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于謹的人頭很快被送了上來,哪怕是死了,也是怒目圓睜的模樣,估摸著臨死前沒少咒罵高澄。 想來也是,自古被俘不降,哪怕身死,敵方君主也應該感其氣節,善待家眷,偏偏這高澄不按套路出牌。 其實高澄與于謹算是初見,往日無怨,今日無仇,之所以針對他,只是看著這些宇文泰的頑固死忠就覺得生厭,都已經被活捉了,居然敢在他面前自矜。 還想著不牽連家眷,你于謹既要自己保全名節,也要家眷安享富貴,合著好事都你一個人得了唄。 當然,高澄也不是為了一時置氣,而沖動做出決斷的性子,于謹再有才能,不能為自己所用,自然棄之如敝履,還不如用來發揮點剩余價值,比如拉攏韋孝寬、李遠。 就在高家父子與眾將談笑風生的時候,之前被派去西潼關的勸降的文吏全須全尾的打馬而回,高澄一看他沒被為難,就知道招降西潼關有戲,無非是條件高低而已。 果然,文吏將困守西潼關眾人的條件道出,蕭紀希望能夠放他以及麾下千騎回南梁,西潼關守將則希望能夠繼續當然關城鎮將。 高澄一聽這條件當場忍不住笑出聲來,一旁的高歡也在直搖頭。 都什么時候了,這蕭紀還想著把他那一千騎卒帶回南方,你怎么不干脆索要五萬蜀兵降卒,沒準他們高家父子腦子抽了,還真給答應下來。 其實高澄真看不上蕭紀那點騎兵,或者說只是一群單人單馬的騎馬步兵,只是南方少馬,蕭紀通過與宇文泰貿易好不容易換來了一千匹優質戰馬,故而看得跟寶貝似的。 高澄懶得與蕭紀等人討價還價,他對文吏說道: “你且再走一趟,告知蕭紀,他若降,我可許他派人南下,求要贖金,待贖金送抵洛陽,他自可孤身南下,若不降,城破以后,亦不愿自戕,大魏物產豐盈,多有礦場,到那時可就少不得請他往礦山里勞作。 “至于西潼關守將,你轉告他,我可許他留在軍中聽用,但如何安排自有父王一心獨裁,沒有他商量的余地,若是這次談不成,那等關城中糧用耗盡再談,不過,這到了那時候,可就沒這個價碼了?!?/br> 高澄說罷望了一眼高歡,高歡當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折損兒子的威嚴,他輕輕頷首,得到了父親的同意,高澄趕緊讓文吏再去西潼關。 對于高家父子來說,西潼關無關輕重,他們目光更多的放在了長安。 騎卒與戰馬們都休息得差不多了,高澄請命親自領騎軍主力奔赴長安,總不能讓宇文泰走得太從容,若有特別好的機會,少不得還要與他干上一場。 三年前斛律羌舉請求領騎兵主力奔襲長安,卻被高歡拒絕,只是因為對方是武川人,如今換成了親兒子,高歡答應得極為爽快,卻也不忘告誡高澄,伺機而動,若無把握,還是等待大軍抵達長安再做計較。 高澄自是一口應承下來,如今關中已然得手,他又怎會犯險。 得了高歡軍令,高澄走出臨時帥帳,調集高敖曹、彭樂、竇泰三人近三萬騎,又有尉興慶統領的一千親衛隨行,打馬向長安而去。 高澄走不多久,文吏便再度折返而來,這一次總算是帶來了好消息,蕭紀等人愿降。 原來隨著大量潰卒逃往西潼關,關城中的糧食著實支撐不了多長時間,關外又有莫多婁代文虎視眈眈,在其身后更有東魏近二十萬大軍清掃戰場。 哪怕東魏主力注定要向西去,但有莫多婁代文麾下五千騎看守,蕭紀等人也難以脫身,畢竟還有獨孤永業鎮守的潼關堵住去路。 第三百二十八章 撤離 條件都已談妥,高歡派遣斛律光領軍前往接收西潼關,也算是刻意給他這個立功表現的機會。 若非青睞有加,原時空里,高歡也不會派斛律光給高澄當親信都督,在鄴城相伴十年。 當然,其中肯定也有其父斛律金的原因,但十七歲從軍西征,生擒宇文泰長史莫孝暉,肯定還是讓高歡看到了他身上的閃光點。 由于京畿軍騎卒盡被高澄調走,其中也包括斛律光麾下千騎,他只得領了四千步卒前往西潼關。 斛律光抵達關前時候,月光下,關門大開,蕭紀與西潼關守將不知從哪牽了只羊,出城請降,身后更是有近萬士卒赤手空拳,陸續出城。 西潼關原本就有守軍數千,之后更是涌進了數千西魏潰卒,再加蕭紀麾下一千騎卒,有近萬人,斛律光倒也沒驚訝,他翻身下馬,幾步走到蕭紀與守將面前,將跪降的二人扶起。 沒吃過豬rou,也見過豬跑,跟了高澄這么多年,多少也學到了一些他的做法,斛律光好生安撫眾人,派遣將士占據了西潼關,在莫多婁代文的騎卒配合下,將一眾降人帶去高歡的臨時營寨。 帥帳中,西潼關守將被任命為帳下都督,也就是沒有實際兵權,但至少可以參與軍議的將領,無論如何,將校的地位是保住了,自是暗生歡喜。 不過蕭紀卻難受了,他覺得高歡索要絹布五千匹的贖金,未免獅子大開口,希望能降到絹布一千匹。 一番討價還價以后,雙方各自讓步,定在了絹布三千匹,蕭紀當場要過紙筆,便與其父蕭衍去信。 事情盡數忙完,夜色已深,高歡猶自興致不減,原本還打算在軍中設宴,與諸將以及一眾降將們宴飲,只不過惦念著明日一早就要啟程前往長安,終究還是將這興奮勁給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