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這酒喝多了,人就犯渾,嘴上也沒個把門,高慎居然與兩位兄弟談及今天晚宴上望見的高澄側室李昌儀。 其實也沒說什么,只說若是讓他先遇見了,寧愿休妻再娶。 這話一出口,高季式當場就掀了桌子,一拳把高慎轟翻在地。 大哥高乾兼通文武,老三高敖曹、老四高季式都是軍中悍將。 但高慎卻與眾兄弟截然不同,他自幼好讀書,也因此得了高翼喜愛。 更何況拳怕少壯,又哪是高季式的對手。 于是被按在地上一頓爆錘。 高澄得知具體消息,欣慰于自己平日里待高季式的好,沒有白費,對高慎也沒生出多少惱怒。 原時空,高慎本就是休了高澄心腹崔暹之妹,另娶的李昌儀。 這人酒后吐真言而已,高澄內心并未感覺到多少冒犯。 當然,這在高季式看來就是高慎在覬覦高澄小妾,他與這個二哥感情自小就一般。 一個好文,一個好武,本就不是一條路子的人,又有父親高翼偏心,要真兄弟情深才叫奇怪。 第二百二十七章 幽州齊州 若是換一個人,知道高慎垂涎李昌儀,也許就把側室賜給了他,以邀買人心。 史書上并不缺乏這樣的例子,一個婦人而已,何足惜哉。 但高澄可接受不了用自己小妾拉攏下屬的做法。 高家兄弟不愿多提,高澄也故作不知。 這事一掀開,豈不是證明自己當年在陳元康府外等候高季式醒酒,是因為知曉高季式的酒后抱怨,而故意拉攏么。 況且雖然感情不深,但到底是親兄弟,否則高季式也不會特意為高慎隱瞞此事。 高澄也懶得去捅穿這層窗戶紙。 對于高慎,只要不把他放在梁魏邊境,以及東西兩魏交界處就行。 歷史上他的投敵,一是因為高歡不喜,其次是因休妻與崔暹生怨,惹得高澄厭惡。 在東魏這塊地方,惹了高家父子,除了叛逃也沒別的選擇。 這一時空,高歡對高慎的觀感并沒有多少改觀,但高澄信重高氏兄弟的態度擺在這里,高慎無論如何也不至于要在腹地舉兵叛亂。 翌日,清晨,高澄向高歡請問的時候與他說了要將高乾、高慎兄弟調去地方任職一事。 當年高澄初任京畿大都督,領高敖曹,還有高季式南下,考慮到當時高慎也在膠東半島任職光州刺史,因而才把高乾調來晉陽。 今時不同往日,高氏根基已固,高澄在河南黨羽密布,高氏兄弟中,高敖曹、高季式都已被他馴服。 有家眷為質,此時也無需再將高乾留在晉陽。 高歡并沒有遲疑,當場答應下來,并沒有別的提醒。 他相信高澄會把一切因素都考慮在內。 事實也正如高歡所料,高澄得了首肯,立即命人喚來高乾、高慎兩兄弟,高季式未受招,卻也跟著來了。 高澄為高氏兄弟準備了兩個去處,一個是幽州,另一個則是齊州。 交由他們自己選擇。 “我為長兄,自該由我先選?!?/br> 高乾沖高慎輕笑一聲,對高澄正色道: “乾愿往幽州任職?!?/br> 高慎正欲爭辯,高澄卻已經拍板: “既然乾邕(高乾)去幽州,齊州刺史一職便交由仲密(高慎)了,幽州非安寧之所,齊州卻在腹地,數千家丁部曲就由乾邕帶往幽州鎮守,如何?” 這數千家丁奴仆自有來歷,當年高歡奪權,高氏兄弟各有出路,高乾棄武從文,在洛陽任侍中、兼司空,高敖曹在家丁部曲中挑選精銳,投身軍旅。 高慎領其余數千家丁奴仆往光州赴任,這才有了他放縱部曲,劫掠地方之舉。 對于高澄的提議,高慎沒有異議,高乾也沒有推辭。 高乾、高慎都很清楚,高澄無論如何也不會再許高慎帶著這群人上任,禍害地方。 為了能夠遠離厭惡自己的高歡,逃出晉陽,高慎愿意做這樣的置換。 其中一個原因自然是,將這數千人帶去齊州,三年免稅期一過,為這數千奴仆繳納的人頭稅每年就要數萬錢。 而派往幽州,高澄為了能使他們協助高乾看管范陽盧氏,必定不會放任不管。 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出于對高乾讓出齊州的感激。 齊州對于高氏兄弟不同別的州郡,當年六鎮在河北發動新一輪起義,朝廷難以撲滅,于是任命當地豪族為州郡長官,抵御杜洛周、葛榮等亂軍。 高氏兄弟之父高翼憑著當時還是宗王的元子攸,與高乾的關系,由白身提拔為渤??な?。 葛榮連破州郡,高翼帶領冀州鄉民渡河,安置在黃河、濟水之間的齊州,又是元子攸斡旋,改齊州為東冀州,升高翼為東冀州刺史。 高翼父子因爾朱榮囚禁元子攸,曾接受葛榮官職,在河濟之地舉兵,后來元子攸脫困,一封書信也將他們詔安。 無論如何,齊州相比于要與范陽盧氏明爭暗斗的幽州而言,都是一個好去處。 幽州偏遠哪比得齊州治所歷城縣(山東濟南)過得舒服。 高澄覺得高慎有了在膠東半島的教訓,應該會改過自新,但他不敢去賭,還是仔細告誡了他一番,讓高慎熟背《施政綱要》,行事以其為準則,才放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