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防的就是宇文泰跟他玩出奇不意,讓自己當一回竇泰。 渾然忘了自己當初譏諷宇文泰小家子氣,舍不得騎兵,只拿步卒在他眼前晃蕩。 擱他自己倒好,連戰兵中的步卒都舍不得,卻用州郡兵當誘餌。 在第一天的試探以后,高澄確定了宇文泰不在潼關,終于放下心來。 旦日清晨,高澄召集麾下諸將。 慕容紹宗、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王思政、可朱渾元、侯淵、獨孤永業等大將齊聚帥帳。 高澄左手按在腰間劍柄上,目視眾人,正色道: “澄自領軍以來,馳騁河南,轉戰各州,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如今大軍西進,恰逢潼關外無援軍,正是奪取這座天下雄關的時候。諸君自該奮勇努力,莫要悔恨錯失良機。 “今日,澄有言,部眾破潼關奪門者,賞布絹三千匹,侯以下,皆封縣侯;縣侯升郡侯,郡侯進為縣公;縣公升郡公,已得郡公之人,增邑千戶。 “潼關,澄必取之,若有不與我同心者……” 高澄右手拔出佩劍,一劍劈斷桌案一角,大喝道: “如同此案! 眾將紛紛激昂應命。 高澄的許諾,聽得眾將兩眼放光,哪怕是在場爵位最高的漁陽郡開國公侯淵,也忍不住垂涎這份賞賜。 且不談三千匹布,增邑千戶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侯淵這個漁陽郡開國公也只邑千戶,小高王動動嘴皮子,就是一個加倍。 其余在場之人,如可朱渾元,也想把自己的元縣公,換成一個開國郡公。 更別提高澄麾下京畿將領,他們之中爵位最高的是慕容紹宗,獲封索盧縣開國侯,但他這爵位與侯淵一樣,都是爾朱氏所封。 高歡掌權后,當然不可能將歸順的兩人擼去爵位,但到底沒有高黨勛貴們的爵位顯赫。 其余人中,獨孤永業代領三千弓手,不可能投入攻城。 所謂侯爵以下皆封縣侯,說到底,就是高澄專為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王思政四人提供的便利。 前三人是自己最信任的將領,最后一個是自己岳丈。 王思政若非高澄插手,早就因為擁立元修獲得侯爵。 另外三人之中,段韶因參與韓陵之戰,建言有功,得了一個下洛縣男,又常年追隨高澄征戰,進為下洛縣子。 高季式以襄陽之戰領五百騎阻攔陳慶之的功勞,得了一個乘氏縣男,之后也憑著追隨高澄征戰,進為乘氏縣子。 最慘的就是斛律光,跟了高澄多年,什么功勞都沒撈到,韓陵之戰留在高澄身邊當護衛;平定三荊,又被留在洛陽練兵;救援竇泰,更是因為當時麾下全是步卒,也沒有他的份。 其余各戰,多是仰賴高澄謀略,又哪來的他立功機會。 還是高澄實在看不下去,以斛律光多年辛苦為由,授予永樂縣男。 以潼關的重要性,想必高歡也會認可這番許諾。 相比與大將的許諾,對將士們的激勵更為重要。 帥帳外早已搭設好了高臺,眾將紛紛集結部眾。 高澄登上高臺,拿著簡易大喇叭喊話,他重申昔日與京畿軍將士們的誓言,功必賞,過必罰,傷殘之人能夠得到照養,死難之士家眷會收獲撫恤。 而隨著高澄這些年的征戰,屢有傷亡,所教養的遺孤與日俱增,開設的學校也同樣多了起來。 最早的一批是襄陽城下,四百親衛的遺孤,他們之中年紀較大的少年,到如今也長成了青年,學武的,便在軍隊做基層軍官,學文的,就在衙署當執筆小吏。 這些事情京畿軍將士都看在眼里,原本沒必要高澄再多嘴激勵,但軍中還有三萬五千州郡兵,他們才是蟻附攻城的主力。 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不將他們的積極性調到起來,難道真拿自己的寶貝疙瘩京畿軍消耗潼關的守城器械。 嫡系就要有嫡系的用法,常某人都明白的道理。 高澄也算有底線了,至少沒驅使民夫攻城,在他看來,州郡兵同樣領一份外兵軍餉,也沒什么好抱怨,各自任務不同罷了。 例如京畿軍隨高澄四處征戰賣命,終于使南梁不能威脅到河南腹地的時候,這些河南腹地的州郡兵就很悠閑的在駐守城池。 小高王的軍餉可不是白拿的。 山塬上的潼關,各處都在熬煮金汁,黑煙升騰,臭氣彌漫城頭。 高澄放目遠眺,慕容紹宗與王思政在前線指揮州郡兵蟻附攻城。 小心謹慎的他才不會親往前線督戰,前有龐統攻城中流矢,后有蒙哥死在釣魚城下,給足了小高王教訓。 投石車相互轟擊,隔得遠了,高澄也聽不清被guntang金汁澆灌的將士們的凄厲哀嚎。 慈不掌兵,歷來如此,能做得只有照養他們的家眷,給他們的子嗣一份前途。 當高澄狠心下令奔襲四百八十里的京畿騎卒,不做休整,立即向宇文泰發起亡命沖鋒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山塬上的戰況越發激烈,一波又一波的沖鋒被打退,但守軍的反擊力度也在逐步減弱。 毫無疑問,潼關是座堅固堡壘,但它并未牢不可破。 在失去關中支援的情況下,當守城物資被逐漸消耗,士卒身心疲憊的時候,城墻再是堅固,也能將它看作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