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他們也想足額發放??!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錢從哪里來呢? 遼人大軍是走了,可他們走的時候,卻是將他們占領下的大宋領土之上,如同用篦子篦過一遍一般。 崔昂接手的,是一個破敗不已的爛攤子。 曲珍接手之后,情況就更加地不堪了。 不管怎么說,崔昂還是當過相公的人,對于治政,總也有些手段,沒吃過豬rou,也看過豬跑嘛。 而曲珍就不行了。 他是一個武將,對于如何治政,如何發展經濟,發展民生等事,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而更惱火的是,遼軍走的時候,將東京的官員們幾乎擄掠一空,這便讓曲珍想禮賢下士請一些人來幫他,都找不著人。 于是,能頂上來又能讓曲珍放心的,便是一些武人了。 于是上馬管兵,下馬管民的家伙們,便將地方之上折騰得一塌糊涂。 最簡單的賺錢的辦法,便是刮地皮。 可是地皮刮了一層又一層之后,終究是有枯竭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便只能先緊著自己的心腹嫡系來了。 其它的關系遠一些的部隊,便也只能讓他們自求活路,自己去找路子發財去了。 沒餉沒糧,人家憑什么替你賣命? 眼下還沒有賣命呢,魏武已是大把的錢發了下來。 而且抵達下邑這幾天,魏武還真沒有準備把這些降軍當成消耗品來對待,而是砍伐、收集了大量的木材,開始打制各色攻城器材。 就像現在這些降軍們推著的填壕車一般。 很多攻城一方,是懶得花時間來打造填壕車這樣的東西的,更簡單的方法,是驅趕周邊的百姓負土填城,至于為此而要死多少沒有多少防護能力的百姓,大概率是不在統兵將領的考慮之內的。 當年遼軍攻打東京城的時候,便是派出了兵馬,從周邊驅趕了大量的百姓作為先驅來攻城,而這,也正是東京兵無戰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東京禁軍,大部分都召自京畿地區,他們的家人,要么在城內住,要么就在周邊,這些被驅趕來的百姓,相當一部分便是東京禁軍的家人。 你說要讓這些人向自己的家人開弓射箭,潑下滾油、金汁,只怕大多數人是下不去手的。 而現在新宋北伐,自覺是占了道義高點,是要去收復故土,去解救淪陷的百姓,自然也就不能采取這樣的措施了。 于是花費一些時間來打造填壕車便成了必選項。 當然,魏武不緊不慢,也有著更多的整個戰略之上的考量。 下邑,只不過是這一次整個大棋之中一個爆點而已。 引爆這一次的戰事,但重點卻不在這里。 所以,魏武不著急。 但他這不經意的舉動,卻是讓剛剛投降過來的士卒們歸心不少。 畢竟愿意花時間打造填壕車,巢車,還用邊角廢料為不少沒有盾牌盔甲的士兵們打造了一些木盾,進攻的時候,舉著這個家伙遮當羽箭,總是比光著膀子強吧。 要說你真要被強弩干上了,別說是木盾,你便是舉副大鐵盾,照樣一弩把你干翻。 這是一個機率問題。 打了這些年仗,有幾個人是死在強弩之上的呢! 鼓點聲中,旌旗招展,單看這些正在逼近城池的士卒,你很難相信這是一只投降才剛剛不過十來天的軍隊。 當然,現在也由不得他們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畢竟投降這些日子來,魏武給他們的待遇相當的不錯,更何況,在他們的身后,亦步亦趨的便是頭插白羽的魏武本部士卒。 那種密如蝗群的弩箭,誰也不想嘗上一嘗。 沖擊的速度加快了,到了壕溝的邊上,半蹲在地,豎起了手中的鐵盾或者是粗制濫造的木盾抵御著來自城上的箭羽,偶爾有人運氣不少被射中,一個倒栽蔥落下壕溝,本身也做了填壕的材料。 戰后,這些壕溝自然是要被填平的,倒也省得了挖墳坑。 身后的填壕車終于被推了上來,伴隨著隆隆的聲響,填壕車被推到了壕溝之中,上部被依次展開,寬達一兩丈的壕溝之上,便多出了一道木橋。木橋之上的板子釘得稀疏,但這并不妨礙士卒們能踩著它迅速地越過壕溝。 嗷嗷叫著的宋軍們迅速地向前奔跑,這是一段死亡之路,因為這段路程,完全被羽箭覆蓋,倒是跑到城墻之下會顯得更安全一些。 而白羽軍則是在壕溝的另一側,齊唰唰地舉起手中的神臂弩,與城墻之上的趙軍對射。 城上城下,不時有人中箭倒下。 張藉舉著盾,貓著腰,帶著他麾下的一百人向前迅速沖鋒。 他是會亭鎮人,在白羽軍攻擊會亭鎮的時候,營將很聰明地選擇了投降。 但那營將的智慧,似乎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回頭看了一眼落在后面的營將,眼里閃過一絲鄙夷。 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貪生怕死有個卵用??! 上得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難不成現在你還指望過去的同僚對你手下留情嗎? 當真是笑話。 此刻,沒有什么別的辦法了,只能奮勇上前,如果能立下功勞,或者還能往上爬一爬。 家人都在會亭鎮,還能有什么想法,這個時候亂來,只怕不但自己要死,還會連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