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高王,我們不要回去了!” 高歡待鼓噪聲稍歇,向眾人喊道: “沒錯!我賀六渾也不愿再讓鄉人們回到并、肆二州,讓你們再受契胡欺凌,但當年葛榮等人屠戮河北,犯下諸多血債,賀六渾擔憂河北之人不歡迎我等,又該如何?” “殺了他們!” “搶了他們!” 眾人紛紛喊道。 這些事情,他們跟隨葛榮干過。 “不行!” 高歡大聲喝止,反問道: “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要的是安穩,要的是能夠活下去。 在北鎮,朝廷不許我們活;在河北,天災不許我們活;在山西,契胡不許我們活。 為了能夠活在世上,七年來,我們一直在抗爭,與人爭,與天爭。 為了反抗契胡欺凌,三年來,你們大小起義二十六次,死了多少親人,才終于換來重歸河北之日。 我們還要再跟河北人殺下去嗎?” 當即就有早已安排好的親信將領帶節奏: “高王欲如何作為,我等但聽高王吩咐?!?/br> 眾人齊聲附和。 高歡很滿意他們的表態,高聲道: “從前過錯,皆是葛榮所為,這一次我們要讓河北之人知道,我等不是暴民,我們來河北會與他們和睦相處,是為了自己與家人過更好的日子。 今日,我賀六渾決心嚴肅軍紀,沿途所過,你等不可擾民,若有不愿聽從我的,自可回山西,做契胡奴仆,我賀六渾絕不為難,誰愿走!我賀六渾現在就可以給他盤纏!” “我等不走!” “我等唯高王之命是從!” 高歡見眾人情緒上來了,當即立誓道: “既然你等不愿離開,那我賀六渾與你們立下約定:劫掠于民者,死;殺民者,更要死。我賀六渾也向諸位保證,我會帶領大家重建家園?!?/br> “我等愿追隨高王!” 在將領們的帶動下,眾人再次高呼。 高歡立于高臺之上,滿面春風,他很滿意這場表演。 很好!很有精神! 第二十二章 人心 相州刺史劉誕拒絕高歡的借糧要求后,眼睜睜見他搶了自己軍糧倉庫,卻無能為力。 大家都是給爾朱氏當刺史,相州治下還有名城鄴城,但實力不能相提并論。 高歡是領兵大將出身,麾下兵強馬壯,而他就真的只是一個刺史而已,能驅使的也只有孱弱的州郡兵。 這些州郡兵用來守城還行,拉出去野戰,爾朱羽生五千人被高敖曹十余騎殺敗就是例子,當然,這個例子過于極端。 高歡領三十萬眾出滏口關往東過相州搶軍糧,再向東北,直奔信都,沿途約束士卒,與民秋毫無犯,每過麥地,高歡必要下馬步行,大肆收攬人心。 與此同時,幾則童謠開始在信都傳唱,并在有心人的傳播下,由信都向河北各地流傳。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高王,高王大軍不搶糧?!?/br> “高王本是漢家子,淪落胡塵數十年……” “愛百姓、得民心,高王心系父老情……” 酒肆外,一群稚童吟唱著童謠經過。 高季式看向高澄,疑惑道: “子惠,你這辦法有用嗎?” 一旁的斛律光搶先道: “子惠想出的法子怎么會沒用,這叫,這叫什么來著?!?/br> 卻卡在那,死活憋不出來。 “這叫輿論宣傳?!?/br> 段韶無奈提醒道。 “對對對,子惠就是這樣說的?!?/br> 兩人臉色都有些蒼白,這段時間整日被高季式拉著喝酒,讓他倆見著對方就發怵,整個人都頭皮發麻:哪有人這樣喝的,身體哪受得了。 高澄抿了口茶,說道: “河北之人有幾人見過家父,又有幾人能夠見到家父,他們對家父的了解只能從旁人口中得知,與其放任他人傳播,為何我們不從中引導,在河北各州樹立起家父‘漢人、鄉人、愛民’的形象?!?/br> 段韶激動道: “沒錯,我聽聞高王東出太行以來,嚴肅軍紀,沿途不曾擾民,有此為佐證,何愁不能盡收河北人心?!?/br> 高澄卻不認同,他搖頭說道: “孝先你說錯了,能盡收河北人心的不是童謠,也不是一場行軍,有子通兄(高季式)的兄長相助,入信都易事耳,入信都后才是考驗,只有讓各州之人見到冀州人過得好。讓他們相信,在家父的治理下,他們也能過得比現在更好,河北人心才會真正歸附?!?/br> “子惠年紀雖小,卻有如此見識,季式佩服?!?/br> 說罷,高季式又搖頭惋惜道: “可惜飲不得酒?!?/br> 高澄笑道: “子通兄再等我幾年罷?!?/br> 高澄很喜歡高季式,他好酒,但并非酒囊飯袋,歷史上,高季式跟隨高岳在寒山擊敗蕭淵明,在渦陽擊敗侯景,在穎川擊敗王思政,多有戰功。 但真正讓高澄喜愛的,除了他是高敖曹的心尖尖外,更因高季式深明大義,聽說相鄰州郡有賊人叛亂,高季式自領部曲越境擊賊。 幕僚勸他別干這種事,贏了沒功勞,敗了又招罪。 高季式卻表示: ‘你說這番話是對國家不忠誠,國家安則我安,國家危則我危,哪有知道賊人所在卻不去討伐的道理,況且賊人知道朝廷平叛大軍不能速來,又想不到外州之兵會越境,賊人沒有防備,我必定能夠擊破,兵貴神速,我怎么能延誤軍機,縱使因此獲罪,我也沒有遺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