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河南諸事你自為之,何須事事請示?!?/br> 對于這話高澄也就聽聽,該做的請示還是不能少。 但終究是得到了高歡的許可,高澄立即上奏天子做出人事調整,將各州原有刺史調回洛陽擔任要職。 高澄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也與這些州刺史并非領兵大將的緣故,能夠輕易調動。 太昌四年(535年)六月。 在得到天子同意以后,高澄親自送眾將出洛陽,在一番不舍別離后,眾人各領部曲及將士家眷出鎮地方。 京畿軍也終于稱得上名正言順。 所謂京畿,指都城及周邊地區,過往雖然有個京畿軍的名頭,卻總是窩在洛陽一地,更不如叫洛陽守軍。 如今高澄完全控制了以洛陽為中心的東魏河南西部地區。 而這一系列人事調整,也有另外一層深意:逼迫東部暗藏異心的擁兵大將。 高澄希望能在東西魏全面大戰之前,解決后顧之憂,從而完全掌控河南之地。 而被他瞄上的,正是兗州刺史樊子鵠。 樊子鵠祖籍荊州襄陽,先祖作為荊州蠻族首領,被遷居至代北。 與大部分擁兵刺史一般,曾在爾朱榮麾下效力。 孝明帝被胡太后毒殺,爾朱榮入洛期間,命樊子鵠領軍攻占唐州,同一年,唐州改名晉州,樊子鵠因功升任晉州刺史。 不過隨著高歡在平定河北起義過程中勢力極具增長,引起爾朱榮的警惕。 爾朱榮決定讓樊子鵠挪位子,將高歡安置在爾朱氏包圍圈中的晉州。 樊子鵠之后雖然履立功勛,位居高位,但到底還是犯了與賀拔勝相同的錯誤。 爾朱榮死后,樊子鵠選擇脫離爾朱氏,轉而向元子攸表示忠心。 元子攸死后,樊子鵠雖然獲得了爾朱氏的諒解,但也被剝奪了兵權。 站隊,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問題,高歡通過擁護爾朱兆,獲得豐厚回報,而曾經位在高歡之上的賀拔勝、樊子鵠,卻因支持元子攸,而失去了爭雄的資格。 直至高歡在信都舉兵,樊子鵠才重新握有兵權。 眼見爾朱氏在韓陵兵敗,樊子鵠立即倒戈響應高歡,參與對爾朱氏余眾的圍剿。 人生履歷簡直與賀拔勝一模一樣。 而賀拔勝受任兗州刺史,被高澄逼反,接替他的也正是樊子鵠。 這樣的安排,樊子鵠怎么可能不生出別的想法。 自上任起,便一直擔心重蹈賀拔勝的覆轍,只是畏懼高氏兵盛,不敢有所動作,生怕被抓了把柄。 安穩在兗州過了幾年,原以為高氏能夠放任他在地方擁兵,如今看著段韶出任北豫州,斛律光出任梁州。 步步逼近,尤其是梁州與兗州之間,僅有一個西兗州阻隔,由不得樊子鵠不急切。 他越發感覺到高澄將要對自己下手:鮮卑小兒,逼迫太甚! 第一次背叛爾朱氏,被解除兵權在洛陽當朝官,生死懸于他人一念之間的生活,至少樊子鵠是不再愿意經歷了。 他開始積極串聯,先后去信青州刺史侯淵、與南青州刺史大野拔。 告訴兩人,高澄正著手對付降將,又拿賀拔勝被逼反舉例,希望同為爾朱氏降將的兩人能與自己抱團反抗高氏。 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對樊子鵠的看法深以為然,與他約定一同舉事。 而青州刺史侯淵回信表態支持樊子鵠的同時,認為高澄并不會立即對眾人動手,希望做足充分的準備,莫要倉促起事。 給樊子鵠的回信剛寫完,侯淵又寫了一封送給高澄的告密信。 侯淵認為自己與樊子鵠不同,他在廣阿之戰后率部投靠高氏,參與了韓陵之戰,無論如何也能算半個信都元從。 況且自己與高澄有舊。 韓陵之戰前,為了讓部眾齊心死戰,高歡負責激將高敖曹,而高澄則與侯淵月下散步。 期間曾表示過對侯淵的欣賞,這也讓侯淵覺得自己沒必要犯險,不如將樊子鵠的密謀作為自己表忠心的投名狀。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侯淵不認為樊子鵠能夠成事。 不提高歡在晉陽的二十萬并州胡兵,光是高澄手下那支京畿軍就不是輕易能夠對付。 高澄南征北戰這些年,麾下這支部隊早就打出了名頭,再也沒人敢小瞧。 而高家父子的能力,也是侯淵選擇效忠高氏的原因。 父子兩代都有雄主之姿,實力又是各方之最,這艘大船可不是小風小浪能夠打翻。 第一百五十二章 北上晉陽 樊子鵠相信侯淵并非沒有原因,眾人同為爾朱氏降將,屬地又相鄰,平日常有書信往來。 青州刺史侯淵很小心,他沒有讓信使徑直穿越兗州,而是走黃河北岸,再由河橋渡河進洛陽。 高澄收到侯淵信件以后,自然是萬分喜悅。 說實話,他都已經做好了連帶侯淵一起打的準備。 當年韓陵夜話,高澄并沒有忘記,但他與侯淵也只有那一次接觸,自那以后少有往來。 他并沒有自大的認為僅僅一次拉攏,侯淵就對自己心悅誠服。 但如今知曉了侯淵的選擇,也讓高澄對控制河南地區東部更有信心。 沒有遲疑,高澄當即讓高季式率領原有五百親衛騎從護送,北上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