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這些當事人,尤其是高慎,要是知道自己的苦心,都應該送一份厚禮,表示感激。 當然,禮物沒到,高澄也不會責怪他們,畢竟他這人以寬仁聞名。 就在高澄遐想李昌儀的時候,西方有快馬奔來報信: “大將軍,潼關有異動?!?/br> 斥候遙聲呼喊讓高澄精神一振。 將斥候喚到跟前,高澄急迫道: “快些將情況說明?!?/br> 斥候緩了一口氣,回答道: “如今潼關已經戒嚴,不許進出,上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宇文泰襲擊竇將軍的時候?!?/br> 一旁的竇泰聞言臉色驟變,黑得徹底。 高澄強忍住笑意,揮手讓斥候退去歇息。 又拍著竇泰的肩膀寬慰道: “竇將軍莫要為此郁結在心,此番擊破宇文泰,足以雪當日潼關之恥?!?/br> 竇泰聞言神色好看了許多。 之所以不再喚姨父,自然是因為身在軍中,不能向平時隨意。 高澄安撫了竇泰,便一心等待宇文泰兵臨恒農城下。 果然,當天夜里,就有一支上萬人的步卒出潼關,向東而行。 觀察到這一情況,又見西魏哨騎已經散開,東魏斥候也紛紛撤退。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支步卒之后,宇文泰親領萬騎出關。 這一次西魏出關將領共有獨孤信、李弼、趙貴、于謹、若干惠、侯莫陳崇、達奚武、梁御、怡峰、劉亮、李遠、王德等十二人。 沙苑之戰,宇文泰前期只領萬人迎敵,并不是西魏只有萬人,當初侯莫陳悅都能有數萬將士。 只不過是在四處平定民亂,一時難以調集。 比如這一次,本來應該往楊氏壁平定民亂的于謹就被抽調東征,而楊氏壁民亂另有將領平定。 當于謹打著宇文泰的旗幟,領梁御、怡峰、劉亮、李遠、王德等人率步卒一萬,抵達恒農城下,做著攻城準備的時候。 與高澄一同在山上觀望的竇泰看見宇文泰的旗幟,已經忍不住向高澄請戰: “大將軍,還請莫要遲疑,我軍三萬步騎,與恒農守軍里外夾擊,西軍必潰,泰愿為先鋒,請大將軍恩準?!?/br> 高澄遠眺西魏軍陣,凝眉不語。 在竇泰再三催促下,高澄突然問道: “竇將軍是要置澄于死地嗎?”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言退敵 別看高澄在高歡面前常常一個委屈小媳婦的模樣,在外人面前,卻是另一番光彩。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便是形容的他這樣的人物。 此時,高澄皺眉冷言的樣子落在竇泰眼中,確實讓他不安。 這句話可太重了,他竇泰是準備為高家世代赴湯蹈火的忠臣,又怎會陷小高王于險境。 “大將軍此言,泰不甚惶恐,若有冒犯之處,還請大將軍恕罪?!?/br> 高澄也不是真的認為竇泰要害他性命,畢竟是自己親姨父,立場穩得很。 他只是被竇泰一直在耳邊催促弄得煩了。 高澄安撫了幾句,這才對竇泰解釋道: “宇文泰識破了我在恒農設伏的計謀,于是打算將計就計,我軍一動,西軍必會撤退,引我追逐,只怕他早就埋下伏兵,就等我步入陷阱?!?/br> 竇泰還是不明白,為什么高澄斷定宇文泰設有伏兵,他疑惑道: “大將軍何以知曉宇文泰藏有伏兵?!?/br> “宇文泰冒險出關,定是糧用匱乏,焦急所致?!?/br> 高澄指著恒農城外的西魏軍隊繼續解釋道: “但你看西軍士卒,行進間好整以暇,于城外備戰時又從容不迫,這慢騰騰的樣子,可像是急著襲城取糧之人?” 歷史上宇文泰冒雨急攻恒農的急切,與之對比太過鮮明,才讓高澄有了猜測。 冒雨攻城絕不是聽起來那么簡單,韓陵之戰后,斛斯椿占據北中城反叛,阻斷爾朱度律回歸洛陽的道路。 得益于爾朱度律在韓陵戰場上的臥底表現,麾下河南軍團除了幾個叛將以外,編制尚算完整,還有爾朱天光領關中軍隊助陣。 卻正是因為天降大雨,將士無法挽弓,洛陽、關中兩路大軍攻不下城,在轉道繼續西撤的途中潰散,爾朱度律、爾朱天光也輕易被斛斯椿所擒。 一般來說,不是被逼急了,很少會有冒雨攻城的事情發生,除了其本身的難度以外,也與古代醫療水平有關: 防止將士大面積感染風寒。 風寒在古代是一個必須慎重對待的疾病。 在高澄看來,終究還是演技差了一些。 不是宇文泰,而是這群誘餌。 若他們真的不顧生死,奮勇攻城,說不定高澄還真就上了當。 但問題是,這群人的目的是誘使高澄追逐,將他引入埋伏圈。 若真的拼死攻城,只怕在恒農城下就要被高澄一口吞下。 當初竇泰攻潼關,還只是正常攻城,面對宇文泰來襲,也只能盡數將攻城部隊拋卻,任由他們被埋伏在潼關內的步卒出關蠶食。 宇文泰又哪敢營造出急攻的場面讓高澄受騙,畢竟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另一個時空出關覓食時,他都已經急得冒雨強攻了。 竇泰也不清楚宇文泰兩次襲取恒農的對比差異,同時也急于在恒農雪恥,這才在看見宇文泰的旗幟抵達恒農城下后,急著向高澄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