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同時任命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 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居尚書省。 又加授高澄為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旨意還沒到達鄴城,高澄已然怒火中燒: 高歡派來幕僚傳信,交代由高澄與婁昭君送婚,送大姐兒往洛陽去。 高澄倒不是對自己的婚事有意見,元仲華本就是原主的妻子,年紀小了點也沒關系,可以慢慢養成,反正他也才十二歲。 不過他還是接受不了十一歲的meimei嫁作人婦。 幕僚無奈,只能去尋婁昭君。 婁昭君來到高澄處理政務的廳堂時,就聽見他在抱怨: “我就知道,鮮卑老公(老頭)是個薄心腸!” “你父王出自渤海高氏,怎么就成了鮮卑老公,他又何時虧待過你,被你說是薄心腸?!?/br> 婁昭君揚聲走進堂中,對在場小吏厲聲道: “你等先出去,我們母子還有話說,切記管住自己的口舌,假使大王知道今日之言,也不會因此怪罪阿惠,但你等卻要自求多福?!?/br> 小吏們本就恨不得自己是個聾子,得了婁昭君吩咐,皆言不敢,紛紛應諾而出。 婁昭君在高澄面前一直是位慈母,但她確實是個頗有決斷的婦人,否則也不能在家人的反對下,毅然嫁給高歡。 “大姐兒年幼,若非薄心腸,怎會將她嫁作人婦,我聽聞十余歲產子的婦人,因難產,多有殞命,鮮卑老公全然不念父女之情?!?/br> 高澄依舊憤憤不平。 “阿惠疼惜大姐兒,為娘的心中甚慰,但大姐兒生在我家,得享富貴,自然也應為家事出力。何況天子也才九歲,阿惠莫要多想,且去聽聽大姐兒自己的想法,也好過在這埋怨你父王?!?/br> 婁昭君撫著高澄的頭,笑道。 “見她作甚,定然是被阿母教導了一番?!?/br> 高澄悶聲道。 第四十三章 說親 “阿兄,婚姻之事自應遵循父母之命,何況身為皇后,也不算辱沒了奴,你該為阿奴道賀才是?!?/br> 高澄去尋大姐兒,她果然這般說道。 幾番欲言又止,終究還是嘮叨道: “既然你有決定,我也不再置喙,但你且記住,夫婦之倫還是等年長些好,這話我自會與父王再提?!?/br> “阿兄,你說什么呢?!?/br> 大姐兒紅了臉,扭過頭不再理他。 高澄唏噓不已:才來到這個時代,曾信誓旦旦不讓meimei以幼齡聯姻,如今卻要親自送嫁。 那時候,終究是想當然了。 高澄、婁昭君在準備送親之事時,高歡解決完皇位歸屬的國家大事,就把心思放回自己的私事上。 爾朱英娥還住在宮中,這位爾朱榮之女,究竟怎么安排,也該有個主意了。 高歡有意將爾朱英娥納為側室,以安降人之心,也許爾朱英娥的皇后以及寡婦身份同樣是高歡動心的原因。 這種事,不可能自己出面,他在親近故舊之中思索一番,最終尋摸了密友孫騰做媒。 總不能讓妻族心腹為自己說親吧。 將孫騰喚入府中,幾番忸怩,還是將心中所想合盤托出。 孫騰不急著答應,反問一句: “大王,可是王妃行事有了差錯?” “我久在軍旅,家中多有昭君cao持,不曾有過差錯?!?/br> 高歡黑著臉說道。 以他的聰明,當然清楚孫騰是在委婉地表示反對。 但孫騰不是外人,高歡還是耐下心來,解釋道: “如今多有降人,迎娶爾朱氏,正可安降人之心?!?/br> “爾朱氏入大王家門,降人之心可安,但王妃、世子及妻族之心,大王又置于何地?” 孫騰反駁道。 高歡被咽了回去,有些惱火,他生硬道: “爾朱氏不過被納為側室,龍雀莫要危言聳聽?!?/br> 孫騰卻不怕,與高歡的交情是一方面,更何況有高澄、婁昭君的人情擺在面前,他當然不能讓步。 “爾朱氏曾為先帝皇后,雖為側室,大王又如何能將她只當做妾婦對待?如今大王麾下多是太原王(爾朱榮)故舊,爾朱氏一旦產子,世子當作何想?劉宋殷鑒不遠,大王何忍再看手足相殘?!?/br> 高歡終于遲疑了起來。 孫騰趁熱打鐵,開始訴說起婁昭君對高歡起家的幫助,以及妻族將領如婁昭、段榮、竇泰等人不離不棄,隨他創業的辛苦。 一番傾訴之后,孫騰話鋒一轉,建言道: “大王何不將爾朱氏嫁予世子,如此既可安降人之心,又不失夫妻、父子情誼?!?/br> 高歡被孫騰說動,但還是沒有表態。 “大王聲威著于四海,太原王舊人或許會念及其恩義,助爾朱氏子嗣爭奪世子之位,又如何敢與大王反目。騰冒死直言,惟愿大王千萬歲,可人終有旦夕禍福,大王之后,闔家安危皆系于世子一人,世子于降人又有何恩威可加?還望大王以爾朱氏賜之,以絕后顧之憂?!?/br> 孫騰這番話說得上是冒犯,不過高歡并不記恨,反而有些感動: “龍雀秉忠直言,賀六渾感念至深,非愛我,無以言語至此?!?/br> “大王若有意納娶,騰聽聞廣平王妃鄭氏寡居日久,其人有傾國之貌,騰愿為大王說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