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至于叛軍到處宣揚宇文泰在前線兵敗身死的消息,也只能嚇嚇那些無知的大頭兵,騙不到他倆,畢竟這群叛軍都能接到消息,不可能王盟、周惠達等人一無所知。 “太尉可曾命令信使保密,只許告知丞相一人?” 周惠達問向太尉王盟,他也擔心后方生亂的消息會傳至前線軍中,動搖軍心。 王盟也是知兵的人,他安撫一句: “仆射請放心,盟已有交代?!?/br> 若是東魏大軍不曾入關,或許兩人會立即帶領天子及宇文泰的家眷出屯隴山或渭北,以避叛軍鋒芒,畢竟君子不立危墻,只需等宇文泰回師,輕而易舉就能蕩平叛亂。 但如今形勢不同,東魏大軍入關,與宇文泰在渭水僵持,若是他們出逃,長安失陷的消息傳至軍中,必然生亂。 正當兩人在城墻上遠眺的時候,又有信使登上城墻,告知咸陽失陷的消息,正是雍州人于伏德響應叛軍舉事,襲占城池。 但此時他們也顧不得咸陽,周惠達與王盟一番合計好,當即下令,征召長安城中丁壯,協助守城。 不過慕容紹宗見奇襲不成,早就沒有再打長安城的主意。 他領著一眾叛軍與裹挾的民眾,一路向東攻略地方,就是要逼迫民眾向東逃亡,最好是跑到宇文泰軍中哭訴他們的暴行,將關中動亂的消息帶去前線,這才是高澄挑唆降卒叛亂的目的。 宇文泰是在第二日得知的消息,信使得了王盟的命令,一路守口如瓶,直到見了宇文泰才將降卒叛亂的消息告知,宇文泰當即升帳,召諸將商議。 聽聞降卒占據子城作亂,眾將無不嘩然,紛紛進言宇文泰回師救援,依靠長安堅城,與東魏周旋。 卻被宇文泰斷然拒絕,他說道: “不可,為今之計當與高氏速戰?!?/br> 趙貴疑惑道: “東賊堅守營壘不出,我等又如何能與之戰?!?/br> 宇文泰拔出佩劍,往輿圖上一指,咬牙道: “攻其必救?!?/br> 眾人都朝劍尖所指位置望去,卻是蒲坂。 宇文泰似乎存了換家的心思,蒲坂關系到東魏大軍退路,若占據蒲坂,更能經浮橋東出,只是做個流寇燒殺劫掠,都能讓關東大部分地區淪為焦土。 更別提二十萬并州胡西征,河東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虛,一旦渡河,焚毀浮橋,攻占河東,又因河北十萬大軍南下,協防河南,亦可趁勢取河北。 至于滯留在長安的家眷,此時也顧不得了,又不是沒人給高氏做過俘虜。 更何況宇文泰此舉并非真要東出,而是逼迫東魏與他決戰,若高家父子眼里真只有關西,他宇文泰還真不介意與對方換家。 以一個殘破的關隴之地,換取富庶的河東、河北,這筆買賣能做。 至于糧食問題,作為東魏后勤轉運的必經之地,蒲坂兵不缺少糧食,更何況渡河之后,無數城池府庫等著他們去取。 奔赴蒲坂的決議很快在西魏將領之間通過,在后方生亂,前線進退維谷的情況下,這確實是逼迫東魏與之決戰的唯一方法。 眾將紛紛告退,回軍中做東進的準備,宇文泰又找來蕭紀,他也沒有瞞著對方,將攻敵必救的計劃和盤托出。 如今長安生亂,歸途被阻,蕭紀也清楚只有隨宇文泰在正面戰場擊敗東魏,才有生機,當場答應了隨他佯攻蒲坂,與高氏決戰的計劃。 第三百二十二章 試探 高歡得知宇文泰拔營,卻非回師,而是向東進軍,當即招來眾人商議,起初,高澄對宇文泰的意圖摸不著頭腦,但排除一切可能后,唯一剩下的選項無論多離奇,都將是最終答案。 站在宇文泰的立場上,后方生亂,若是回師救援,敵軍必然尾隨,高歡也確實派遣薛延孤向西,埋伏于宇文泰的歸途,只待他折返,前后合擊。 若與之決戰,偏偏東魏又避戰,總不能強攻營寨,只能迫使東魏出營。 由于戰場在關中,除了蒲坂,哪還有能使高家父子坐不住的選項。 原時空中,在東西對峙期間,曾經有過一項很有意思的活動,即冬季鑿冰。 兩魏分立初期,東強西弱,每到冬季,西魏士卒便要鑿開黃河冰面,防止東魏來攻。 到了北齊、北周的時候,局勢有了變化,西強東弱,于是北齊士卒每年冬季就要去黃河鑿冰,防止北周進犯。 一旦真讓宇文泰順利東出,于黃河鑿冰,焚毀浮橋,阻斷歸路,河東、河北作為高氏的根基所在,如今又是十年來最空虛的時候,真使他得逞,占據兩河地區,與高氏換家,這殘破關中,高家父子得之又有何喜。 看透這一點的不止高澄一人,高歡以及部分幕僚也察覺了其中隱含的危機,與眾將商議后,高歡立即派人追回薛延孤,試圖領軍阻截宇文泰,與之決戰于河西。 眾將早已是摩拳擦掌,前番東魏避戰,無非是高澄希望利用降卒叛亂的消息,使西魏南梁聯軍未戰先亂,而并非兵將畏懼。 得到高歡軍令,眾將紛紛調集部眾,隨他拔營追逐宇文泰而去。 高澄集中京畿軍各部騎卒,共一萬騎,由高敖曹、斛律光二人分掌,前往拖延宇文泰行軍速度,自己則領侯淵、劉豐以及京畿軍剩余二萬五千步卒,與親信都一千親兵作為前鋒為高歡大軍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