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在高澄的催促下,日行二百四十里,這完全是在透支這批戰馬的健康。 趕到潼關又是一場廝殺,之后急急忙忙撤回弘農,待終于能夠停歇下來,這些精貴的戰馬也xiele最后一口氣,盡皆癱倒下來。 這種傷感情緒高澄能懂,十歲那年高歡送他的小黑馬在陪了他四年后,也因這場奔襲被跑廢了。 “孝先,你去將京畿將士都召集起來?!?/br> 高澄站在營門外對輕傷在身的段韶吩咐道。 段韶領命而去。 高澄等將士們被聚集,才領著眾人入營。 看著一張張悲傷面孔,高澄深吸一口氣,對眾人喊道: “今天我們失去了八百余袍澤兄弟,我!京畿大都督高澄,向你們承諾,我會照養死難者的遺孤。 “你們不要低著頭,今天是我們勝了!奔襲四百八十里,救下上千名關東將士!你們的功勞沒人能夠抹殺,回到洛陽,我會稟明天子,論功行賞。 “你們也許不能理解,為什么要有一場救援,但我告訴諸位,我不只是你們的京畿大都督,更是渤海王世子,我珍視為高氏效死的每一名士卒。 “一旦有一天,你們身處險境,我高澄只要得知消息,縱使相隔萬里,也會領軍救援!” 眾將士聞聽高澄的承諾,才將悲傷之色斂去,紛紛高呼: “愿為大都督效死!” 高澄這才神色輕松地對眾人繼續道: “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失去了視作伙伴的戰馬,我向你們承諾,我會往晉陽向父王請求調撥一批戰馬,你們要做好準備,將來不再只是照顧一匹戰馬,到時候分到大家手上會有兩匹、三匹,你們可要為我照顧好了!” 一番安撫終于將營中悲傷的氣氛沖淡,當高澄回到弘農郡守安排的府邸正要歇息,就得到傳報,竇泰在府外等候。 高澄親自出門迎接。 竇泰面容依舊憔悴,但那股頹廢的氣息卻不見了蹤影。 “世子今日救助之恩,泰銘記在心?!?/br> 高澄一把拉起竇泰的手: “姨父隨我入府敘話?!?/br> 兩人就坐,高澄還是不肯放手,他說道: “姨父,我今日救你并不是要得你感激,只因為你是我的姨父。 “今日你輕言生死,致家眷于何地,又致我與母妃于何地。 “你、舅父、段姨父,都是我與母妃的仰仗。 “我們之間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你若輕言身死,便是折我羽翼,你若重新振作,便是為我助力。 “在營帳時,澄冒犯了姨父,還請姨父見諒?!?/br> 竇泰聞言大為感慨: “往日我多在軍旅,與世子少有往來,今日才知道黑女有個好甥兒?!?/br> 兩人又是一番敘舊,高澄才將都竇泰送出府門。 得益于高歡的人格魅力,高氏元從幾乎人人忠勇可信。 歷史上的高敖曹寧死不降,言語豪邁地讓人取他頭顱換取公爵。 竇泰小關兵敗,自刎而亡。 就連和高歡無親無故,與竇泰同是懷朔大安人派系的莫多婁貸文,將來也是力竭戰死,卻不言降。 而先后執掌晉陽兵權的段韶、斛律光,無論高家子弟在鄴城如何荒唐,對高氏的忠誠從未改變。 送走了竇泰,高澄終于能夠休息。 而遠在潼關的宇文泰卻睡不著覺。 將領們統計戰果,騎卒追擊竇泰,以及潼關步卒掩殺被竇泰拋棄的攻城部隊,兩相合計,俘斬共有萬余,輕騎追擊盡是斬獲,步卒掩殺多得俘虜,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大勝。 數據與高澄統計的損失兩萬之眾相差甚遠,兩者出入自然是潰散奔逃的部眾。 宇文泰看著彈冠相慶的將領們,卻只能強顏歡笑。 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知道領軍救援竇泰的是高歡世子高澄。 也清楚高澄手中只有五千疲憊騎卒,居然從他手中輕易救走了竇泰,這讓宇文泰深感憂慮。 一個賀六渾就足夠棘手,高澄也不是易予之輩。 聯想到自己與高歡的實力對比,宇文泰眉頭緊鎖,仿佛他才是吃了敗仗的人。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馬 擔心歸途受到宇文泰襲擊,高澄暫駐弘農,等待斛律光、慕容紹宗、高季式領步卒接應。 期間派遣騎卒外出收攏潰兵之余,又多次派出信使,交代斛律光等人小心提防。 五月十七,在收攏了三四千潰兵后,高澄在弘農與斛律光等人會師。 有他們的護衛這才放心啟程,與竇泰一同回師洛陽。 對于這場發生在潼關附近的伏擊戰,東西兩魏各有表述。 西魏大肆渲染宇文泰六千輕騎大破高澄竇泰五萬聯軍,俘斬一萬六千余人,仿佛整場戰斗與掩殺竇泰攻城部隊的潼關步卒并沒有多少關系。 什么!夸大戰果?竇泰是不是帶兩萬部眾南下?高澄麾下是不是有三萬四千人的京畿軍團?那可不就是五萬聯軍么。 而高歡在知曉具體戰況后,在他的授意下,東魏著重表現高澄料敵于先,預料到竇泰有難,率五千輕騎兩天奔襲四百八十里,以五千疲憊之師大破宇文泰上萬騎兵,將宇文泰趕回潼關,至于具體戰損比,反倒忽略不提。 從兩家各自對潼關之戰的表述來看,似乎這一戰并沒有失敗者,堪稱雙贏,但內里虛實只有他們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