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其余如厙狄干等人也紛紛遣使入洛,吊唁高歡以及表示對高澄的慰問。 一眾人中,其實不止侯景提心吊膽,如南汾州刺史尉景更是如坐針氈。 侯景當年還只是輕視高澄,尉景可比他得罪的狠,若無高歡調解,跟小高王更是險些結下死仇。 但尉景顯然是多慮了,高澄并無追究舊怨的心思。 一方面自然是如今尉景痛改前非,不再為惡。 其次也是高歡遺訓,這次是真遺言,讓他不要為難尉景。 不過更重要的也是展現自己的寬容:尉景當年把我打得那么慘,我都能夠原諒,曾經與我有過過節的人,你們無需擔心自己的處境。 主要還是做給侯景看,畢竟只有他與尉景同高澄有過舊怨。 高澄早些年有想過逼反侯景的想法,畢竟讓他去給蕭衍效忠,禍亂南梁,將來南征的壓力也會減輕。 但如今已然改變了想法,首先是蜀地被宇文泰所得,歷史走向已然大變,侯景能否再以八千新軍拼死一搏,尚不可知。 其次,這一次西征雖然吞并關隴,但無論是戰時耗用,以及戰后撫恤、封賞、遷徙民戶,早已經把國庫掏空了,東魏,或者更應該改口為元魏,如今經不起內亂了,哪怕平定侯景叛亂,也拿不出賞賜來犒賞三軍。 眾所周知,將士們立功不能得賞,這可是個大問題,稍有不慎,指不定人家就武裝討薪了。 當然,如果逼急了,還是可以選擇加稅,通過搜刮民眾、大肆斂財來實現國庫充盈,只是高澄不愿開這個頭而已。 既然決定短期內休養生息,以恢復關隴地區生產為主,自然不能,至少現階段不能把侯景逼反了。 與此同時,高歡的死訊也傳至南梁,獲得通行許可,正渡江北上的南梁使者除了探查蕭紀生死以外,也多了一項吊唁的任務。 而得知高歡已死,哪怕之前已經納了降表,南梁朝堂還是有不少武將請求伐蜀,他們認為高氏正處于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高澄不可能出兵干涉。 卻還是被蕭衍拒絕,高家的權力交接較為特殊,高歡在世時,高澄就已經與他分享軍政,哪怕高歡身死,也只可能是高澄大權獨攬,不會掀起一點風浪。 君主的個人傾向,無異于決定了國家的走勢,南梁在蕭衍的影響下,也大體呈守成態勢,相較于冒著元魏南下的風險,與宇文泰苦戰蜀地,且不論成敗,隨后獨拒高氏,蕭衍更愿意與宇文泰聯手抗敵。 畢竟,蜀地距離建康還是太遠了。 正因為太過遙遠,才感覺不到徹骨銘心的痛。 高澄的好兄弟禿突佳已經派了兩撥人回歸漠北,第一撥自然是告知高氏吞并關隴,第二撥則是關于高歡死訊。 所謂送親隊伍,很多時候其實也身兼細作的角色,只不過是光明正大的細作。 為高歡發喪時,禿突佳也攜蠕蠕公主前來祭拜,高澄賦閑后,蠕蠕公主更是時常登門,但高澄與這個才十一歲的小姑娘,確實沒有多少共同語言。 來往幾次后便交代她安心住在燕然館,這樣做的目的也是避免過度刺激到了元仲華。 元仲華是在去年秋收時確定的喜脈,如今肚子早就鼓了起來,在內院中安心養胎,雖說不可能撞見蠕蠕公主,但也生了一對耳朵,總能聽見些風聲。 賦閑在家的高澄也不全然在處置公務,他也抓緊了一眾兄弟的學業,而將滿五歲的高孝璋、高孝瑜兄弟倆也被高澄趕去東堂,隨一眾小叔父讀書。 高洋目前很老實,除了每日來高歡靈堂守孝,其余時候幾乎從不出門,但是高澄還是沒有放松對太原公府的監視,以及對自身警衛的重視。 先前發派蜀兵俘虜往北疆墾邊時,封子繪提出是否要把將校及子弟留下,向南梁索要贖金,高澄自然不會拒絕,他如今可正窮著,都快揭不開鍋了。 況且將這些人留下,也能削弱降卒的組織度。 賀六渾這敗家玩意,堂堂南梁皇子,居然約定只索要絹布三千匹,要知道他高澄當年拿宇文泰的三個嫂嫂、一個meimei、兩個外甥就勒索了一萬匹絹布。 只能說高歡這人不講政治信譽,可他要名聲,蕭紀是開城請降,不是被擒,所以沒要太高的價碼。 而高澄雖然講政治信譽,但不要臉,他可以獅子大開口。 只能說父子倆確實夠奇葩,愛名聲的人不講政治信譽,不要臉的人卻死抱著不撒手。 既然高歡已經有了承諾,高澄也不可能出爾反爾,再去抬高價碼,只能暗自吃了這個虧,畢竟在他眼里,賺得不夠多,那就是吃虧。 在封子繪整理出來的一眾梁軍將校及子弟名單,高澄一眼就發現了蘭京的名字。 但到底是沒殺他,自己又不用這人來做廚子,蘭京還能近身不成? 至于目睹宇文泰襲取漢中,而氣得吐血的蘭欽,最終還是成功逃回了南梁,只是其中艱難,外人不得而知。 隨著遷民事宜的進一步開展,河北、河南、河東所謂三河地區,攏共抽調十萬州郡兵與其家屬遷往關隴,而十萬關西俘虜被寬赦以后,家屬也將隨他們分散在關東各地。 關西俘虜情緒總體穩定,畢竟在關東當州郡兵,軍餉可比給宇文泰賣命要高。 當初高澄無意中搞惡意競爭,逼迫宇文泰畫了數年大餅,高歡第一次西征大敗,應將士們的強烈要求,開始發放軍餉,但那時關中窮苦,待遇比關東將士要差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