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說白了,就是對未來新立朝廷的一個權力的劃分。 各路撫臣、豪紳們收到的便是過去聯合會的那一套治事制度,在給他們的信件之中,說得很模糊,但中心思想卻是很明確的,這些人一看,便能準確地抓住這封信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限制君權,擴大相權。 廷議而決,集體決策。 說起來,自有皇帝以來,君權與相權之爭,便幾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但在大部分的時間里,皇權始終是占據著一定優勢的。 相權占據優勢,基本上是因人而異。 而且存在著人亡政息的問題。 不是每一個首輔都能夠壓制皇帝的,而且能夠壓制皇帝的首輔,在死后下場一般都很凄涼,甚至要落一個jian臣的大帽子難以翻身。 而蕭誠送出去的這一份規劃書,卻是要將相權的優勢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來。 而皇帝在以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將會成為帝國的一個象征。 說白了,就是一個被供養起來的菩薩。 要是換在以往時候,蕭誠的這份規劃,是很難被實現的。 但現在卻真有可能被兌現。 國勢動蕩不安,遼人勢大,國家隨時都有可能傾覆。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一個強勢的人物出來力挽狂瀾,而即將登基的皇帝趙安,年紀又還太小,不可能掌握大權,大家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這樣一個小家伙。 所以,他現在只能當個坐在那里的菩薩。而把本來屬于皇帝的權力,交付給下面的大臣。 以趙安與蕭誠的關系,蕭誠本來能夠得到最大的份額,但現在蕭誠卻將這一份讓渡了出來,交給了他規劃中的聯合會。 權力這玩意兒,便像是毒品,一旦沾上,便會上癮,不會有人嫌自己的手里權力小,也不會有人在獲得權力,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之后,又心甘情愿地將這個權力還回去。 為了自己的小命以及整個家族的存亡著想,大家也會努力地維持住這個制度。 這便是蕭誠篤定他會得到這些人支持的原因。 他號召大家來江陵府共同推舉趙安登基,不是想要剝奪大家的權力,相反,他是增強大家手中的權力。 而這個權力將來也會隨著與遼國的爭霸天下而起伏,贏了,將會大幅度地擴大,輸了,那連命都沒有了,權力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蕭誠給大家的不僅僅是權力,還有希望。 如果所有地方大佬們,都如約到了江陵,也就是說大家都認可了這份政治大框架,剩下的細節,便可以在這份大框架的約束之下進行磋磨了。 整個大宋的體制,是非常奇葩的一個存在,官制異常復雜,設有三省六部制,卻閑置不用,真正掌握權力的是兩府三司制,政權歸于政事常,軍權歸于樞密院,財政權歸于三司。 這樣一來,就平白無故地多出了一套官員體系來。 這樣做,倒的確是穩固了皇權,削弱了相權,而且兩套班子還可以互相牽制,互相摯肘,而且很多官員光拿錢不干事,也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所謂大宋養士數百年,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但養官員是要錢的,而且大宋的官員們的待遇那也是比任何前朝都要優厚太多了。這些錢來自那里呢,自然就是從老百姓那里收起來的,老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 不僅僅是養官員,大宋還養了一大撥基本上沒有什么用年的廂軍。 所謂的廂軍,其實就是朝廷拿錢養著那些因為失地、災荒等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導致的流民,把他們收容起來,免得他們鬧事。 而這,又是一大筆開支。 蕭誠當然不肯再干這樣的事情。 有錢,他也要拿來改善民生,要拿來加強軍備,要拿來準備開展北伐,收復故土,怎么可能拿來白養這些不干事的閑人? 當然,這樣的改制,必然是會觸及到無數人的利益,而且是讀書人的利益,將來的反彈可想而知。 所以蕭誠必須先用更大的利益,套住那些有實力的家伙,讓他們跟隨著自己起舞。 只要這此人物站在自己這一邊,那些干拿錢不干事沒實力的家伙,就不值一提了。 因事而設崗,職事官和寄祿官合二為一。 反正就是一句話,新的朝廷不養閑人。 你拿一份錢,就得干一份事,負一份責。 聯合會將成為皇帝之下的主要決策機構,而六部變為具體的辦事機構,而六部又將對應府縣之中的六曹,這一份改制的詳細計劃書,如今也只有在場的這幾人知曉而已。 只有新皇帝正式登基,新的朝廷正式成立,開始發揮起管理天下的職責之后,這一份改制的文書才會向天下公布。 守住襄陽,守住兩淮,然后再在南方勵精圖治,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加強軍備,最后才能說北伐的事情。 現在,遼國占據著絕對的優勢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點,所有人也是不得不承認的。 遼國有他們的問題,但現在的南方,一樣也是問題重重。 就沒有一件事情是能容易做好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壓制 鄭則仕兩手扶著拐杖,半閉著眼睛,身子卻是坐得筆直。 在他的身后,長子鄭之龍卻是臉色難看之極,瞪視著對面坐著的那個中年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