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段長只是勉勵了微末時的高歡一句,高歡就為他追贈司空,封子孫為官。 以尉景的恩情,高歡還能怎么辦,難道真讓厙狄干抓了尉景治罪。 只能好言寬慰,然后命人往信都招尉景前來,打算好好勸勸自己這位姐夫,以后收斂些。 然而高歡沒想到的是,在他之前,洛陽對尉景的處置已經有了定論。 而主導這件事情的,正是大將軍高澄。 自從當年高澄執意括檢冒名官吏,高歡命尉景往洛陽責罰高澄。 尉景居然實打,兩人之間就結下了仇怨。 如今得知尉景在冀州干的混賬事,高澄哪還忍得住,當即招來御史杜弼。 這是杜弼第二次來到渤海王府,上一次來,是高澄吩咐他彈劾高黨勛貴司馬子如,從此給予了御史們免于因言獲罪的權利。 而這一次,當高澄把尉景的罪行告訴杜弼,要求他彈劾尉景時。 杜弼卻擔憂以尉景的身份,高澄是否會真的將他治罪,倒不是擔心尉景報復,杜弼如果畏懼報復,當初就不會獨撐御史臺。 對此,高澄正色道: “尉景所行,天怒人怨,澄縱使不能取他性命,也斷不能放任他身居高位,繼續殘民虐民,還請杜御史莫要質疑澄的決心!” 杜弼肅然道: “若大將軍當真是要處置尉景,弼又怎敢惜身?!?/br> 辭別高澄后,杜弼立即回御史臺寫下奏疏,向天子彈劾冀州刺史尉景。 而尉景打獵致使三百人死亡,以及平時作為,也得以被洛陽民眾知曉,一時間全城無不憤慨,對尉景的怒罵遍及洛陽街頭巷尾。 即使尉景身為高歡姐夫,有養育之恩,但是洛陽高氏勛貴都知道此事是高澄在背后出力,都在為高澄搖旗吶喊。 一個是姐夫,一個是嫡長子,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邊,而跟隨高歡建義得享高位的人,又哪有誰是真正的傻子。 而高澄在此之前,也特意拜會了自己舅父,領軍將軍婁昭。 婁昭為人正直,氣度寬宏,對尉景的行為同樣義憤填膺,見外甥還特意請示自己,他自然表示對高澄的支持,但也提醒高澄,以高歡重情的性子只怕最后還是會饒了尉景。 高澄心里有數,這才有了與杜弼的一番言語。 弄不死尉景這個仇人,也要讓他丟了官職,沒有機會再在地方殘害百姓。 即使高歡要將尉景起用,除了晉陽和洛陽,他哪也別想去。 還真不信了,只是要把罪行累累的尉景免官,高歡還真不認自己這個兒子了不成。 因此在高澄的幕后cao縱以及全城輿論的支持下,元善見下詔尉景一案交由高澄主審。 高澄得到詔書,將洛陽事務安排好。 因王思政調任京畿軍,以高季式暫時代領親信都,隨他往河北抓捕尉景。 抓捕尉景只能由高澄親自動手,哪怕是段韶也不能代勞。 旁人出鎮地方,都要家眷在晉陽為質,但高家親戚自然是不同的。 高婁斤就在信都,還有高澄另外一個表哥尉粲陪侍。 其他人去抓捕尉景,只怕沒等進門就被尉粲一箭射死,這種事情尉粲真能干出來。 北齊建立,沒有為尉景追封王爵,尉粲十幾天閉門不朝。 高洋的使者在門外說要把門打開才能追封,尉粲也不聽,直接彎弓隔著門把箭矢射向使者。 不過鬧了這一場,倒也從高洋手上為尉景討了一個王爵。 就算高澄把段韶派去河北,尉粲不敢動他,但高婁斤一出面,段韶還能怎么辦。 這可是養育了高歡的親jiejie,相比于她,段韶的親戚關系還拐了一個彎,只是婁昭君jiejie的兒子。 這種惡人,只能高澄自己去當,只有他才能拂了大姑姑的面子。 五百余騎一人雙馬直奔信都城。 信都,這座城市承載了高澄與高季式太多回憶。 當時,十一歲的高澄與十六歲的高季式就是在這里相遇。 高歡攻陷相州后,高澄被招至鄴城,就再也沒有回到過這座他們父子發家的城市。 信都城近在眼前,高澄對高季式說道: “子通,你就不要隨我進城了?!?/br> 高季式卻冷哼一聲,拒絕道: “旁人怕了尉景,我可不怕!大將軍既然在眾人之中選擇了由我同行,我自然是要與大將軍一起捉拿尉景?!?/br> 高澄卻搖頭道: “捉拿尉景之所以艱難,在于我姑母與他的身份,但絕不會有危險,更何況我麾下還有五百騎隨行。 “我之所以讓子通隨我一齊北上,是想讓你能有時間去為亡父掃墓,你算算,這些年追隨我左右,有多長時間沒有回鄉探望過了?!?/br> 自太昌元年(532年),八月,高季式護衛高澄回河北主持考試,期間被告假回鄉,為亡父高翼修建大墓的高敖曹拉去祭拜。 一直到如今太昌四年(535年)四月,高季式從未回過渤海老家,更別提祭拜亡父。 而高澄之所以將他帶來冀州,自然是想讓他借機往渤海老家祭拜掃墓。 高澄為他想得這般周到,也讓高季式銘記在心,但他還是拒絕道: “祭拜不急于一時,等我為大將軍捉拿了尉景,再往渤海祭拜?!?/br> “也罷!就依子通所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