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修國史可不是輕松活,有人修著修著,就把九族給修沒了。 面對高澄務從實錄的交代,張師齊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回到府中,張師齊提筆就來。 什么?查閱史料? 作為一名優秀的史學家,他張師齊著史,哪用得著這般東西。 只見文稿上,開篇就是高歡之母夢與神遇,合而有孕…… 第四百二十七章 老將 高澄并不關心自己祖父是誰,張師齊不過是寫夢中受孕,總沒有班固在《漢書》中開篇就為劉邦的身世安排了一場ntr情節離譜: ‘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br> 不過是神化君主而已,這些創業、開國之主出生時不整點異象,怎能顯得天命所歸。 當然,大多數要么是紅光滿屋,要么是紫氣充庭,如班固一般寫成蛟龍之子,還得讓人丈夫親眼目睹受孕的,終究只是少數。 高澄放下手中的《漢書》,暗贊一句: ‘還是班先生會玩?!?/br> 心腹宮人見他的注意力從書本上移開,趕緊稟告道: “陛下,鑾駕已經備好了?!?/br> “走吧,也該看看軍中兒郎了?!?/br> 說罷,高澄起身走下御階。 依舊是護軍將軍堯師領侍衛千人護送車駕隨行。 堯師相較于其父城平王堯雄,并沒有多少能力,稱得上虎父犬子,但勝在忠心難得,早在堯雄在世時,就充任高澄身邊的庫直,即貼身侍衛,與他關系密切。 在先后將斛律光、高季式、王思政、尉興慶四代親信都督調往軍中領兵,就連紇奚舍樂、尉興慶等貼身侍衛也被派往陜、廣、梁三州擔任練兵將領以后,堯師已經是擔任護軍將軍最合適的人選。 做護衛工作,哪怕能力不濟,副將也能為之查漏補缺,最重要的還是忠心,而這恰恰就是堯師最值得稱道的一點。 高澄看著堯師依稀與其父有幾分相似的面容,與堯雄的過往種種回憶,又涌上心頭。 堯雄去世也有九年了,高澄做世子的那些年,麾下將領論戰功,堯雄當為第一。 如今堯師年過三旬,卻還是文不成,武不就,這件事高澄也有責任,堯雄為他鎮守豫州近十年,妻兒留在洛陽為質,以致堯師無人督教。 “堯護軍,明日帶你長子入宮給朕瞧瞧,朕生養了一屋子公主,對各家才俊也得上點心,免得將來擇婿時手忙腳亂,女兒所托非人?!?/br> 巨大的驚喜落在堯師頭上,險些將他砸暈,高澄這話再淺顯不過,有意讓其子尚公主。 女兒嫁皇子或許會卷入奪嫡的風險,但兒子尚公主,則是美事,畢竟除了高孝琮,其余皇子都沒有同母的姊妹,而高孝琮的同母姐高宓也早就許給了段韶之子段懿。 況且北齊一朝也沒有駙馬不得手握重權的規定,如今的中書令楊愔不就有一個駙馬身份么,娶的還是高澄嫡親二妹。 堯師跪地謝恩,高澄將他扶起,拍著肩膀勉勵道: “朕之所以未將城平王(堯雄)供入太祖廟庭,便是有心讓其與朕在百年之后作伴,共享香火,堯護軍也當努力,將來父子同入廟庭,也是一段佳話?!?/br> 堯雄作為高澄麾下的重要將領,自然不會如婁昭、段榮等人配享高歡廟庭,堯師清楚的知道以父親的功績,自然能在百年之后供奉高澄廟庭,但沒想到他對自己也有同樣的期許,更是感動得泣不成聲。 高澄走上鑾駕,落下了門簾。 原本天子鑾駕多是露天,畢竟外人瞧不著天子儀容,又怎能彰顯威儀。 不過小高王這人怕死得很,生怕御道兩側有暗箭來襲,鑾駕三面內部都有鋼板鑲嵌,密不透風,為了美觀,也讓綢緞包裹,所以瞧不出來。 而出入的門簾外,更有三名車夫充當人rou盾牌,讓人不由為小高王的惜命而咂舌稱奇。 天子就坐,堯師擦干了淚,抬頭挺胸地胯馬在最前方開道。 馬車由建春門開往城外京畿軍大營。 早些年高氏初掌權,高澄鎮洛陽,為了自身安全他將京畿軍大營設在永寧寺等城內寺廟,還特意將渤海王府搬遷至寺廟附近。 十七年前,將士們生火造飯時不甚走水,永寧寺毀于一場大火,高澄便也陸續將京畿軍大營重新設在城外,地方寬闊了,也方便眾人演練。 北齊士卒的訓練皆由中兵府與外兵府規劃安排,戰兵日常以體能訓練為主,能夠選入此列的,廝殺技巧都不差。 高澄覺得,行軍打仗,拋開戰術不談,無論是長途奔襲,迂回穿插,還是短兵交接,血rou相搏,比拼的就是將士們的忍耐力、意志力。 尤其是擺開陣勢與敵廝殺,在人數相差不算懸殊的情況下,勝者往往是意志堅定,更能在殘酷的血rou磨盤里忍耐的一方。 高澄當年受命組建京畿軍團,便將體能訓練放在了第一位,負重50斤越野跑便是主要項目。 當然了,體能訓練消耗大,供養這群戰兵們的耗用也大,這也是高澄近些年里始終在縮減州郡兵的數量,以維持北齊如今超過三十萬戰兵的規模。 鑾駕抵達京畿軍大營外的時候,一眾戰將們已經恭候多時,高澄走下來馬車和眾人寒暄,親切問候他們的近況,哪怕前日才舉行了一場大朝會,與眾將才見過面,也不妨礙他們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