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宮外不止有民眾鳴冤,更有朝臣求見。 元善見下令詔朝臣入內,眾人在明光殿叩拜天子后,高隆之當即啟奏道: “如今宮門外群情洶涌,還請陛下下令徹查此事?!?/br>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附和,元善見自然不會拂了眾人之意,詢問道: “何人可擔此重任?” 司馬子如出列回稟道: “此事牽連甚廣,非京畿大都督、侍中高澄不能擔此重任?!?/br> 此話一出,又引來一片附和之聲,元善見趕緊命宮人往渤海王府傳旨。 侍中李元忠又建言道: “茲事體大,臣請由趙郡王與營構監高侍中為從審?!?/br> 趙郡王元諶膽小懦弱,而營構監高侍中正是高隆之。 元善見自無不可,他對這件事并不關心。 天使來到渤海王府,高澄跪拜迎旨,宮人卻不敢受,還是在高澄的要求下才戰戰兢兢把內容讀完。 也不能怪這些宮人沒有膽魄,有膽魄的早在三年前都隨元子攸被爾朱氏殺盡了。 高澄接過旨意,頗有些為難道: “國朝素來推崇佛教,今日治罪方外之人,恐遭天下非議?!?/br> 幕僚們一早就聚在高澄府中,趙彥深勸慰道: “妖僧無道,致使百姓蒙難,世子奉命行事,天下人又怎會妄加指責?!?/br> 他出身貧寒,本就厭惡不勞而獲之人,更別提僧眾那些讓人不恥的行徑。 崔季舒又慢了一步,但他還是積極出言道: “世子身負眾望,還請莫要推辭,辜負了百姓的期盼?!?/br> 新近投效的崔暹還不適應小高王的節奏,職位最高,反而落到了最后,他開口說道: “世子受天子之命,還佛門清凈,于佛家而言,可是一件大功德,還請世子切勿存疑?!?/br> 眼見麾下幕僚都在勸說,高澄長嘆一聲: “也罷!既然是天子下詔,澄便做一回惡人,定要將佛門污垢一掃而盡?!?/br> 說罷,看向宮人繼續道: “勞請天使回稟陛下,澄謹遵天命?!?/br> 宮人趕緊應是,回宮城復命。 “叔正?!?/br> 高澄呼喚崔季舒道: “再勞你跑一趟京畿大營,命斛律明月、慕容紹宗率軍入城?!?/br> 段韶、堯雄麾下一萬人需要屯駐永寧寺,看押一萬余健壯僧眾,只能調用城外大營的一萬五千人。 崔季舒應命而去,這兩天跑了好幾趟,他早就輕車熟路了。 高澄又命趙彥深組織鳴冤之人往景明寺匯聚,他要在那座大寺開堂審理。 景明寺是洛陽又一座大寺,由孝文帝之子、孝明帝之父宣武皇帝元恪所立。 位于宣陽門御道東側,其寺有屋舍千余間,其內金碧輝煌,體面不輸永寧寺。 高澄在侍衛的護衛下,抵達景明寺不久,鳴冤的民眾便在趙彥深與兩名從審高隆之、元諶的帶領下前來拜見。 三名審官相互見禮,景明寺正殿已經被改設為衙門大堂,高澄坐于主座,高隆之、元諶分居兩側。 原告們按照村落劃分,分批進殿訴說冤屈,不時有被告或從永寧寺提來,或由入城的京畿兵往寺廟拿人。 永寧寺守衛森嚴,兩萬余僧人被緊緊綁住,嚴密看守。 沒有了武僧護寺,哪怕高澄四處抓人,各寺僧眾也不敢反抗。 元諶是個有眼力見的,否則李元忠也不會把他推上來,作為宗室代表,他全程昏昏欲睡。 若不是還時不時敷衍幾句高澄的提問,真以為他在修閉口禪。 高澄審案倒也簡單,調查取證大可不必,上萬人的委屈,若要一件件查實,今年只怕也不用干別的事了。 凡是能被受害者指認姓名者,聞聽他們的事跡,若是為禍甚重,直接押置在景明寺東側,為禍較輕之人則押置在景明寺西側。 不久終于輪到了李四郎他們村子陳訴冤情。 高澄聽說他們的遭遇怒不可遏,誰不知道小高王最尊重婦女意愿,迎娶爾朱英娥之前,自己還要入宮詢問她是否愿意。 由村民提供姓名,包括寶慧和尚在內,曾經禍害村子的永寧寺十二名僧人被押來受審。 “你等身為佛門中人,卻行此卑鄙齷齪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意將他們押往景明寺東廂,趙郡王、高侍中,兩位以為如何?” 高隆之聯想起自己可能的遭遇,同樣憤怒,他聞言立即贊同。 元諶好似大夢方醒,半瞇著眼睛,點頭道: “當如世子所言?!?/br> 寶慧和尚等人不知道押往東廂是什么意思,可看高澄、高隆之發怒,也知道不會是什么好去處,連聲大呼冤枉。 “世子怎可草菅人命,單憑這些賤民污蔑,就要處置我等?!?/br> 寶慧和尚喊得最響亮。 倒把高澄惹惱了,他又不清楚北方和尚可以吃rou,只以為佛門戒律就是要人吃素,瞧他吃得肥頭大耳,一看就不是個守戒的模樣。 先前又有多人指控他的惡事,高澄心中火起,咆哮道: “來人,將我把這寶慧和尚拖出去打一百棍!不!兩百棍!給我活活打死他!” 這一下整個大殿都安靜了,其余僧眾被綁去東廂聽候發落,只有寶慧和尚大聲喊著饒命,卻被侍衛拖走,留下一地尿sao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