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這是很可怕的。 而大遼也好,趙宋也罷,立國日久,奢逸之風早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方方面面了。官僚機構日漸臃腫,辦事效率卻日漸低下。 軍隊人數愈來愈多,但戰斗力卻是越來越低。 眼下,被大遼視為唯一的勁亂趙宋已經垮臺了,就這些時日,耶律珍在皇帝行轅周邊聽到的都是一片從此天下竟是坦途的言語。 這本身就是一種讓人極為擔心的傾向。 當然不是坦途。 陛下本是一個視野開闊之人,但他現在的思緒已經有些亂了。 但無心再往前看,而是只想著保全已經得到的果實。 只是不往前看,又怎么保得住已經得來的果實呢? 皇帝認為趙宋宗室已滅,宗嗣斷絕,而大遼的封王之舉,必然也會在宋國內部引起紛亂,畢竟亂世誰為王呢?有實力的大概都會認為自己有這個機會。 皇后提出這個建議之時,皇帝和自己都為這叫絕,但這并不可能一勞永逸。 趙宋既有崔昂、劉豫、柳全義這樣的為一己榮華富貴而賣身的人,也有像蕭定那樣實力明明冠絕一方,卻不肯自立的人。 而且,宋國的南方,只怕不會因為東京的覆滅而就此向大遼投降吧? 也許會紛亂一陣子,但只怕接下來,就一定會有人出來將所有人組合在一起,重新與大遼爭奪吧! 這個人,如果耶律珍估計不錯的話,就應當是如今的貴州路安撫使蕭誠。 想要做成這件事,依然是要靠實力說話的。 而蕭誠的實力,無疑是南方最為強悍的,說起來只是貴州路安撫使,但實際上,卻掌控著貴州路、云南路、以及廣南西路等地。 至于整合南方的手段,那就太簡單了。 陛下認為趙宋傳嗣已絕,可到時候,南方的敵人只需要隨便找一個人,聲稱他有趙家血脈就足夠了。 有不有其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宣揚有的這些人實力足夠,而其他人又承認這么一件事, 那么,即便不是,最后也是了。 南方的各路力量一旦糾合到了一起,實力并不容小覷。 南方一向是趙宋最為富庶的地方,商業發達,特別是海貿之興盛讓人嘆為觀止。 有錢糧,便有兵馬,有甲胄,有武器。 而且南方水系眾多,交通工具更多的使用舟船來溝通各地,大大小小的從系將廣闊的地域切割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這對于更習慣于騎兵大規模的機動穿插作戰的遼軍,并不是一個擅長的戰場。 所以,未來的戰爭,并非十拿九穩。 只能說,大遼能占住上風。 外敵并不弱,內政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現在的大遼看起來上下一心,其樂融融,其實不過是因為皇帝皇后兩個人都是一代人杰,是他們兩個人生生地壓住了那些燥動的勢力,但凡胳膊肘往外翻的人,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到陰曹地府游玩去了。 但反對勢力明面上是沒有了,暗地里就沒有了嗎? 一旦皇帝皇后一下子全都沒有了,十余歲的太子豈能鎮得住場面? 自己和林平豈能把控得住局勢? 只怕大遼內部便要先起波瀾了。 內部不靖,外有強敵,眼下看似鮮花著錦的大遼,又能堅持多久呢? 真要按皇帝陛下的意思,等回到上京之后,按照遺詔逼著皇后殉葬的話,只怕大遼立馬就會來上一場內訌。 就算布置周全,鎮壓得力,但此事過后,大遼照樣會是元氣大傷,一統天下的夢想,只怕是再也不用想了。 不管從那個方面講,大遼都需要皇后繼續坐鎮。 至于皇帝擔心的太子繼位之后,會被架空,甚至于太子會被害,皇后會篡位,這才耶律珍看來是無忌之談,大遼可從來沒有姓蕭的人坐上皇位的先例,沒有人會認。 所以,在太子還沒有成年,由皇后來垂簾聽政,在耶律珍看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于太子成年之后,自己自然會站在太子一邊,要求皇后歸還權力。 這種內部的權力循環,斗爭,在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完全可以在不傷己根本的情況之下完成輪轉。 這一件事情,現在只有三個人知曉,只要自己反對,光靠林平與完顏八哥是根本就成不了事的。 林平與皇后本身就有仇,完顏八哥在朝中樹敵極多,他們兩人拿出來的東西,沒有人會信。 想想皇后周圍的人吧? 蕭思溫不會自折翅膀,耶律環早就被皇后用金錢給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屬珊軍的強大戰斗力,還有像盧氏那些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綁上了皇后戰車的人,這些人,足夠讓其他所有人閉嘴了。 送走了耶律珍的蕭綽,又批閱了好一會兒的奏章,這才從內里挑選了一批,讓內侍抱著,隨著自己一起去到了耶律俊安歇的地方。 攻破東京之后,耶律俊的病情便迅速地惡化了。 之前還有一個目標撐著他不要倒下,而現在這個目標達成了,心神一松之下,病魔便如潮水一般的襲來,徹底將他打倒了。 他日常已經基本上不理事了,像批閱奏章這樣累人的活計,早就交予了皇后來完成。 反正皇后的批示,不會比他差,這一點,早在耶律俊帶著他的捺缽四方轉悠的時候,便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