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占據河北、河南這樣的廣袤平原,又經過高澄多年治理,恢復生產,就突顯一個家底殷實。 沒有人能夠在事情宣告失敗前,干涉高澄的決定。 而陳慶之不同,他就算猜到高澄心思,對于建康的命令也必須遵從。 兩人本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位置交手。 更何況,對于大魏小兵仙來說,陳慶之也就那樣。 倒不是小兵仙自己水平有多高,但架不住他手底下名將云集,單單挑出一個堯雄就是歷史上兩敗陳慶之,能與之對壘的人物。 高澄特意為堯雄在豫州大敗陳慶之,以及襲取白茍堆兩戰向高歡請功,也沒忘了再寫一封信交給陳慶之,這一次篇幅就短了,只一句話: ‘澄依言親提十萬兵至白茍堆,欲當面致謝將軍于豫州贈送衣食,將軍何故避而不見?’ 這一次高澄就沒讓自己人送信了,誰知道陳慶之會不會惱羞成怒。 從俘虜中隨意挑了一人,將他送往襄陽,由侯景的人把俘虜送去江陵。 至于擔心陳慶之暴怒,還有高澄命人在南方傳唱童謠的緣故: ‘高郎提兵白茍堆,白袍避退江陵城。問君為何不相見,韋虎辭世無豪杰?!?/br> 若說之前種種,還有素未蒙面的至親兄弟蕭綸為高澄辯解,能讓一些蠢物相信高澄只是有能人輔佐。 經此一戰,這么多的軍隊、錢糧調動,就算蠢物也不會相信有高家父子之外的人擁有這么大的權力。 藏拙是藏不住了,就干脆換一種方法,激將,把自己視江南豪杰于無物的姿態擺出來,說不準往后在戰場碰面,就有蠢物上頭。 歷史上因蠢物壞事的例子可太多了。 高敖曹、高季式兩兄弟是沒文化,人家文盲不代表就蠢。 至于所謂藏拙,真不重要了。 當初高歡執意要與南梁和談,將事情交給高澄處理。 哪怕高澄不看好魏梁之間能結成牢不可破的同盟,還是盡心為高歡辦事,以促成這次結盟。 考慮到父子兩代雄主會影響到梁人的看法,高澄才讓溫子昇發揮他文采被梁人所重的優勢,四處貶低自己的才能,起到輿論導向作用。 雖然順利完成與梁人同盟,但蕭衍的背盟行為也讓賀六渾的謀劃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高澄擺出了一副瞧不起梁人的態度,但他可沒敢玩什么乘勝追擊。 在為堯雄、侯淵、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將士向晉陽請功的同時,高澄也向高歡建議,將豫州治所移至白茍堆,由豫州刺史堯雄親自鎮守。 關于兩千俘虜,高澄也有了處置方案,一如之前南兗州之戰,士卒被送往河北分散安置。 而此戰被俘的茍元廣等將校,高澄覺得相較于讓他們種地所得的收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換取贖金,更何況自己家里也不需要俘虜的將官來當膳奴。 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導向,高澄決定將他們留在白茍堆,等著家人支付贖金。 若真捉了厲害人物,那就不是錢糧能衡量了,能用就用,用不了就殺,無論多少贖金都不可能把人放回去。 處理完善后事務,在確定陳慶之回師江陵之后,高澄終于班師,沿途被召集來的各路刺史逐個回歸屬地。 回師途中,高澄也得知了不少從南方傳來的消息。 好兄弟蕭綸因為當初宣揚抹黑自己,被蕭衍訓斥了一頓,也不知建康城里哪個老頭要享受帝王待遇,或者誰家逝者又多一名哭喪的孝子。 而陳慶之受到高澄的信件,連看都沒看直接就燒了。 經過上次拆了信封,不得不把書信交給部將傳閱一事,陳慶之又怎么可能再拆。 高澄這個人他算是完全了解了,一肚子壞水,這時候來信還能聽到什么好話。 與其和他來回書信以爭口舌,還不如致力于撫恤百姓,cao演士卒,將來在戰場上把場子找回來。 讓高澄知道江南到底還有沒有豪杰。 沒錯,小高王瞎編的童謠已經傳唱開了,這無疑引起許多人的怒火。 這年頭哪還少得了血氣方剛的少年將軍,腦子不怎么靈光的都憋著一股勁要給高澄好看。 不過黑粉也是粉,如今高澄的名聲算是響徹南北,真有哪天高氏敗亡,逃去南梁,想必自己混得不會比蕭寶寅在北魏差。 蕭寶寅是南齊明帝第六子,蕭衍篡齊后,十六歲的蕭寶寅投奔北魏,混得風生水起,代理過大將軍,當過尚書令,最終在關中復齊稱帝,當然,也沒蹦跶太久就被捉了送往洛陽。 同樣自稱天子,與他一道被押往洛陽的萬俟丑奴被當街處斬,而蕭寶寅卻因為在洛陽的好人緣,給留了體面,只是被賜死于駝牛署。 不過蕭寶寅確實干了一件缺德事,暗中指派部將把酈道元給殺了。 就是寫《水經注》那個酈道元。 沒了酈道元,小高王雖然惋惜,但也沒太多遺憾,那時候的高家還上不得臺面,小高王自己還窩在懷朔鎮吹風,哪管得了關中的事。 他更在乎的是另位一人,青州益都人賈思勰。 這人沒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也就寫了一本農書而已。 那本書叫《齊民要術》,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而著書時間大概就在533年至5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