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繼高氏諸子相繼獲得郡公爵位,高澄的子女也在他幾次代為推辭后受封。 長子高孝璋或封平陽郡公,次子高孝瑜獲封長樂郡公。 平陽郡位于晉州,白馬城即平陽郡治所,高歡在此積聚實力。 長樂郡屬冀州,信都為其所屬,高歡在此起兵創業。 在高澄看來,都有其紀念意義。 高孝瑜在歷史上獲封河南郡公,是在東魏遷都鄴城,改河南尹為河南郡的背景下封爵。 高澄自然不可能照搬。 兒子們得了封賞,高澄也沒忘了自己女兒,不止長女阿宓與次女果兒,就連剛出身的三女,連名字都沒決定,也得了一個郡君的封號。 與高孝璋、高孝瑜不同,高澄這三個女兒在權貴眼中可都是香餑餑。 與那哥倆結親,將來或許會牽扯進嫡庶之爭,贏了不一定能討著好,輸了卻有敗亡的風險。 而讓自己子嗣迎娶高澄的女兒,就全然沒有風險。 高澄麾下從來不缺聰明人,也正因如此,無數人想先行下手,訂下一門娃娃親。 其中以崔暹、崔季舒等人最為積極,甚至連遠在晉陽的陳元康,也寫信,拐彎抹角的在信里跟高澄提起自己兒子年紀雖小,卻如何如何聰慧、孝順。 這些人的用意,高澄一清二楚,心中不免氣惱: 我這小白菜剛發芽,就被一群豬給惦記上了。 高澄沒有急著做決定,只說等女兒們大些年紀再考慮。 其實他根本沒想過拿女兒們的婚姻來當做籌碼,以高澄的手段,無需用嫁女來籠絡親信,而且,他更在乎女兒們日后的幸福。 歷史上,高洋將高澄嫡長女樂安公主嫁給崔暹之子崔達拏。 高洋問起婚后生活,樂安公主回答:丈夫對她很好,只是被婆婆厭惡。 聽說了婆媳矛盾,高洋也是利落性子,只是調解矛盾的手段過于硬核,將她婆婆騙進宮中殺死,尸體扔進漳水。 婆婆沒了,婆媳矛盾自然也就消除了,簡直是個小天才。 只不過高洋似乎沒有考慮到崔達拏的感受,至此,曾經恩愛的夫妻,彼此間形同仇讎。 北齊滅亡,崔達拏立即殺妻,樂安公主年僅三十八歲,便香消玉殞。 有這么一個前車之鑒,高澄又怎會重蹈覆轍。 別人且不提,至少崔暹一家是沒可能迎娶高家女子,不只是高澄的女兒,那些庶妹也不用想。 否則當年高澄又怎會做主將二姐兒嫁給楊愔,不就是圖他父母雙亡,上頭沒有一個脾氣古怪的婆婆給眼色。 不過自從被高澄以女兒年紀太小為由拒絕后,崔暹也確實沒在打阿宓與果兒的主意。 他正為meimei的事情焦頭爛額。 崔暹與高慎還是鬧翻了。 雖然這一時空李昌儀早早進了高澄的家門。 但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例如高慎休妻。 meimei并沒有失德之處,只因高慎另有新歡,便無過被休,不止崔暹,就連崔季舒都覺得面上無光,感覺宗族受人輕辱。 這場官司毫無疑問打到了高澄面前,小高王又能有什么辦法,只是遣人往魯陽訓斥了高慎幾句,又親自給崔暹之妹重新張羅婚事,才算安撫住了崔暹、崔季舒。 但他們與高慎的梁子也算是結下了,連帶著與高乾、高敖曹、高季式之間的關系也冷淡下來。 高澄沒有再介入其中,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博陵崔氏與渤海高氏關系疏遠點也好。 之前這兩家人的關系過于親近了,雖說當年高乾劫走崔家女在外野合,最終鬧得高翼入獄。 但這些年下來,高乾與崔家女夫妻和睦,曾經的仇人也成了親密親家,這才有了后來高慎迎娶崔暹之妹。 博陵崔氏與渤海高氏,一文一武深受高澄倚重,彼此關系又這般親近,終究不是什么好事,這也是高澄放任他們交惡的原因。 更何況他也相信崔家叔侄不是因私廢公的人,只要不耽誤了公事,對于高澄來說,崔家叔侄與高氏兄弟老死不相往來都沒關系。 真要彼此抱團,如膠似漆,以小高王的個性,還真免不了多想。 他這人哪都好,就是猜疑心太重。 對此,高洋最有發言權。 這日,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高洋措手不及,好半會沒有回過神來,其妻劉氏懷孕了。 劉氏是劉蠡升之女,當年高澄獻策,讓高洋與劉氏,二姐兒與劉蠡升的太子聯姻,以此麻痹對方,最終成功鏟除劉蠡升勢力。 劉蠡升的太子成了刀下鬼,自然娶不了高家女,但高洋與劉氏數年來相互扶持,感情甚篤。 高澄隨后也得知了消息,他已經開始盤算給高洋在渤海王府外另尋住所。 雖然才十四歲,但到底也是當父親的人了,繼續住在府中多少有點不合適。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亡高者黑衣 高澄想到就做,他在距離渤海王府不遠處為高洋挑了一套宅院,掛上太原公府的匾額。 太原公府原是一處宗王府邸,河陰之變時,屋主被殺,家人便將府邸捐做寺院。 等高澄滅佛,大肆裁撤廟宇,這地方又落入高澄手中,于是再改回了宅院用途。 高洋領著妻子劉氏放眼打量,這處宅院的規模與奢華與渤海王府相較甚遠,但也是七進大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