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他自己則親領八萬人追逐庵羅辰,庵羅辰手頭有三萬大軍與數十萬柔然婦孺,人口是草原最寶貴的資源,阿史那土門可不愿放走了他們。 當年阿那瓌愿意分潤部分高車婦人給高澄,答應以茶葉、絲綢為交換,顯然也是為了答謝高澄通報突厥與高車殘部合流一事。 由于庵羅辰拖家帶口,哪怕先行,也很快就要被突厥追上,就在庵羅辰準備拋棄婦孺,只領輕騎南下的時候,終于被北上傳信的信使尋見,告知了北齊已經出兵的消息。 庵羅辰考慮一番,終究沒舍得拋棄婦孺,他讓信使回去帶話給好女婿,自己將在此結陣,抵御突厥,盼高澄火速來援。 第四百一十章 讓步 西風呼嘯,駿馬嘶鳴,北齊出朔州向西北行逾千里,未經一戰,但沿途收容柔然牧民、婦孺上萬人,也不能說全然沒有收獲。 此時北齊大軍抵達燕然山,距離柔然王庭不過咫尺之遙,高澄這才收到消息,庵羅辰早已棄地而走。 這年頭可沒有即時通訊,彼此交流不暢,尤其是在大漠,庵羅辰此前并不知道高澄將出兵救援,不愿坐守死地,故而選擇丟棄王庭。 高澄此前也始終未能聯系到庵羅辰,信使幾經周轉才在栗水撞見庵羅辰部。 得知庵羅辰隊伍中有數十萬婦孺,已經大量牲畜,雖說柔然汗國數百年積累的財物統統扔在了王庭,北突厥哄搶而盡,但高澄北上的目標也不是那些財貨。 人,才是草原上最寶貴的資源,而庵羅辰攜帶的數十萬婦孺則是讓他真正垂涎的珍寶,也是此番出塞,他的目標所在。 高澄于燕然山下召開軍議,與眾將說道: “庵羅辰于栗水待援,其部困頓,區區三萬之眾,何以護住數十萬婦孺,若我軍大部徐徐而進,恐難堅守。 “朕有意領輕騎攜帶十日之糧,奔赴栗水救援,由慕容將軍率步卒于后,諸位以為如何?” 禿突佳、鐵伐、鄧叔子三人自不會反對,保住庵羅辰麾下數十萬婦孺,柔然就還有再度崛起的希望,若是庵羅辰為突厥所破,婦孺被盡數劫掠,此消彼長,突厥將真正擁有獨霸草原的實力。 而北齊諸將更不會反對高澄的決議,雖說此法冒險了一些,但任何事情都有風險,真要步騎一起走,慢慢悠悠趕往栗水,只怕也就能趕上給庵羅辰收尸。 于是高澄點齊柔然騎兵一萬,北齊騎兵四萬,共五萬人攜十日之糧,隨行除騎將高敖曹、彭樂、慕容儼、皮景和等人外,還有鐵伐、鄧叔子二人。 柔然一萬騎卒,即當日在二人帶領下,逃離懷荒戰場的部隊,其中鄧叔子麾下三千余人,鐵伐麾下六千余人。 兩萬柔然將士中,剩余新募的一萬牧民則歸禿突佳統率,而慕容紹宗則統御四萬京畿兵步卒與兩萬晉陽步卒,攜帶牲畜與沿途收納的牧民、婦孺南下。 高澄臨行前,特意叮囑禿突佳,需聽從慕容紹宗的指示行動,萬不可自作主張。 禿突佳在洛陽十年,對北齊將領多少有些了解,尤其是慕容紹宗,高澄每每分兵,都是以他領步卒,可見對其能力信任。 如今正值柔然危亡之際,自然不是任性的時候,對于高澄的要求禿突佳便也一口應承下來,答應沿途以慕容紹宗馬首是瞻。 高澄沒有再去仔細交代慕容紹宗,自己兵法都是跟他學的,哪用得著自己來教,他毫不擔心這支被拋下的步卒,他們只是追不上騎兵,若就地以車輛結陣,憑借慕容紹宗手頭這七萬人,弓弩、糧用充足,突厥人真想吞下這支部隊,定能撞個滿頭包。 就在高澄領騎卒絕塵而去的時候,突厥與柔然的栗水一戰也早已經打響。 不止高澄看上了庵羅辰麾下數十萬王庭婦孺,阿史那土門也舍不得嘴邊的獵物,或者說此番攻伐柔然,這批婦孺才是最誘人的戰利品。 高澄大軍屯于燕然山的消息他早已知曉,于是攻擊也越發猛烈,八萬突厥士兵與三萬柔然將士血戰于栗水北岸,柔然人不敵,庵羅辰本欲在栗水堅守待援,卻不得不且戰且走,沿途留下無數尸骸,不只是丁壯,更多婦孺。 戰爭早就不再局限于成年男性之間,婦人、半大的孩子,但凡能夠提得起刀、挽得動弓的柔然人,都已經加入了這場戰斗。 戰場技藝并不純熟的他們,承擔了最大的傷亡。 不斷有人苦勸庵羅辰放棄婦孺,領輕騎去尋北齊大軍,卻都被他拒絕,庵羅辰望向燕然山方向,他已經錯了兩回,無論是誤判突厥主力動向,以及誤判齊軍是否發兵。 放棄王庭,就是基于齊軍重心在南部戰場,認為柔然主力覆滅,高澄不會發兵救援的判斷下做出。 他已經不能再錯第三次了,這些婦孺一旦被突厥所擄,柔然在草原再無翻身之時。 隨著太陽落山,最后一絲光亮消失在天際,無盡的黑夜降臨,又是一天的苦戰結束,篝火照亮了一個個柔然人的臉龐,丁壯所剩不足萬人,婦孺更是僅存十余萬,要么死在了栗水岸邊,要么被突厥人抓了俘虜。 兵荒馬亂的,又怎么可能顧得了所有人。 庵羅辰的氈帳迎來一名突厥使者,他表示只需留下剩余婦孺,阿史那土門可以放庵羅辰與其麾下將士離開,絕不為難。 這一次庵羅辰不再如以往堅定,他知道麾下將士們堅持多日,始終不見齊人援軍,他們已經到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