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這件事蕭綱不敢擅專,趕緊請示駐梁齊軍的統帥段韶,段韶指示放心,任由他們回歸京口。 實際上蕭淵明麾下水師嘩變本就是北齊以他們的家眷、財產相誘的結果。 北齊在江南劃得京口這么一個據點,可不只是用來駐兵,主持聽望司南衙的韋孝寬特意在京口設置機構,更方便江南情報收集,與收買官員、將領。 如吳明徹這等青史名將,自然是高澄親自出馬,但也有其余一些人物,便是聽望司探子出面。 對于聽望司的收買工作,高澄只是讓他們暫時別去接觸王僧辯,免得白白折損了人手。 他當然知道王僧辯受刀傷下獄的事情,但高澄又不是對方肚子里的蛔蟲,屬實摸不明白王僧辯的心意。 至于陳霸先,人家都官拜大丞相了,這個官職大家伙可太熟了,高家父子就曾任此職,更不會有人特意往廣州與他接觸。 如今聽望司南衙探子滲透的重點是蕭綱、蕭綸兩方勢力,至于蕭繹,實在是他倚重的杜家兄弟與北齊仇怨有點深,其中有二人死于北齊南征江漢之戰。 而高澄心心念念的宇文泰勢力,實在難以打開門路,這讓高澄悔恨當年就不應該任由宇文小姑留在北方。 心懷不滿之下,小高王便去尋宇文小姑的麻煩,于是在第六子高孝珪出生后,宇文小姑這位大齡婦人又傳喜訊,懷上了身孕。 為此,高澄還命斛律光派人南下,往西魏關隘射去一信,將這個好消息告知宇文泰。 宇文泰見多了大風大浪,也不會因為這種事亂了心境,如今西魏嚴守關隘,再次致力于南拓,但還是會時不時留意北方消息。 并非只有高澄四處撒下密探,宇文泰在北方也有細作,雖然高澄出行時,防護嚴密,但也聽說了不少他在瑤光寺的荒唐行徑,就等著小高王被酒色掏空身子,暴斃而亡,畢竟人總要有夢想。 高澄對于自己的荒yin生活也心知肚明,這不,才三十一歲,就開始讓全元起與孫思邈這對師徒為自己調理膳食。 雖說實在戒不了色,但如今稱得上是滴酒不沾,哪怕去營里慰問將士,也是喝提前就備好的白開水,一如他未成年的時候。 與此同時,蕭綱之女,在洛陽金陵館養了數年的溧陽公主蕭妙淽在這一年,也終于十六歲,本該到了入宮的年紀,但高澄還是沒松口,準備再等兩年,滿了十八歲再說。 主要是他也擔心,自己將蕭綱作傀儡擺布,蕭妙淽會不會如后世西夏王妃咬斷成吉思汗命根子一般對待自己。 畢竟北方亂了,才能保住蕭家江山社稷,恐怕只有等亡了蕭梁,絕了對方念想,將宗族盡數遷往洛陽,才能放心讓這女子入宮侍奉。 而九歲的義子蕭方智也已經搬出了金陵館,在高澄的安排下,也已經開始了進學。 平陽公元善見之子,高澄的外甥元懷仁也被喚來洛陽讀書,一次遇見崔季舒后,小家伙還搞偷襲,打了當朝尚書仆射崔季舒三拳,為其父元善見報仇。 崔季舒倒沒有在意,但有人為了討好他,密奏高澄,聲稱元懷仁時刻記懷父親被毆之仇,又怎會忘卻亡國之恨,建義高澄趁早斬草除根。 這就是親信與普通朝臣的區別,崔季舒知曉高澄是個重情的人,不可能真的對自己才十二歲的外甥下毒手,況且如今時局早就穩定,元懷仁真有報復之心,大不了幽靜一世。 當初元善見都翻不出風浪,高澄又怎會懼怕自己外甥顛覆社稷。 故而崔季舒對這件事一笑置之,連提都不提。 也正如他所預料,高澄只將密折看了一眼,便扔進了廢紙簍里。 但崔季舒被打,也不能沒有表示,于是將元懷仁喚到宮中,命崔季舒之子崔長君執棍,由于元懷仁打了崔季舒三拳,便罰他三十棍。 好在崔長君入宮前得了崔季舒交待,不能打狠了,否則這位前朝太子,還真有可能走不出明光殿。 但到底還是受了傷,高澄命全元起為他醫治,又將元懷仁送往元仲華之子,趙王高孝琬的府上養傷,因為父母之間的特殊關系,他倆自小親密。 “你呀!也不知道生了多大的膽子,敢毆打崔仆射,且不說崔仆射為父皇潛邸之臣,你為舅父復仇,豈不是惹父皇疑心?!?/br> 高孝琬坐在榻前,看著元懷仁屁股上的傷勢,數落道。 元懷仁卻不以為意,他笑道: “我打了崔季舒,舅父反倒認為我心底藏不住事,再說了,我無官無職,舅父疑心病也不會向著我,倒是孝琬你要時刻謹慎小心,莫要惹了舅父不喜?!?/br> 高孝琬聞言一聲嘆息,元懷仁說得確有道理,若他遇見崔季舒,還能裝作若無其事,只怕父皇才要擔心外甥心思陰沉、難測。 “不曾想你一個前朝太子,尚且能夠隨心所欲,我身為大齊親王,卻處處如履薄冰?!?/br> “你若是不與他們爭儲位,不也能夠如高孝琮一般嬉鬧度日?!?/br> 元懷仁見高孝琬愣神,繼續道: “其實那位子也不好坐,以舅父的性子,恐怕就不是如履薄冰,而是如坐針氈,還不如做個富貴閑王?!?/br> 高孝琬也知道元懷仁所言有理,但走到這一步,早就不由他自己了,既有自己的母族及支持者,也有父皇將他們兄弟幾人趕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