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眼看西魏據點的守軍只面臨兩個選擇,其一是負隅頑抗,最終被屠盡;其二是開門投降,然后為齊人攻破一個據點,便能被安置在后方關押。 楊忠不敢再耽擱,趕緊下令剩余據點的將士盡數棄守,撤回西城縣。 身處后方的獨孤信得知前線情況,也知道這件事怪不得楊忠,思慮再三,還是認為西城縣城小難守,決定放棄魏興郡。 于是傳令楊忠搜羅魏興糧草等物資,退回南鄭,與其一同憑借南鄭城池高深堅守,等待戰機。 四月二十三日,西魏守軍趁夜撤離魏興郡,翌日,當斛律光抵達西城縣城下的時候,四門大開,當地士族聚集在東門外,向齊軍獻城。 斛律光在控制城防之余,嚴格約束麾下將士,不許他們劫掠、屠戮百姓,他知道高澄的底線在哪。 高澄嚴禁麾下將士殺戮平民,既是道德觀念約束,也是不愿給自己留下黑點。 勝負是常有之事,不以一時勝敗論英雄,但是一旦干下屠城的勾當,那是無論如何也洗不白的。 斛律光入西城縣后,分派軍隊接管魏興郡其余各縣。 自此漢中東三郡,即新城、上庸、魏興,盡數歸于北齊,當然了,新城、上庸二郡本就是北齊領土。 就在斛律光領軍繼續向漢中挺進的時候,一直觀望北方戰局的蕭綸、蕭繹終于聯合發動叛亂。 四月二十九,邵陵郡王蕭綸發布檄文,檄文內容中提及一樁成年舊案,便是昭明太子蕭統之死。 當初蕭統乘舟游池,采摘芙蓉時,因姬人晃蕩,不慎落水受傷,患病而死。 本著誰受益,誰主使的原則,蕭綸直指蕭綱便是幕后主謀,至于證據,要是有證據還叫栽贓么,不過就是找個舉事的借口而已。 他在檄文中痛罵蕭綱殺兄,如今不許藩王入京吊孝,只怕父皇蕭衍之死真有蹊蹺,否則何至于心虛。 先殺兄,又弒父,蕭綸大罵蕭綱不孝不義。 據說蕭綱看見這篇檄文,當場大喝無恥,四年前獻上毒酒百壇,要殺兄弒父的究竟是誰,心里怎么就沒點數,如今反過來把罪名栽到自己頭上,著實無恥。 而蕭繹的檄文言語便要緩和許多,但也改變不了他在江州舉事的事實。 第四百三十四章 準備 在南朝造反,無論是荊州軍閥,還是江州強藩,都有許多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可供借鑒參考。 其成敗根源,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起事之后,便得立即出兵,順江而下。 蕭綸為了這場叛亂,早已謀劃多時,在廣發檄文,聚眾起事的當天,便親自領軍往江州,欲與蕭繹會師。 而蕭綱也早有準備,他以老將羊侃接替蕭正德,都督京師諸軍事,除皇太子蕭大器隨他鎮守建康外,又派次子尋陽郡王蕭大心、第三子臨川郡王蕭大款、第四子南??ね跏挻笈R、第五子南郡王蕭大連、第六子安陸郡王蕭大春等成年子嗣共計十二人,分別鎮守自己所控制的州郡。 危急關頭,相較于外人,他更信任自己的兒子。 畢竟地方官員有可能向蕭綸、蕭繹獻城投降,但膝下諸子,可不敢把自己性命寄托在叔父們的仁慈身上。 五月初八,蕭綱在收到蕭綸檄文的第一時間,即下詔,將蕭綸、蕭繹定為叛逆,革除其族籍,撤銷二人官職,將建康城中二人質子盡數捕殺,其中就包括蕭綸長子蕭堅,以及蕭繹長子蕭方等、次子蕭方諸。 都已經劍拔弩張了,哪還是顧及叔侄情分的時候。 江南大戰一觸即發,潛伏在江南的探子們紛紛將情報傳回江北、蜀地、嶺南。 別看高澄遠在洛陽,不同于其余兩方翻山越嶺,沿途可謂是一馬平川,反倒最先得知消息。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他蕭家兄弟相殘,這是上天都要把江南贈予陛下?!?/br> 崔季舒的恭維讓高澄心情舒暢,昨晚夜訪瑤光寺的疲憊也被一掃而空。 散騎常侍祭酒陳元康詢問道: “陛下,如今蕭氏兄弟已經撕破了臉,我等是否該做戰前準備?” “戰前準備不是早就在做了么?!?/br> 高澄看向崔季舒笑道。 崔季舒于是為陳元康解惑: “陛下以斛律光沿漢水進軍,為其在新城調運大量輜重,實際遠超西征所用,正是為將來南下做的準備?!?/br> 陳元康聞言恍然大悟: “陛下深謀遠慮,非臣所能及?!?/br> 其實以陳元康的智慧,又怎會不知高澄命斛律光走東三郡的意圖,有此疑惑,不過是為了奉承而已。 這記馬屁拍的高澄渾身舒坦,陳元康侍奉人的本事,估計也就崔季舒能與之并肩。 戰前準備無外乎三項,召集兵馬、征召民夫、以及準備糧草、牲畜、兵械。 京畿軍團除假期以外,都在洛陽城外駐扎cao演,無需再去召集。 至于民夫,可以一邊南下,一邊命各地州郡官員征召,也不耽誤事情。 而糧草、牲畜、兵械,正如崔季舒所言,高澄早就以替斛律光提供軍需為名,在漢中東三郡之一的新城郡設立輜重大營,隨時可以調作南征之需。 也就是說,高澄隨時都可領京畿軍三萬騎卒,六萬步卒,配合留在上庸郡的二萬水師南下。 與此同時,宇文泰也親臨楚州州治墊江縣(重慶巴南區),與眾將規劃出兵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