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比如他們在自己內部,依舊會以元寶炬為傀儡天子,唯宇文泰馬首是瞻。 畢竟蕭衍給的這個大梁魏王爵位,兆頭也確實不大好,真不是在針對大魏吳王。 在元寶炬之前,還是有過幾任由蕭衍封賜的魏王,比如隨同陳慶之北伐的元顥,最終兵敗被殺; 在元顥以后,蕭衍又給元慶和加封魏王,命他北伐,沒辦法,河陰之變以后,逃往江南的元魏宗室有點多,只不過這一次北伐元慶和畏敵如虎,聞風退走,也讓蕭菩薩創造了膽小如鼠一詞,被打發去了合浦(廣西北海),雖然丟了魏王頭銜,但到底保住了性命。 之后又有一任魏王元悅,被蕭衍送回北魏參與由高歡主持的天子選拔大賽,可惜沒被評委高澄看上,最終落敗被殺; 除這些魏王以外,蕭菩薩還立過一個東魏王,即元法僧,人品雖差,但是活到了八十三歲,前幾年才去世。 大梁魏王屬于消耗品,著實觸人霉頭,但宇文泰可不會擔心元寶炬會不會受到魏王詛咒的影響,他正專心攻略蜀南地區。 而蕭衍在給宇文泰等人寄去詔書后,也決定遣使北上。 高澄還在治辦喪事,沒來得及讓溫子昇跑腿,沒想到蕭衍卻先派了人。 蕭菩薩怎么也要問一問蕭紀的生死,畢竟這已經是他能力最出眾的兒子了。 得知自家兄弟在關中兵敗,身死未卜,南梁大孝子蕭綸喜不自勝,這些年自己總挨罵,蕭紀卻受盡恩寵,如今總算出了口惡氣,居然在府中擺設酒宴,以作慶賀。 此事被蕭衍得知,又把他召集宮中一頓臭罵,蕭綸受了氣,于是又在建康城里尋起了與蕭衍年紀相仿的老人,準備再次在物理層面孝父。 新年伊始,柔然還在遙遠的西域與高車國交戰,在這場與時間追逐的賽事中,終究是東魏勝了,但因高歡之死造成的內部不穩,高澄也確實無心干涉草原之事。 元善見等人還在大堂為高歡守靈,高澄已然在后院廂房接受眾人勸進。 “而今先王薨逝,時局未穩,高王當即順應天意,即天子位?!?/br> 孫騰一番話著實讓高澄楞了半晌,才反應過來:原來我成高王了。 老高王已逝,小高王也就成了高王,高澄的情緒rou眼可見的黯然下來: “諸位無需再勸,我意已決,如今并非進位之機?!?/br> 高澄倒也不是推辭,自己還有用得著元善見的地方,轉而與孫騰、司馬子如、高隆之等人商議起了高歡陵寢。 年少時候曾立下孝言,要把賀六渾葬在玉璧,可真到了這一天,哪怕從情感上出發,高澄也干不出這樣的事來。 沒錯,賀六渾確實時常打罵自己,但他對自己的好,也是有目共睹,少有掌權者能夠愿意與兒子共分軍政大權。 傳說曹cao有七十二疑冢,當然,這是假的,而高澄也是個務實的性子,不愿意整那么多虛頭巴腦的。 在孫騰等人的建議下,高澄決定在邙山為高歡開鑿陵寢,并打定主意將來下葬時一切從簡,不封不樹,只著常服,不以金玉器物入葬。 與此同時,更要發動麾下文人,詳細記述高歡喪葬情況,讓世人都知道是高澄應高歡臨終要求,進而薄葬,畢竟賀六渾臨終前有一段時間是在與高澄獨處,究竟有沒有過這種交待,誰也說不清楚。 元善見為高歡守靈三日以后回宮,太昌十年(541年)正月十一,姍姍來遲的婁昭君等人方才到了洛陽。 靈堂上,一眾鶯鶯燕燕的啼哭聲。 如何安置高歡遺孀,也成了一大難題。 有子嗣者倒也好辦,高澄讓她們隨子嗣生活,卻做出規定,同院不同舍,怕的就是鬧出鄭大車與親子luanlun的丑事。 有女無子者,同樣養在齊王府,可女兒將來出嫁,于情于理她們也不可能跟去,只能由齊王府繼續奉養她們。 而未有生育者,怎么說也是高歡遺孀、高澄庶母,也不能任由改嫁,但更不能養在王府,一家子美少年,誰也不知道會惹出什么亂子來。 好在洛陽有座瑤光寺,那地方高澄熟,時常私自出入與守寡的妃嬪探討國家興衰,他決定效仿北魏舊制,將高歡遺孀中,如鄭大車等人,送往瑤光寺帶發修行,說是修行,其實吃穿用度都會是錦衣玉食,連侍奉的婢女也不會少。 高澄將這事與婁昭君一提,被第六子高演、第九子高湛、第十一子高濟環繞的婁昭君抹著淚說道: “你父王棄我而逝,如今事事都需倚仗阿惠,你既有決斷,無需再與我商議?!?/br> 也許這便是正兒八經培育的接班人與臨時上位的最大區別,婁昭君的地位依舊崇高,也只局限于晉陽文武,又有高歡遺命,晉陽文武也不可能棄子擁母。 婁昭君能夠桎梏高洋,卻無力干涉高歡在世時,就能與他分權而治的嫡長子。 得了婁昭君的許可,高澄又將一眾庶母喚到偏室,這些新寡的美貌婦人哭得梨花帶雨,聽了高澄的安排,卻也沒有人反對。 這些人除游氏以外,都是寡婦再嫁,到如今年紀也不算小了,許多人也沒有了再嫁的心思,得到高澄愿意贍養的承諾,又怎會在高歡尸骨未寒的時候,就鬧著要改嫁。 就連頻頻目視高澄的鄭大車,對于去瑤光寺居住,也并無抵觸,她在晉陽時可聽了不少高澄夜探瑤光寺的都市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