好還是避避?!?/br> “這都幾月了還有大風!”老夏捂著眉頭無奈說道:“既然躲不過去,那還等什么,抓緊避風頭唄,這算是出師未捷吧?真尼瑪晦氣……” ceo既然下了戰略決心,其他人再不管這個暈船鬼嘴里念叨什么,紛紛開始行動。白鴻達這邊拿起手咪就開始呼叫:“洞倆洞倆,這里是洞幺,注意跟我掉頭,跟我掉頭……” 不久后,海面上兩艘沙船開始在逆風中艱難掉頭。好在船隊此時距離懸山島不遠,掉頭之后通過走之字形路線,一個多小時之后,兩艘沙船好不容易駛進島西的一處小海灣里。 懸山島在舟山群島的最南端,穿越者之前練兵時,根據土著海員的報告,曾經在舟山所有島礁都登岸詳細考察過。眼下這個小海灣就是預案中規劃的駐泊地之一,此地背山面海,船隊可以駐泊規避菲律賓海方向刮來的風暴。 進入海灣后,明人水手們敬畏的看著幾個穿越者開始cao作“龍尾”。隨著馬達的一聲吼叫,沙船輕快的在狹窄的海灣里劃了個圈,繞開了電子海圖上早就標記好的礁石,然后落帆,開始靠岸,下錨。 靠岸后不久,船上便開始組織人手上岸休整。其中有夏先澤這種暈船反應大的病號,也有“乙類”勞工。一隊人腳下虛浮,搖搖晃晃徑直往環抱著海灣的小山走去。后世這里是旅游區,怪礁林立,巖洞遍布。然而十七世紀的懸山島還處于原始狀態,渺無人煙,只有漁船偶爾過來避風。 小山的海拔只有100多米,一行人在沒膝深的雜草和灌木叢中沒走多遠,就看到電子地圖上專門標記好的一處巖洞。兩個打頭的穿越者打開突擊步槍上的戰術手電,進去逛一圈后,示意病號組可以入內,然后勞工組被領到另外的洞xue。 這處巖洞并不深,大約是地勢高的原因,里面很干燥。洞內的面積有100個平方左右,足夠這隊病號休息過夜。 很快幾盞煤油野營燈點起來,不大的洞xue里一片光明。隨行的水手在穿越者指揮下,喊著號子拉起了兩頂“鋼盔”——其實是兩頂美式“哈德威爾”野營帳篷。 半圓形,外面罩著網繩的帳篷,和經典的二戰美軍m1頭盔簡直一模一樣,只不過放大了幾百倍,看上去很萌的樣子。 每個帳篷里能塞5—8個人,幾個高度暈船的穿越眾被安排進一個帳篷。另外一個帳篷里是明人勞工里暈船反應重的——盡管出發前已經挑選過一遍,但是一到海上還是有人暈吐不止。 沒過多久,水手們就從其他溶洞里接了桶水抬過來,幾顆二氧化氯凈水片撒下去后,就開始撿石頭搭灶拾柴,準備煮飯。 第69節 靠近 夏先澤天暈地轉,已經吃不下飯了。哼哼唧唧趟一會后,讓人從他私人行李里拿珍藏的咖啡出來泡……好吧,誰家領導沒點怪癖呢?等到大伙吃飯的時候,夏總已經灌下去了兩杯渾濁的,富含著二氧化氯,溶洞礦物質,以及反式脂肪酸的咖啡色不明液體。這之后某人終于消停下來,躺在不會搖晃的地墊上昏睡過去。 老總倒下,其他人可是還要忙。盡管海風越來越強勁,陶正還是在風中帶著人爬到了山頂,架起了折疊天線,然后打開電臺開始發報。 陶正的本行是四兒子店修車工,第二技能是業余電子愛好者。穿越后暫時沒車可修,就在海軍落腳,負責通訊聯絡。 拜這個世界純凈的電磁環境所賜,陶正平時可以輕松的通過60w車載電臺,在杭州城周邊50公里范圍內實現語音通話。然而現在就不行:懸山島和塘莊基地之間的直線距離遠遠超過100公里,關鍵是這中間還有寧波附近的山系阻隔,所以眼下他只能用莫爾斯電碼來給塘莊基地通報情況。 好在這年頭科技發達,不用培養發報員。陶正用筆記本聯通數字電臺和一個煙盒大的莫爾斯碼轉換器,然后在轉譯軟件上輸入漢字,一敲回車,電腦就自動把文字信息變成莫爾斯碼發送出去。 一邊指揮著水手來回轉動天線,一邊敲鍵盤,陶正又重復發送出兩組信號。沒過多久,在滴滴答答的響聲中,塘莊基地發來的回信就出現在筆記本的液晶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