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愿為文者,我送他進學讀書,將來治理地方。 “愿從軍者,我教他錘煉武藝,日后擔任將官。 “沒有子嗣之人,我會在你等宗族,挑選孝悌幼童,延續血脈,不使你等九泉之下少了血食?!?/br> 又面向全軍將士們喊話道: “為我高氏拼殺之人,我高子惠斷然不會虧待你們,今日奮勇敢戰者,回師洛陽后,我必重賞?!?/br> 剩余的一百親衛與高敖曹部聞言,立時歡呼雀躍。 高澄又喊道: “今日劫掠之人,念在你等知恥向前,我不究前罪,若是再有敢犯者,無論官職卑賤,我縱使拼了眾叛親離,也要將他以軍法處置!” 說罷,大喝道: “段韶!慕容紹宗!你們聽見沒有!” “末將謹記在心!” 兩人應后,段韶朝麾下部將喊道: “今日幸有大都督寬恕我等罪行,將來若再有不聽號令者,大都督斬我之前,我必先殺違令之人,往黃泉為我探路!” 慕容紹宗隨聲附和。 眾將士紛紛跪地叩謝高澄恩免其罪。 看向高澄矮小的身軀,也多了一絲敬意。 潰兵之際,鎮定自若的重整旗鼓,最終反敗為勝,今日之戰算是高澄在軍中初步樹立起了威望。 高澄心中難免遺憾,若是爭搶物資的只有數百人,他倒不介意借用人頭,以正軍法。 但足足有九千余人參與搶奪,這時候若是懲處,恐生變亂,只能拉著段韶、慕容紹宗演了這場戲。 萬事都等平定了三荊再說,回了洛陽必要借此事,將京畿各部好生整頓一番,徹底將三萬大軍握在手中。 高歡若是知道了這一戰的兇險,想必也會支持他在洛陽整軍。 才下將臺,領著楊愔與文吏們走出不遠,就有哨騎來報,言說斛斯椿已經棄了襄陽南下。 一名很有眼色的年輕文吏當即欣喜道: “襄陽一戰,世子擊潰陳慶之與斛斯椿十萬聯軍,收繳物資無數,仆為世子賀!為高王賀!為大魏賀!” 其余人見狀,也紛紛向高澄道喜。 高澄不由側目:這樣也可以的嗎? 他輕咳一聲,說道: “莫要胡言,斛斯椿棄城而走,何曾與我接戰,不過陳慶之的部眾我沒有細數,想來沒有五萬,也不下三萬吧?!?/br> “回稟世子,仆有數過,足有五萬人?!?/br> “可不止五萬呀,仆瞧得清楚,漫山遍野都是梁軍。若不是世子親領高敖曹、高季式兩人沖陣廝殺,又怎么可能扭轉戰局?!?/br> 文吏們七嘴八舌,倒把高澄鬧了個臉紅: 過了,真的過了。 最終還是高澄自己拍板: “今日擊潰陳慶之三萬梁軍,實乃仰仗高敖曹、高季式兩位將軍,我高子惠又怎是冒領功績之人?!?/br> 一番話說得大義凜然,而領著一萬五千人從容而退的陳慶之連打噴嚏,心中疑惑: ‘難不成是受了風寒?終究是身體太過虛弱?!?/br> 高澄又看向最先道賀的小機靈鬼,詢問名字后,高澄記在心中。 這種諂媚之人萬不能放出去危害百姓,要留在身邊將來為他修起居注,也好為后人著史提供第一手可信資料。 高澄當即命人召集部眾,準備進軍襄陽。 而身旁的楊愔卻低聲勸說道: “今日追擊著實兇險,世子尊貴,應當謹慎行事?!?/br> 高澄卻搖頭,笑著解釋道: “我初次領兵,少有威信,梁人辱及父王,又奉送婦裙,我卻隱忍十余日不出營寨,若是再坐視梁人退走,軍中將士又如何看我?” 說罷,命段韶領軍先行,進駐襄陽。 第八十八章 安排 襄陽城中。 “父王安好?母妃安好?澄安好,澄百拜叩首,見信如晤。 “自與父王分別,澄日夜想念,情至深處,每每泣不成聲?!?/br> 遙望北方的高澄突然住了嘴,轉頭對伏案書寫的楊愔說道: “遵彥!情至深處,泣不成聲還是不要寫上去?!?/br> 一個老戲骨,一個青少年優秀演員,也沒必要整這套,估計高歡看了也膈應。 楊愔趕緊換了紙,重新書寫。 高澄繼續斟酌道: “自澄領兵南下,將近一月,澄行事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深恐有損父王威名。 “有賴父王教導,三軍用命,澄擊退斛斯椿,占據新野,又渡河于襄陽城下與陳慶之對峙。 “陳慶之戰兵不下三萬,而澄所能仰仗者,獨高敖曹、堯休武、段孝先三人部曲,僅一萬一千人?!?/br> 楊愔大著膽子打斷道: “世子,其實夸大戰績,有助于世子威服人心,只需命傳信之人密語高王,高王必不會以此怪罪?!?/br> 高澄卻不屑道: “一是一,二是二,我高子惠豈是虛報軍功之人!你繼續寫?!?/br> 說罷,高澄繼續細述起襄陽之戰的具體過程,總體還算是照實而言,只是在描述自己于危難之際,重整大軍時多用了一些詞匯修飾,同時更側重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 “……若再有襄陽之事,恐重蹈崔延伯舊轍,澄以為當以軍紀為先。 “河南之地,有州郡之兵十萬,不可假手于外人,澄請父王親至河南整頓各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