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在高澄的安排下,他如今居住在太原公府,與王府就在同一條街上,可即使近在咫尺,沒有高澄允許,高洋連昔日的家門都登不得,這要放在民間,也算是分戶了。 高澄也沒別的用意,就是防一手后院起火,畢竟高洋也是位父兄妻妾愛好者。 時間進入六月,一直忙碌于與晉陽文武接觸,加深感情的高澄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婚事。 太昌九年(540年)六月初三,宜嫁娶,在高歡的主持下,高澄從燕然館中迎回蠕蠕公主郁久閭氏。 兩人在一眾親朋好友、高官權貴的見證下,奉旨成婚。 然而郁久閭氏才十歲,高澄擔心自己哪天喝醉了酒,做出禽獸事,婚后將安排蠕蠕公主繼續住在燕然館,這一點也得到了他義兄禿突佳的同意。 哪怕禿突佳再怎么急著回柔然,也不至于讓十歲的侄女去冒險生育,這于送她去死又有何異。 渤海王府,高朋滿座,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高澄與晉陽騎兵曹、外兵曹二曹官員頻頻對飲,相談甚歡。 他們之間也算得上是雙相奔赴了,高澄希望拉攏這些僚佐,將來也能更順利接管晉陽兵權,如張起、徐遠等人又何嘗不希望與高澄密切關系,以期將來能在高澄一朝繼續受用。 小高王也確實有繼續重用徐遠、張起、白建等人的想法,其一自然是他們對高氏忠心耿耿,哪怕是不受高澄喜愛的唐邕,也為高氏鞠躬盡瘁,效力了一輩子,后來在北齊將亡之際,參與擁立高澄第五子高延宗在晉陽稱帝,晉陽被周軍所破,才降于北周,斷無獻城諂媚之舉。 而趙起更是在晉陽、鄴城相繼淪陷后,依舊在遼西擁立高紹義延續國祚。 當然,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這也與高氏對這些人的厚遇有關,拿唐邕舉例,他不止收獲晉昌郡王的爵位,在高湛繼位后,這位高洋妻妾愛好者,更是將高洋的妾室段昭儀,也就是段韶之妹,賜予其為妻。 自己最寵愛的大臣,娶了自己的遺孀,也不知高洋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雙向奔赴,總是能讓彼此的關系迅速升溫,幾杯下肚,高澄都已經與徐遠、趙起、白建、唐邕等人稱兄道弟。 也不能有了新人忘舊人,這一場婚宴高澄是真喝得醉醺醺。 第二天清醒時,卻聽人說起昨夜他喝上了頭,摟著高歡脖子要結拜,關鍵高歡也喝高了,要不是被陳元康死死拖住,父子倆說不定真要燒黃紙,焚香結拜。 高澄對此后怕不已,倒不是亂了父子輩分,而是從鬼門關外轉了一圈。 給賀六渾做兄弟,誰不怕呀。 高歡在洛陽小住了半月有余,渤海王府幾乎日日有宴,東魏內部晉陽與洛陽兩大派系也借此機會,相互增進感情,畢竟這是相互熟悉最直接的方式。 六月十六,高歡在建春門外十里涼亭與送行的諸子及洛陽文武道別,領著妻妾與兩個孫兒并晉陽文武及二十萬大軍啟程北上,返回晉陽。 高氏這些年修養生息,不曾出兵對外作戰,卻有高歡、高澄父子相繼出巡,最關鍵在于出巡地方與領兵出征耗用區別甚大。 領兵作戰必須攜帶大量民夫,以做后勤,這就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更不用說后續一年免稅賦,更是減少了財政收入。 而出巡地方并沒有作戰任務,無需征召民夫相隨,而無論是跟隨高澄的京畿軍,還是高歡麾下二十萬并州胡,他們都屬于脫產戰兵,不存在稅賦一說,收取軍餉的同時,食用本就是國家供給,不存在出巡就要耗費糧食,留在晉陽卻能不吃不喝這種現象。 不過耗用其實也存在,只是相對于大軍西征的龐大開銷來說,花費可以忽略不計。 這段時間為了給高家父子準備秋后的軍資,戶部尚書崔季舒與新任兵部尚書封子繪忙得暈頭轉向,連高澄大婚都只喝了兩杯酒水,便匆匆告辭。 崔季舒負責籌集糧草,而被免去大將軍府司馬一職,改任兵部尚書的封子繪則負責與工部聯絡,囤積兵械。 三軍未動不止糧草先行,刀槍箭等等也需要預先備足,光是大刀,就有百萬柄,高澄更是要求兵部與工部聯合備好上千萬支箭矢。 兵械數量雖然聽起來唬人,可相對于二十萬并州胡與三萬五千京畿軍的數量來說,人均大刀不到五柄,箭矢也不過五十。 這年頭的兵器極易損耗,歷史上的沙苑之戰,薛孤延為高歡斷后,邊戰邊走,一天之內,換了十五把鋼刀,或是砍卷了刃,或是斷裂,這也與戰況激烈有關。 而兵械的損耗,也是戰爭花銷的一項大頭。 無論如何,多預備點兵械不會有錯,總不能讓士兵們卷了刃,斷了兵器,赤手空拳去對敵。 這也是需要民夫做后勤的原因之一,不提為將士們運送糧草、準備飯食、漿洗衣物,光是這些兵械在大軍行進的時候,就需要大量民夫轉送。 工部尚書由高隆之兼任,人的精力有限,相應的,他也放棄了營構監的差事,只保留了尚書左仆射與侍中。 有鑒于如今兵械易折損的現象,高澄又命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監造冶鐵爐,看能否進一步提取雜質,不過小高王一個文科生,高二時候過會考都是靠著監考老師留情才僥幸過關,對于物理,化學這兩門學科,也算是秋毫無犯,只能將一切都委托給高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