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歡在冀州整軍備戰,爾朱氏一方,信使頻繁奔波于晉陽、洛陽、大梁三地之間,為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仲遠等人溝通消息。 晉陽。 得知爾朱羽生身死,高歡叛亂,怒火燃燒了爾朱兆,若非劉貴早已經外放,他非宰了這位好幕僚祭旗不可。 自高歡東出以來,壞消息從未斷絕,敕勒人斛律平、斛律金等人領部民追隨高歡而去,六鎮余孽,韓樓舊部,征虜將軍王懷又領部民三千余戶相迎,但高歡從未正式與爾朱氏決裂。 爾朱兆一直對自己這位結義兄弟抱有幻想:大家可是發過誓的呀,子孫斷絕那種,哪有這種人呀! 盛怒之下,爾朱兆本欲立即興兵攻打高歡,卻被幕僚們勸阻。 一旦爾朱兆與高歡兩敗俱傷,爾朱世隆、爾朱仲遠這對兄弟又該如何節制。 這兩兄弟,一個坐鎮洛陽,掌控朝廷,與掌控京畿軍事力量的爾朱度律互為盟友,一個都督三徐二兗諸軍事,是爾朱兆提防最深的對手。 爾朱兆被幕僚提醒,于是立即聯絡爾朱世隆、爾朱仲遠兄弟,欲要聯合發兵,剿滅高歡勢力。 洛陽城外,司馬子如回首望向這座名義上的元魏權力中心,內心憤慨。 他是西晉宗室之后,晉亂之時,先祖出奔涼州,北魏平定涼州后,徙居于云中。 自投奔爾朱榮后司馬子如多有建策,深受信重。 元子攸誅殺爾朱榮,司馬子如拋棄家業,前往爾朱榮府邸,隨北鄉長公主、爾朱世隆等人逃出洛陽。 爾朱世隆等人欲要倉惶北返,也是司馬子如勸說他們不能示弱于天下人,這才反攻洛陽,穩定了人心。 然而高歡在信都叛亂,因司馬子如是高歡微末時的密友,爾朱世隆等人猜疑于他,將司馬子如外放南岐州刺史(陜西鳳縣)。 哪怕司馬子如泣涕陳說自己對爾朱氏的忠心,爾朱世隆等人也不為所動。 最終,司馬子如一路西行,往南岐州而去,并沒有向東投奔好友高歡。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八月,晉陽、洛陽、大梁三地終于決定發兵,爾朱兆領兩萬步騎出太行,爾朱度律率京畿之兵出洛陽,爾朱仲遠領徐、兗之兵北上。 八月底,爾朱兆麾下兩萬步騎由井陘,出太行,直逼殷州。 受高歡委任鎮守殷州的李元忠,正動員廣阿城民眾隨他撤往冀州。 “家主,我等為何不戰而走,既如此,我們奪這殷州為的又是哪般?” 族弟李密代表眾人問出了心中疑惑。 “高王自有計較,我等只需唯命是從?!?/br> 李元忠身為高歡心腹謀士,當然知道其中原委,但此事還需保密,不能與旁人言說。 他催促眾人道: “速速與鄉人們訴說利害,爾朱氏殘暴,我唯恐鄉人遭逢毒手,這才要帶他們東行?!?/br> 李氏眾人紛紛應諾,李元忠作為李氏宗主的權威無可置疑。 李元忠率眾撤離殷州不久,爾朱兆麾下兩萬步騎進駐廣阿城,立即在廣阿集結駐守河北的爾朱氏麾下將領。 諸如平定劉靈助之亂的叱列延慶與侯淵等人紛紛領部眾往廣阿匯集。 匯聚河北兵力后,爾朱兆軍勢浩大,號稱十萬,繼續在廣阿等待洛陽、徐兗之軍北上。 九月上旬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在濟州匯合,屯駐濟北郡陽平縣(山東莘縣),與河北隔河相望。 然而,一直到十月份,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兩路大軍居然止步不前。 一切都源自于高歡放出的兩條流言: ‘爾朱世隆、爾朱仲遠兩兄弟合謀誅殺爾朱兆?!?/br> ‘爾朱兆與高歡同謀殺爾朱仲遠等人?!?/br> 讓本就自相猜疑的爾朱氏眾人,無論如何也不肯合兵攻向冀州。 而高歡放棄殷州也成為一步妙棋,在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眼中,爾朱兆并未真正與結義兄弟高歡刀兵相向,被高歡所殺的爾朱羽生,也是深受爾朱兆排擠,這才趕出山西。 那么,會不會這是爾朱兆與高歡演的一場戲,就是為了誅殺他們這些爾朱氏割據勢力,幫助爾朱兆一統天下。 人心最是難測。 第三十章 嫌隙 “世子,陽平傳來消息,爾朱仲遠與爾朱度律命賀拔勝、斛斯椿前往廣阿拜見爾朱兆,仆以為此二人是要從中說和,促成爾朱氏合兵?!?/br> 信都城內,聽望司主事孫搴為高澄分析道。 高歡建義以后,高澄就領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人返回信都,將滄州交由段榮治理。 聽望司是由高澄向高歡建議,從胡、漢中分別挑選人員設立,專職探聽消息以及散播流言,高歡將它交予高澄管理。 高歡想出的‘世隆兄弟謀殺兆’、‘兆與高歡殺仲遠等’兩條流言就是由聽望司負責傳播。 孫搴家世低微,但聰慧好學,以文才著稱,他隨崔祖螭在青州叛亂,崔祖螭被爾朱仲遠部將平定后,本想投奔好友王元景,以此避難,卻被高澄招攬到了滄州,如今隨他進入信都,主持聽望司事務。 孫搴雖是漢人,卻通曉鮮卑語,協助高澄主持胡漢皆有的聽望司,最適合不過。 高澄得了孫搴稟告,嗯了一聲,讓身邊仆從將消息給高歡帶去,自己則問起了有無關西消息,那才是他真正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